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張圖帶你領略寧夏博物館的館藏特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寧夏博物館位於寧夏銀川市金鳳區人民廣場東街(遠處綠樹掩映下的寧夏博物館)。

寧夏博物館近照,整個建築平面呈「回」字型布局,貼應了回族自治區的「回」字,出入口立面借鑑了伊斯蘭民族風格。

館藏特色之賀蘭山岩畫。

岩畫是一個世界範圍內持續性的文化現象,早期岩畫出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直到今天,世界上的某些原始部落仍在製作岩畫。

研究人員發現,無論從所分布的地理位置還是表現的內容及刻繪方式都有著驚人的相似。

涉獵場景。

這是那個遙遠年代真實生活的記錄。

龍形石刻。

岩畫是他們的文字。

虎、鹿形石刻。

遠古的他們認為,事物表面現象的背後隱藏著各種各樣神秘的力。

猜猜這是什麼場景?(他們相信萬事萬物皆有靈,神靈主宰著他們,充斥在他們的生活中,鑿刻在石頭上的每一幅畫面都是用一種虔誠的心態完成的。

展廳中的牛角。

館藏特色之西夏文物。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是記錄西夏党項族語言的文字。

屬表意體系。

西夏文木雕印版,出土於今寧夏賀蘭縣。

西夏文書。

西夏文殘碑。

鎏金銅牛。

這件青銅鑄造的牛長120厘米,寬38厘米,高45厘米,重188公斤,屈肢而臥,體態健壯,比例勻稱,造型逼真,個體碩大,銅牛中空,外表通體鎏金,製作時需將冶煉、模具雕塑、澆鑄、拋光和鎏金等工藝集於一體,反映出西夏金屬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藝術品中的珍品。

西夏佛教。

西夏建立後,佛教成為其主要的宗教信仰。

西夏佛教前期深受中原影響,中期以後,藏傳佛教得以迅速傳播和弘揚,形成了顯密兼修、漢藏結合的佛教文化。

四尊佛像。

2001年西夏3號陵區出土的可與埃及金字塔前神秘的獅身人面像和古希臘殘臂雕塑維納斯媲美的珍稀文物--琉璃迦陵賓伽(妙音鳥)。

釋迦牟尼像。

鴟吻。

相傳鴟吻是龍的兒子,所謂龍生九子,鴟吻為其中之一。

古代建築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飾物。

館藏特色之中華回鄉。

唐宋時期回回先民入居中國。

元朝中亞、西亞數十萬穆斯林東來與當地各民族交流融合,最終凝聚成了新的民族群體—回族。

直至清代,「寧夏至平涼千餘里,盡系回莊」,回族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

回族人民。

回族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是穆斯林共同的節日,多來源於伊斯蘭教,具有濃厚的伊斯蘭教色彩,但隨著回族社會長期的發展,回族的傳統節日更具有民族性的特徵。

回族主要有三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牛皮面手抄古蘭經。

手抄阿文古蘭經。

做禮拜時用的拜毯子。

阿文木香爐。

朝覲途記。

回族服飾。

回族服飾注重整潔美觀,簡樸舒適,喜好白色、黑色和綠色。

男子多帶平頂小圓帽,婦女戴各種顏色的蓋頭。

回族人民生活場景。

盛世回鄉,真守情懷。

寧夏博物館的三大特色—賀蘭山岩畫、西夏文物、伊斯蘭文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

歡迎置評、轉發,讓更多人知道、了解、參與進寧夏文化生活中,也是我等在這片熱土上的人的責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瀋陽故宮博物院展出西夏文物精品

9月8日,由寧夏博物館和瀋陽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西夏文物精品展」在瀋陽故宮博物院開展。展覽分為西夏文字、西夏工藝、西夏佛教、西夏建築四個部分,共展出文物精品93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