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歲的「院校合作」,讓中華優秀文化遺產「活」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600多歲的故宮和120多歲的百年老校相遇,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25日,上海交通大學與故宮博物院在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要讓更多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受聘成為上海交大兼職教授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博物院未來希望成為一個既專注於學術、又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博物館,所有這些都需要學術研究的支撐。

故宮已成立故宮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希望把一代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智慧繼續留在故宮,並把故宮作為教育基地,培養優秀學者和文博方面專家,並面向社會公眾、青少年和國際同行開放。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則透露,上海交大與故宮博物院的關係可以追溯至博物院1925年創立之初,交大畢業生、著名學者馬衡曾在故宮博物院工作,1933年至1952年先後任故宮博物院代院長、院長。

作為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之一,今徐匯校園之內就擁有14座歷史保護建築,史上培養出一批文化翹楚,如李叔同、鄒韜奮、朱啟瞻等。

時至今日,交大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一流大學,此次合作聚焦在人才培養,在文化傳承與創新、古建築保護等方面也有深入合作。

我們在京滬「修文物」

去年,一部講述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帶公眾認識了一群專注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與傳承的文物修復師,他們被親切地稱作「故宮男神/女神」。

類似的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團隊,多年來在歷史建築調查與測繪、歷史建築保護與修繕、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文化景觀遺產研究、歷史建築保護技術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實踐。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交大有17個學科排名在全球前1%,此次「院校合作」正是依託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大數據中心、檔案館等各領域強勢學科和優勢單位。

根據協議,將由故宮博物院古建部、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牽頭,雙方共建建築遺產保護智庫、文物材料科學創新平台,著力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

中華文化超級IP「開腦洞」

從嬪妃娘娘的VR眼鏡到朝珠耳機,近年來故宮文創產品「腦洞大開」,借著中華優秀歷史文化這個超級IP,「潮」到了一大批年輕人。

說起文創「腦洞」來,如上海交大聯合美國南加州大學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學院,依託兩校在影視、管理、藝術、傳媒等文化創意領域積澱,根據產業價值鏈的分類和市場需求,正整合全球文創資源。

據合作協議,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將與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媒體與設計學院等機構配合參與故宮文化的數字化、普及化、全球化傳播等,研究開發以雙方品牌、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文化創意產品,並推動相關創新創業活動。

開「堂」講好中國故事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故宮與交大聯手,將如何打造這間文博育人的校園課堂呢?

據了解,上海交大在2012年牽頭成立由教育部指導的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目前會員單位達200家,累計面向社會公眾開放萬餘場,覆蓋受眾數百萬人次,積極推動高校博物館「走出深閨」,面向社會開展文博服務。

近年來,還建設了錢學森圖書館、李政道圖書館、董浩雲航運博物館等設施,積極開展歷史文化保護工作。

上海交大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根據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和該校黨委宣傳部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為打造大學校園與社會博物館之間的文化橋樑,上海交大首創「堂·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首講正是與故宮博物院牽手,推出院長單霽翔的《故宮博物院的表情》,後續將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博物館館長及文化藝術領域專家,從歷史範疇、文化傳承和跨文化交流的視角闡述文博前沿、文化融合與革新。

圖片來源:梅秋武 攝 圖片編輯:朱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