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殯葬文化中的活人殉,為何古人喜歡用水銀澆築童男童女陪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古代文化體系中,有一種殯葬文化。

從現代人的角度看它屬於封建文化的一種陋習。

在這種陋習中,有一種殘酷的制度,就是活人殉葬。

當然活人殉葬制度在奴隸制社會中盛行,可是在封建社會中,也擁有一定的地位。

而在活人殉葬制度中,有一種更殘酷的制度那就是人死後會用童男童女澆築水銀殉葬。

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讓北暮來告訴大家答案吧。

從商代開始,就有了活人殉葬制度並且被後世一直延續,在當時的人認為,人死後仍然能夠在陰間繼續活著。

許多達官貴人他們生前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生活,驅使著千軍萬馬。

被僕人伺候著,在死後他們仍然想要擁有這種權力,於是便找活人陪葬,以方便他們把這種生活繼續下午。

最為出名的陪葬品便是秦代的兵馬俑,傳說秦始皇當初想要指揮著千軍萬馬在陰間繼續做帝王。

於是弄出了如此龐大的殉葬群。

當然除了那些兵馬俑,還有一系列的活人陪葬品以及刀劍,車馬,珠寶和一切代表著權力和榮耀的東西。

當然在陪葬物品中有一種特殊的群體,那就是童男童女陪葬。

為什麼很多人都會選擇這種葬方式呢?請聽北暮接著說。

在佛教之中有因果報應這麼一說,所以在人們的潛意識中,童男童女沒有受到世間的污染身上本來就自帶一種先天靈氣,而那些大奸大惡之人,他們前世做多了壞事,害怕死後遭報應,於是便用童男童女作陪葬。

希望能夠逃脫陰間的懲罰。

於是有些人為了保留住童男童女身上的先天靈氣更是在他們活著時便用水銀澆鑄他們,讓他們的靈魂不能轉世投胎,以求通過這種方式躲過陰間的懲罰。

因為這種方式太過於陰邪被很多人所不齒,只有那些大奸大惡之人,死後才會這麼做。

所以古代帝皇陪葬群體中很少有童男童女。

不過雖然沒有童男童女,但是活人殉葬,一直被保留著。

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對這種活人殉葬制度深惡痛絕,於是率先提出廢除活人殉葬制度。

於是當初魯國的活人殉葬制度便在孔子的努力下廢除。

可是孔子只是在魯國小範圍廢除了,活人是難治的,這種制度仍然被保留下來。

漢唐時期,活人殉葬制度已經沒有了,可是宋代時期,邊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活人殉葬制度又開始興起。

明代時期活人殉葬制度更甚。

據說明代有一宮女入宮剛一個月,皇帝駕就崩了。

她就這麼被列入殉葬的名單。

於是悲憤的寫下了絕命詩: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失吾親而歸兮,慚余之不孝也;心淒淒而不能己兮,是則可悼也。

後來到了清代,活人殉葬制度依舊盛行。

直到清朝滅亡,這種殉葬制度隨著封建王朝的消失而逐漸消失。

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讚關注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