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堂 天神之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磨鏡人蘇學軍

——邢小俊

學軍個頭不高,身上卻藏匿著一股氣場!這是初次見面時被我強烈感受到的。

學軍的老家在渭河之濱,明清時出過渭北刀客的地方。

這些刀客,既不是有著蓋世武功的武士,也不是那些以打殺為業的武林好漢。

他們是關中大地隨處可見的
莊稼漢、鄉村秀才、鄉間少年。

他們中間有的甚至不會武功,但他們行俠仗義、扶危解困、不求功名利祿,甚至不惜鮮血和生命。

骨子裡像刀客的學軍來城市打拚已有二十一載,起初不易,九七年學校畢業,在環城東路的一個熱力管網改造的工地上班,每天迎著晨曦,騎著二八大驢,赴小東門工地上班。

扛著儀器,跟著師傅行走在深深的溝槽里,測地平、放灰線、砸腰樁,每天弄得灰頭土臉依然激情不減。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毛頭小子來說,這個城市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這麼多日子裡,他輾轉魯家村、黃雁村、丁白村、郭杜鎮,辦公與居住數易其所,憑藉自己的厚道、耿直和勤奮、不屈不撓的鑽勁,終於圓了兒時夢,成了「城裡人」。

目前,事業更是不錯,人氣勃旺。

但是,讓我時時思索的問題是——身在喧囂城市的學軍,為什麼要數十年如一日地磨製銅鏡——這個被快節奏時代擯棄的工藝和物件呢。

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錫含量達五分之一。

青銅做成的鏡伴隨人類生活已經四千多年了。

以前,銅鏡伴隨著人的一生,孩剛出生,家人為保平安,會做有一面小孩手掌大小的銅鏡掛於小孩胸前,以求平安。

等到結婚時,夫妻二人會共同擁有一面象徵愛情的銅鏡,這面鏡子將伴隨他們一生,一方亡故時,會將鏡子摔成兩半,陪葬一半,陽世留一半,陰陽各半。

等到另一方亡故後,兩塊破鏡始得重圓。

日常生活中,人賦予了銅鏡極高的社會附加值:鎮宅、納財、延年益壽等功能。

但真正傳世的完整鏡子極少,今天所見到的銅鏡大多是「冥器」,放在博物館、展廳等公共場合尚可,若放在家中,其「陰氣」過重,這也是學軍做鏡子的初衷。

銅鏡一般製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鑄銘文飾圖案,並配鈕以穿系,正面以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

《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鑒於水」。

《說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

隨著合金技術的出現,開始了使用銅和錫或鉛等製作銅鏡的歷史。

商、西周和春秋時的銅鏡,都有零星發現,戰國始盛行,產量大增。

到漢代,由於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漢中葉經濟飛速繁榮,銅鏡製作產生了質的飛躍。

所制銅鏡工藝精良,質地厚重,鏡背銘文、圖案豐富多樣。

隋唐銅鏡,較前代又有了新的發展,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

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了菱花式及較厚的鳥獸葡萄紋鏡,且把反映人們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吉祥、快樂的畫面應用到鏡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

銅鏡裝飾上出現的新形式、新題材、新風格,使銅鏡進入富麗絢爛的時代,體現出藝術樣式或藝術手法的多樣化。

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

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於民間,但是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上古的鏡,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鎏金銀的、背麵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

學軍做鏡子不加鉛,因為鉛雖然流淌性好,易於澆鑄,但鑄出的鏡面發烏、發暗不亮。

鏡子的意義大約在於為悅己者容,也在於給勞碌行走、鼠目寸光者昭示萬物皆幻影的道理。

學軍愛鏡,這種情結讓他辛苦,也讓他享受。

一面青銅鏡,從制模到打磨成功歷時七十多天,大約要經歷一百三十多道工藝,大的製造流程為:制模——打范——燒范——融銅——澆鑄——打磨,每面鏡子都是嚴格按照傳統工藝進行手工製作的。

制鏡時一個「模」只能做一面鏡子,所以有了「一模一樣」這個成語,原意是指一個模子一個實物,現在被引申為兩件完全一樣的器物了。

學軍常常自詡為「都市鏡匠」,這是他自謙,其實他的范鑄工藝已經超越了「匠」的層面,是當今公認的最佳鑄造工藝,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

鏡子雖精美,價格不菲,但學軍有原則,從不賣給文物販子和造假文物的人「做皮」充舊,以欺後世----這亦是他做鏡子的發心。

學軍的鏡坊在老家澄縣——這是能讓他心魂棲息之所。

早期的鏡坊雖已註冊為公司,但他仍習慣呼之為鏡坊,好像顫聲呼叫孩子的乳名。

學軍的前世肯定是古代著名的制鏡人,要麼為何這樣數十年鍥而不捨地浸淫糾纏在此呢。

早晨閒暇,從城市中脫身的學軍又回到了鏡坊,似乎回歸到了幽遠的遠古時代。

他換上袖套、圍裙,靜心屏氣,收斂心境,開始磨鏡子了。

站在案子前,眼光灼灼,手臂在有節奏地擺動著挫刀,儘管幅度很大,力量很猛,然心卻沉靜,幾乎沒有了往日呆在城中的丁點浮躁。

他經常思索,手中的這枚小鏡,在日後的歲月中,不知要為多少婦人增姿添彩。

一鏡雖小,卻可千古。

世界浮躁,學軍磨鏡霍霍。

所有的世事、人事,在鏡子面前只是匆匆過客,所有的風雲涌動,在鏡子面前只是幻影。

其實,刀客性格的學軍,胸中卻懷有諸多柔軟的情懷。

每每磨鏡,他都將手中的這枚鏡子視做將要送給自己心儀女人的聖物,不自覺地就將他自己熔了進去,亦將他的心意融了進去。

這樣,他手中這枚打磨了多少日夜的汗津津的青銅鏡子,就附著了他的磁場和能量,在亘古不老的歲月里,不知要傳遞到誰的手中了……

壺中論道之銅鏡美學

——李江峰

昨日下午時,再進興慶宮,

壺中大論道,和諧氛圍中,

主持許令東,主講蘇學軍,

銅鏡美學史,發展到如今,

初始一塘水,照亮嬌羞容,

後來容器水,盆鑑鏡雛形,

齊家露頭角,漢代飛速中,

唐代再發展,明清更盛興,

傳說青銅鏡,神話多功能,

驅邪照妖怪,鎮宅保太平,

醫治皮膚病,心理好醫生,

寓意延年壽,傳家賽金銀,

鑄造時間久,工藝老傳統,

模範燒注整,拋光才出品,

未來怎走向?傳承沒幾人,

國家有政策,保護民族魂,

幾千年歷史,件件是文明,

一旦遭滅絕,辱沒老祖宗,

銅鏡要保護,大師得傳承,

傳好接力棒,培養年輕人,

祖國要強大,民族要復興,

人人一點力,攀登上高峰。

——老江

2016年11月28日

附:

1、邢小俊老師簡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魯迅文學院24期高級研修班學員。

陝西省首批重點扶持的一百名青年文學藝術家。

中國當代散文獎、第六屆全國冰心散文獎、第三屆柳青文學獎、首屆「絲路」散文獎、陝西省首屆年度文學獎得主。

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副會長,陝西文學院簽約作家。

2013年、2014年、2015年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散文排行榜」,2015年入選「中國報告文學排行榜」。

著名媒體人,陝西省青聯常委,被聘為
西安外國語大學等三所大學客座教授。

2014年度被評選為「全國最美家庭之星」提名;2015年度被評選為陝西省「文明家庭」。

長篇紀實文學《十年》獲中國作協2015年重點扶持項目;長篇紀實文學《華陰老腔》獲2016年陝西省委宣傳部重點扶持項目。

長篇紀實文學《居山 活法》被中譯出版社翻譯成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六種語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麟趾蟲斯八卦銅鏡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鍛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幹享受,到西漢晚期銅鏡就漸漸的走向民間,是大家不行短少的日子用具。它製造精巧,形狀漂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