新疆考古新發現 揭示雅利安人分化和與吐火羅人的融合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日前,新疆考古傳來消息,首次在石河子市十戶窯村畔發現並發掘了安德羅諾沃文化的墓葬,共計31座,距今約3600年。
同一墓群還有鐵器時代和唐代的墓葬挖掘工作也一併完成。
安德羅諾沃文化(AndronovoCulture)是中亞地區著名的一支青銅時代考古文化,最早的代表遺址位於俄羅斯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阿欽斯克附近安德羅諾沃村而命名,距今在四千年至三千年之間。
其分布西起烏拉爾,南到中亞內陸草原,東至葉尼塞河沿岸,北達西伯利亞森林南界。
原始印歐人對應的考古遺蹟是黑海、裏海北岸和南俄草原的早期青銅顏那亞文化,又名庫爾干(意為石冢墓)文化。
隨者印歐人的遷徙和擴散後發展出兩個類型的青銅文化:以尖底陶器為特徵器物的阿凡那羨沃文化和平底陶器的安德羅諾沃文化和辛塔什塔-彼德羅夫斯卡文化。
新疆的早期印歐人-吐火羅人和他們創造的克爾木齊文化應該就是阿凡那羨沃人的一個分支,他們後來建立起龜茲、焉耆等城邦國家。
而安德羅諾沃文化要晚於阿凡那羨沃文化,實際上和入侵伊朗和印度的雅利安人有很大的關聯,他們一併從原始印歐人集團中分離出來,安德羅諾沃人就是留在中亞草原的雅利安人,演化為後期的塞種人,如粟特(Sogdian)人等。
從他們的語言(屬於東伊朗語)可以看出與波斯語有很密切的淵源。
「塞」是saka的音譯,是波斯人對其的稱呼,希臘人稱其為斯基泰(Scythian),他們自稱為Skolotoi,匈牙利語言學家奧斯瓦爾德的研究表明,「Scythiian」、「Saka」、「Skolotoi」、」Sogdian「都源於同一個古印歐語詞彙,意思為「弓箭手」。
而1993年在阿富汗發現著名的羅巴塔克銘文寫於貴霜帝國迦膩色迦王時期,上面把巴克特里亞語(一種用希臘字母拼寫的塞種東伊朗語)稱為「雅利安語"。
塞種進入新疆後開始與吐火羅、阿爾泰民族、蒙古人等發生融合,如吐魯番的車師、羅布泊西北的樓蘭都是混血程度很高的城邦,不過他們的本地語言是吐火羅語。
而漢代西域三十六國的于闐、疏勒和扜彌就是塞種人為主建立的綠洲王國,同時也保留了塞語。
新疆近年來陸續發現多處安德羅諾沃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伊犁河流域、塔城等地。
這與于闐等地的塞人從伊犁河流域南下的歷史相一致。
這是第一次在瑪納斯河流域出現,是目前發現最東的分布。
對於研究斯基泰人和吐火羅人融合以至於整個新疆地區青銅時代中晚期文化區系、人地關係、社會結構具有很大的意義。
新疆泉水溝遺址發現安德羅諾沃文化 出土一批3500年前文物
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全媒體訊(記者 趙梅)9月1日,記者從新疆兵團第五師八十五團了解到,國內考古人員近日在該團五連的泉水溝遺址發掘出一批石器、銅製品、銅煉渣、陶片等文物,經相關專家認定,這些文物...
中國最早用煤遺蹟 距今4000年至3000年
遺址區域所在的吉仁台溝口山前台地以南不過50米即是伊犁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喀什河。李延祥說,他在喀什河兩岸發現了很多裸露的煤層出露地表,這裡的先民也許在偶然之中發現了這種物質能夠燃燒。
新疆石頭迷宮 探索阿敦喬魯遺址之謎
2014-09-08 零刻網據零刻網最新綜合報導,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往西40多公里,有阿敦喬魯的古代遺址,蒙古語意為如馬群一般的石頭,站於遠方山巒眺望,會見到廣袤草原之上,各種碎石星...
新疆兩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亞心網訊(記者 閆小芳)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於近日揭曉,新疆伊犁尼勒克吉仁台溝口遺址、新疆青河三道海子遺址群兩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最終「十大考古新發現」將於今年4月中旬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