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旅臨汾,第九站,翼城縣——剪桐封國地 千年古翼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翼城縣位於山西省南部,臨汾市東南隅,地處黃河流域汾澮之間,自古為承東啟西之要地,素有「晉南咽喉,平陽門戶」之稱。

不僅地處臨汾、運城、晉城三市交界處,而且屬秦、晉、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帶。

東有佛爺山,北有塔兒山、河上翁堆山,南有翔山、望月山、歷山。

底蘊深邃 歷史厚重

翼城因翔山而得名。

翼古稱唐,屬堯及其後裔開疆封域之地,為陶唐虞夏時的重要部族方國。

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都於今里砦之唐城,旋遷於翔翱山下之故城,因山形如大鵬舒翼,故名翼(又名絳)。

至叔虞子燮父改國號為晉,直至晉景公十五年(前585)始遷都新田(今侯馬市),因新田亦名絳,故以翼為故絳。

翼城的歷史延綿悠久,翼城的黃土深邃厚重。

棗園文化

199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翼城隆化鎮境內的棗園發掘出距今已7000多年前的人類住所遺蹟,並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生產工具。

這些實物說明,當時的「棗園人」在人猿揖別的漫長進程中,已開始定居、稼穡的農耕生活,從蒙昧野蠻走向文明,故翼城被史學界譽為孕育中華民族童年的一方熱土,該遺址被考古界定義為「棗園文化」。

棗園文化遺址

陶唐遺風

堯和他的氏族成員在古唐國制陶過程中,不僅形成了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而且以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實用制陶工具和技術。

民國18年《翼城縣誌·物產》載:「砂鍋沙壺,皮薄質細,久為社會所稱道,行銷河東,早經馳名,此為堯都一村獨享權利……」

翼城砂鍋

舊時,翼城各地的門額上多題寫「守唐風」「世守唐風」「固守唐風」「陶唐遺風」等匾額,反映了縣人通古至今稟賦著唐堯之遺風。

《左傳》季札觀周樂,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風乎?不然,何憂之遠也。

」《詩經》載:「唐土瘠民貧,勤儉質樸,憂思深遠,有堯之遺風焉。

」《史記》云:「水深土厚,民性多剛直,好氣,任俠。

」清代《翼城縣誌》載:「翼水土深厚,故其俗樸質。

地多剛壤,故其民武悍,有先王克儉之遺風……」柳宗元《晉問》載:翼人「儉嗇」「善讓」「好謀而成」「和而不怒」,此堯之遺風也。

散落在縣境內的蘊含唐晉文化的門額

晉國古都

翼城啟運過煌煌三晉,演繹過風流萬傾的春秋霸業。

晉國近700年歷史,而翼城作為其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則長達近500年。

晉國始祖唐叔虞受封在翼城,已被史學界所公認;晉國前後36代國君,就有26代生活在翼城。

他們率領自己的文臣武將,以翼城為舞台,演出了一幕幕震古爍今的歷史悲喜劇。

叔虞封唐,開啟晉國巍巍之大業;燮父改晉,彰顯晉獻嘉禾之盛世;王賜蘇鍾,初露晉軍克敵之鋒芒;文侯勤王,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風;獻公拓疆,奠定挺進中原之基業;文公稱霸,更使晉國國運如日中天,威震華夏……

晉國晚期,以韓、趙、魏三家分晉為標誌,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作為晉國發祥地之一的翼城一帶成為三家分晉爭奪的重點地區,最初屬韓,旋屬趙,後又屬魏。

雖然隸屬關係在原屬晉國的三個諸侯國間易手,但翼城始終是中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發現霸國

被列入「201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在墓室內棺槨之間或棺蓋上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物,其中出土有1000多件青銅禮器、樂器、兵器、工具、車馬器。

這些令人驚嘆的文物珍寶,全部來自一個不見於傳世文獻記載的西周諸侯國,證實了霸國的存在。

大河口西周霸國墓地出土的鳥盉

山河壯麗 鍾靈毓秀

誰不讚美崇山的巍峨,是民無能名的帝堯,在這裡點亮中華文明的曙光;

誰不謳歌歷山的神奇,是至孝至仁的大舜,讓堅韌不拔的民族品格在這裡成長;

誰不艷羨翔山的秀麗,是文韜武略的一代晉祖,磅礴起百里甸侯稱霸中原的雙翅;

誰不詠嘆澮水的娟美,是母親河乳汁的哺育,唐晉大地才這般的富庶,這般的輝煌。

崇 山:陶唐氏部族的發祥地

崇山,俗稱塔兒山,也叫大尖山、天柱山。

位於縣境西北里砦鎮西與襄汾、曲沃、堯都區、浮山交界處。

相傳隋時有千尺大蛇臥於其上,故也稱臥龍山,唐代曾在崇山的翼、曲、襄交界處建有臥龍寺(俗稱三縣寺)。

主峰之巔建有高20.08米的七級佛塔。

登臨寶塔之巔,頓覺天高地闊,萬千氣象。

詩人李滸曾題詩讚曰:「雨過東山翠欲流,平陽雄鎮幾千秋。

群山遠近知多少,仰止誰能出一頭。

佛爺山:氣勢雄偉,風光旖旎

是翼城縣東部的一座名山,屬中條山脈,海拔1800餘米,面積約萬餘公頃,山上最高氣溫20℃,最低—10℃,霧期不超過一個月,這裡森林茂密,覆蓋面積達80%以上,除有大面積的松樹林外,還有許多奇花異草,自然風景十分優美。

佛爺山風景區內,東面有遼寨河,西面有張馬河,常年流水潺潺。

山頂有一清泉,水質甘冽,清澈透明,景區空氣清新,沒有污染,主峰佛爺山,西面有娘娘嶺,南面有七座仙女峰,北有五龍山,東有尖山。

從主峰向四面眺望,山連著山,峰連著峰,在秋高氣爽的晴朗日子,登上佛爺山可以看日出,滾動的火球從巒峰間突突升起,蔚為壯觀。

橫貫翼城全境百餘里的澮水就源於此。

佛山山頂有一清泉,水質甘洌,清澈透明。

境域芳草茵茵,百卉吐香,果藥遍地,百鳥爭鳴。

站在佛山上向四面眺望,山連著山,峰連著峰。

春可觀賞桃花,夏可小溪沐浴,秋可飽覽如火紅葉,冬可領略北國風光。

尤其是在秋高氣爽的日子,登上山頂觀日出,滾動的火球從巒峰問突突升起,頓時,流光四射,蒼山著金,其勢其景,蔚為壯觀。

歷 山:瑰麗神奇 風光無限

歷山,位於翼城東南70公里處的翼城、垣曲、沁水三縣交界處。

因舜王當年駕象躬耕時,曾在此編制了黃河流域物候歷——《七十二候》而冠名。

這裡素有「華北生物資源寶庫」之美稱。

奇峰、怪石、清澗、溶洞、冰簾並稱「五絕」;林清、山風、冰雪、霧雨、光影、古蹟、植物、動物、藥材、村莊共名「十勝」,可供遊人觀賞的自然景點有百處之多,實為鬼斧神工、天造地設的「天然公園」。

歷山已被列入山西十大風景旅遊區之一。

翔 山:蒼然森秀 鳳翔千仞

翔山,又名翱翔山。

海拔1290米,雄踞縣境東南15公里處。

因其形狀如鳥舒翼,凌空欲飛,翼城因此而得名。

它是上古先民頂禮膜拜的圖騰,也是堯鄉翼城亘古不變的象徵。

翔山由五座山峰組成,峰峰錯落,首尾相連,綿延數十里。

古塔、古寺、祖師廟、玉皇廟、星月碑、無頂柏等古蹟景觀十分迷人。

創建於順治年間的文峰寶塔,屹立山巔,直插雲霄,巍峨壯觀,讓人倍增「翔岳奇峰秀天外」的意境。

澮 河:翼城的母親河

澮河正源在縣城東北佛山與塢嶺山下,橫貫全縣東西,縣境內全長54公里,流域面積924平方公里,占縣域總面積的8%,在唐堯大地上流淌了千百年,不僅給翼城人民帶來了好水、沃土和糧食,也給翼城人民帶來了祥瑞、繁華和文明。

20世紀90年代後,翼城人民發起「愛我母親河」活動,疏通河道,廣栽樹木,2005年又投資6000餘萬元在澮水之上興建了南環路,在城東的河道上建起橡膠壩3道,建成3000平方米的水上樂園,成為錦繡翼城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古建文物 風韻橫溢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那一座座精美的古代建築,無不訴說著翼城歷史的蒼遠與神秘;

在這片瑰麗的土地上,那一件件通靈的文物,無不張揚著古代文明的魅力。

四聖宮、喬澤廟、東嶽廟,彰顯著元代建築和戲劇的輝煌;木四牌坊、石四牌坊、春秋樓,讓千年的老城風韻橫溢。

金代鐵鐘、文峰塔、五魁塔……如吉光片羽閃爍著文明碎影;裕公和尚道行碑、清風竹鶴圖……昭示著這方熱土曾涌動過的過人才氣。

四聖宮:國家級元代建築瑰寶

四聖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距縣城約35公里處歷山北麓的西閻鎮曹公村,創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7),是翼城保存完好的一組元代古建群,也是山西省乃至全國惟一的一座將古代著名聖君堯、舜、禹、湯放在一起供奉的千年宮觀。

喬澤廟舞樓:全國現存最大的元代舞台

喬澤廟元代舞樓位於縣城東南武池村西隅喬澤廟內,為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元代舞樓,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喬澤廟始建於宋熙寧年間,原廟規模宏大,布局嚴謹,由於戰亂兵燹,現僅存舞樓一座,據考證舞樓創建於元泰定元年(1324),以斗栱題記而論,它與洪洞廣勝寺明應王殿的戲劇壁畫為同時期珍貴文物。

東嶽廟:全國現存最早的元代東嶽廟

東嶽廟位於隆化鎮南撖村,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為全國現存最早的東嶽廟,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有舞樓、過殿、獻殿、正殿。

此建築元代風格較強,在古建築史上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

木四牌坊、石四牌坊:三晉坊樓之精品

矗立在唐興鎮城內村(古縣治)南北十字街心的木、石二牌坊,為省重點保護文物。

雖歷經風雨滄桑,依然雄偉壯觀。

這種方形閣樓式的科第坊,在全國已是稀見僅存,在山西堪稱精品,彌足珍貴。

木牌樓

石牌樓

朱家祠堂:門傳治家箴言 樓耀道德文章

朱家祠堂位於隆化鎮上石門村,創建於清道光二年(1768),是翼城縣較有影響的家族祭祀建築。

門樓方石柱刻有對聯, 「派衍永城孝友代傳紹祖德,澤綿沛國雍睦世守重家風」。

三面牆壁上陰刻柳體楷書《朱文公治家格言》,全文語言通俗易懂,其事親近易行,從道德觀念上勸人勤儉持家,安分守已,與人友善,和睦相處,遵守國家制度,對國對家有所貢獻,對我們今人很有教育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