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回歸 「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首集亮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23日晚回歸,於20:00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第二季將走進戰國、秦漢時代,從這段中國歷史上最具創造力的時代所遺留的歷史文物中選取25件國之重器,講述它們的故事。

其中,來自四川博物院的「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在第二季第一集中登場,而在此之前,來自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大立人、青銅神樹,以及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太陽神鳥金箔已經亮相第一季節目。

1965年出土於成都百花潭

彰顯獨有的巴蜀文化

戰國中晚期,由於社會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化,青銅器開始出現寫實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

成都市郊及附近市縣考古發現的大批青銅器,表明巴蜀先民們在融合了來自中原及秦楚文化的同時,創造出了自己獨有的巴蜀文化。

以1965年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戰國中晚期木槨墓中的銅器則為典型代表,嵌錯宴樂攻戰紋銅壺便是在這個墓中被發現。

巴蜀圖語,在中華民族文字起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目前中國惟一完全沒有被破解的文字,它的解讀將對了解神秘的古巴蜀王國文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其中最為尊貴的就是這件嵌錯宴樂攻戰紋銅壺。

嵌錯指的是一種工藝,就是將器物的表面刻出凹槽,將金銀絲嵌入凹槽,並將它們捶打壓牢,再用磨石將它們磨平,最後用毛皮沾水反覆的擦亮。

壺的蓋子上有三隻小鴨子形狀的鈕,如果把這個蓋子翻轉過來,就變成了小盤子的支架,可以盛放一些食物。

壺身紋飾分4層

刻有200餘名不同人物形象

據介紹,整個銅壺由三圈紋飾,將壺身分為了四層。

第一層為兩個部分,左邊部分射箭的場面,第一個人正在號召口令,第二人已經射擊完畢放下弓箭,第三人正在拉弓瞄準,後面的人依次排隊射擊,右邊部分是採桑的畫面,桑樹枝繁葉茂。

第二層也分為兩部分,左邊是宴飲歌舞的場景,展示的有編鐘、磬等樂器,右邊是弋射和練習射靶的場景。

第三層是整個壺身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描繪的是戰國時期水陸攻戰的場景,他們手裡拿著戈、矛、劍等各種兵器奮力廝殺;有的正敲擊鉦、鼓指揮軍隊;左邊部分架梯攻城,有的人頭都被砍落下來,右邊部分為水戰情景,人們手持長戈、長矛,船頭兩人正在奮力廝殺,整個戰爭場面十分激烈。

第四層描繪的是獵人捕獵的場景。

整個壺身僅有40厘米高,卻刻有200多不同的人物形象。

這對於研究戰國時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

天府早報記者段禎 四川博物院供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