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到來,看看歷史上又有哪些事情浮上水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12月21日,由中國文物網發起,新華視訊、中國新聞網、中國經濟網、鳳凰網、網易藝術、人民網書畫、中國社會科學網、新浪網、騰訊儒學等多家媒體共同參與,推出了「2016年度中國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

經過中國文物網網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網友的投票,最終綜合評選出「海昏侯墓失傳論語發現 目前共出土了一萬件文物」、「「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故宮考古取得多項突破性新成果」等十大文物事件。

海昏侯墓失傳論語發現 目前共出土了一萬件文物

2016年8月30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有竹書《論語•知道》篇。

經過艱苦保護處理和剝離工作,考古人員已成功剝離出5000餘枚竹簡,通過初步的文字釋讀,目前已釋讀出《論語》《易經》《禮記》《醫書》《五色食勝》《悼亡賦》等多部典籍內容。

預計在2016年底就可以完成前期保護、資料提取工作,2017年開始進入到文字釋讀和研究階段。

《論語》在漢代共分為三個版本:《齊論語》、《魯論語》、《古論語》。

我們現在的通行版本是出自《魯論語》中的張侯論,《齊論語》相比《魯論語》多出兩個章節,即《問王》和《知道》。

這次發掘出的《齊論語》便有第二十二章《知道》。

可想而知,連朱熹、王陽明這樣的大家都只能耳聞的章節在1800年後重現,並作為最接近孔子的權威,《齊論語》得現世有著怎樣重大的意義。

可以說,這部《齊論語》出現時比《齊論語》究竟寫了什麼更為重要。



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3年,啟動「二十四節氣」的申報工作。

2015年,「二十四節氣」作為該年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首選項目。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夏曆(現行農曆)是陰陽曆,觀測兩樣東西:觀測太陽,確定節氣;觀測月亮,確定朔望。

然後通過算法,確定閏月、冬至等內容,形成一部完整的曆法。

節氣是觀測並預測太陽位置的。

公曆是則用一個每年浮動比較小的算法(365天、閏日)來大概逼近太陽一年周期。

所以節氣和公曆有一定對應關係。

但年頭久了,公曆會出現較大累計誤差,因此,在農業社會,農曆以及農曆所衍生出的24節氣十分重要


故宮考古取得多項突破性新成果


2016年5月,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發布了一組考古新成果,包括首次發現的元代地層、明代大型宮殿建築遺址、宮廷御用瓷器碎片埋葬坑等。

在今年故宮公布的多項考古新成果中,元代地層的首次發現在故宮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作用,對於研究紫禁城元明清三代和北京城中軸線變遷,乃至紫禁城歷史及中國古代建築史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據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介紹,在隆宗門以西發現的一組遺存,層位關係由晚及早分別為:清中期的磚鋪地面和磚砌排水溝;明後期的牆、門道基址、鋪磚地面、磚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築基槽;最下層的素土夯築層和夯土鋪磚層基槽。

「最下層的這組遺存從層位關係判斷為該遺址最早的一組堆積,結合其包含物推斷其年代指向為元代,是故宮考古的首次重要發現。

李季指出,此次發現在故宮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作用,對研究紫禁城元明清三代和北京城中軸線變遷,乃至紫禁城歷史及中國古代建築史均具有重要意義。

千餘古墓現身北京通州

2016年2月26日至9月28日,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考古工作人員對北京通州區潞城鎮部分地區展開了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

歷時7個月,北京通州墓葬群發掘了戰國至清代墓葬1092座,出土文物超萬件,堪稱新世紀以來北京最大規模的一次考古發掘。

62座瓮棺葬創記錄,如此規模北京地區尚屬首次。


國家文物局首次成功叫停海外中國流失文物拍賣



日本拍賣公司原計劃於10月29日至31日在日本東京舉辦「橫濱國際2016秋季五周年拍賣會「, 拍賣一批從中國非法劫掠的文物,國家文物局要求該拍賣公司遵守相關國際公約精神,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停止拍賣這些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並將對有關文物保留追索權利。

目前這些文物已撤拍。

據了解,這是國家文物局首次成功叫停海外中國流失文物拍賣。

2014年10月8日,一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

清乾隆「御製粉青釉浮雕龍紋罐」雕有精美的蒼龍教子圖案,長龍雙目炯炯,輪廓分明,身披細鱗,穿梭祥雲;幼龍在下,自水而出,昂首相視,龍軀盤曲在洶湧浪濤之中。

底署「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方篆款,雕工利落。

該價格位列圓明園流散文物拍賣成交價的第六位。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到2012年為止牛首、猴首、虎首、豬首、和馬首銅像已回歸中國,收藏在保利藝術博物館;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銅鼠首和兔首。

此次捐贈的鼠首、兔首,為北京圓明園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銅像中的兩件。

當時獸首事件觸動著國人之心,如今中國首次成功叫停海外中國流失文物拍賣,及象徵著中國的強大,更象徵著國際法的威嚴。

山岩畫與神農架申遺成功 中國世遺數量保持世界第二

2012年9月,國家文物局更新《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正在其中。

2016年7月15日、1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會議上,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和湖北神農架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項目達到50個,保持世界第二的領先地位。


神農架是殷商文化、秦漢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源源不斷匯集地,地域民俗文化資源蘊藏豐富,門類繁多。

珍貴的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優美抒情的民間歌謠,絢麗多彩的傳說故事,構成了神農架民間文學的寶庫,由於長期處於原始封閉狀態,自然生態、使神農架成為也古老文化封存在神農架的有力見證。

左江山岩畫就像是一本還沒有被破譯的天書,至今還有許多令人無法解開的謎:花山岩畫所傳達的內容是什麼?在兩千多年前生產力水平不發達的情況下,在這高聳陡峭的岩壁上,這些圖像是怎麼畫上去的?他們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畫?有何目的和意義?岩畫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為何色彩如今還能如此鮮艷?古人用的是什麼顏料?等等一系列的疑問直到現在還沒有找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隨著申遺的腳步,謎團將會一步一步被揭開。

山西文物頻失竊

2016年11月,文物大省山西被曝三處文物失竊,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作為中國地上文物最多的地區,山西文物被盜已是頑疾,但如此密集地曝光在公眾目光下,則並不多見。

11月13日凌晨,山西介休源神廟明代二龍戲珠琉璃壁心被盜,該案件被晉中、介休兩級公安部門確定為重點刑事案件。

11月25日,晉中市公安機關成功破獲系列文物盜竊案件。


2015年1月,山西長治市壺關縣店上村的一對關帝廟石獅被盜,在琉璃壁心被盜風波還未平息之際,山西平遙西良鶴村龍天廟壁畫也被盜,在偵破途中,網絡手段為案件偵查和向罪犯施壓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遼寧「最美野長城」被抹平

位於遼寧省綏中縣小河口村南面的錐子山長城,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引發了全國範圍的關注。

根據最早的報導,2014年後,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被重新修繕,一層硬化的外殼鋪在了石頭上,像極了山間的道路,已看不出長城的模樣。

當兩張對比強烈的圖片出現在網絡上,很多人憤慨至極,「最美野長城被抹平了!

去年2016年是《長城保護條例》頒布十周年,而全國統籌的長城中長期保護規劃也在編制中,希望這個事件能夠喚起大家保護長城的意識。

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工程與自然景觀結合的典範,更是中國歷史的見證,大家都有責任保護長城。

中國長城種類多樣,地理分布也較廣,在15個省都有分布,踐行、遊覽、關注。

行動是比話語更好的關心。

公安部破獲特大盜掘遺址倒賣文物案

2014年初,四川省眉山市公安機關在工作中發現,江口鎮岷江河道附近有人利用專業設備,夜間潛入「江口沉銀遺址」河道區域盜挖,並將盜取的文物賣給文物販子獲取暴利。

從2015年4月開始,在公安部直接指揮下,四川省公安機關先後投入精幹警力3000餘人次,輾轉10多個省市,共抓獲犯罪嫌疑人70名,追回了「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等一大批國家珍貴文物。


在公安部直接組織指揮下,四川省公安機關經過近兩年的縝密偵查,近日一舉破獲公安部掛牌督辦的四川眉山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案,打掉盜掘文物犯罪團伙10個,破獲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案件32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0名,追回各類文物千餘件,其中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38件,三級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額達3億元。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

5月21日,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河南省鄭州市開幕。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成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大會以「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的中國考古學」為主題,來自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美國、英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專家學者聚集一堂,就中國考古學和世界考古學的發展、考古學領域重點和前沿課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


據介紹,河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和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起源地,在中國考古學上占有重要地位。

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省會,地處華夏腹地,是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核心地區,重大考古發現、重要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對中國考古學的肇始和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消息稱,首屆考古學大會在鄭州召開,將有助於國內外專家學者了解鄭州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認識鄭州在考古學方面的積極貢獻和重要地位。

本次大會將邀請知名考古學專家出席並演講,圍繞會議宗旨,就舊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夏商考古、兩周考古、秦漢考古、三國至隋唐考古、宋遼金元明清考古、文化遺產保護、動物考古、植物考古、人類骨骼考古、公共考古和新興技術考古等13個專業展開學術探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家文物局正式發布外國被盜文物資料庫

2018年4月2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發布外國被盜文物資料庫。中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發生武裝衝突情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

加強開放服務 增加知識供給

今年的中國文化遺產日前夕,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組織編撰的《中國文化遺產知識讀本》(以下簡稱讀本)正式出版發行,為文化遺產熱、為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提供了一點實質性的內容。 從2006年起,中...

國家文物局發布外國被盜文物資料庫

中國文化傳媒網訊 (記者劉修兵)日前,國家文物局發布外國被盜文物資料庫。此次發布的資料庫中包含了此前分批通報的外國被盜文物信息,並將根據他國通報情況進行實時更新。2008年以來,國家文物局共公布...

國寶遺失海外,歸國途徑幾何?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訂閱哦! 20日,由中國國家文物局與甘肅省政府聯合舉辦的「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在甘肅省博物館啟幕。此舉意在迎接流失境外20餘年的32件春秋時期秦國金飾片回歸祖國,同時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