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蠻子洞竟是漢代崖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口石棺重逾兩噸

本報記者 鄭昆 通訊員 連宏宇

喝茶下棋,談天說地,如今璧山區的文廟,是當地老百姓休閒娛樂的一個好去處。

但卻少有人知,就在文廟之內,在當地文管所的倉庫里,還靜靜地躺著10多口漢代石棺。

當年,這批石棺在璧山崖墓中被發掘的時候,曾經震驚全國。

1993年的《四川文物》撰文指出:八十年代璧山縣發現的這麼多漢代石棺,是繼郭沫若先生30年代在重慶沙坪壩發現出土一口漢棺之後,在川東南的又一重大發現,其中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都非常高。

這批石棺,又是如何被發掘出來的?在發掘的過程中,又有哪些故事發生?

近日,記者走進第一口石棺出土原址。

1、「蠻子洞裡發現白花花的小錢」

日前,在璧山區文管所的倉庫里,記者見到了這13口漢代石棺。

原璧山縣文管所所長陳安樂回憶了當年這些石棺發掘的過程。

1986年初,為迎接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璧山縣召開了各鄉鎮文化站長參加的動員會,安排先下去摸情況,搜集文物資料,準備上報。

動員會開完沒多久,當時的廣普鄉文化站站長毛德金就找到了陳安樂:「我在大石塔村的林子裡有發現,那裡的洞子裡有東西,我用手電一照,好像有些白花花的小錢。

「當時我們還不知道那就是崖墓,老百姓一般把它們稱為蠻子洞。

」陳安樂回憶說,在聽了毛德金的匯報之後,他當即決定下去看一看。

「我的天,哪裡是什麼小錢啊!洞子裡面,擱著一口石棺。

」毛德金之前所說的「白花花的小錢」,實際上是石棺棺蓋上的石刻。

在經過徹底的篩查之後,陳安樂他們發現,這個崖墓里,石棺的棺蓋已經被毀壞,棺里僅存少量的骨骼。

洞裡除了這口無法搬動的石棺,就只有一些散落的五銖錢和陶俑陶片,「這樣的情況說明,這個崖墓已經被盜過了,而且很可能被盜過多次。

陳安樂馬上向上級做了匯報。

在此後的幾個月內,廣普鄉又陸續發現了好幾口類似的石棺。

這些石棺,棺蓋和棺身上多為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圖騰、雙闕、朱雀、主人、侍從、武士、鼓樂伎、雜伎等,造型優美,刻工精細。

2、每一口石棺都重達兩噸多

在陳安樂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當時第一口石棺出土的現場——廣普鎮大石塔村的一片密林中。

從鄉村公路的一邊斜插進去,林子裡泥濘不堪,幾乎無路可走,在林中靠近山崖的一側,赫然凹著幾個大洞,就是在這些洞裡,曾經躺著漢代畫像石棺。

「將近30年了,這裡幾乎一點都沒有變。

」陳安樂的思緒,仿佛又回到了29年前。

1986年3月,大石塔村發現的第一口漢代畫像石棺要運到璧山縣文化館。

周圍鄉鎮的百姓都來看熱鬧,現場人山人海,廣普鄉武裝部長不得不出動民兵維持現場秩序。

「石棺太重了,光是一個蓋子,就是1000多斤。

而一口石棺重達兩噸多。

為此,我們專門請來了江津的腳夫。

」陳安樂說,當時的江津腳夫很出名,「他們的號子吼得好,腳步之間的配合很默契,除了他們,很難把那麼重的東西弄出來。

當然,請好腳夫,價格也不便宜。

24個江津腳夫,每個人的工錢是30塊錢。

在當時,這個人工費已經相當可觀。

就在這片難以下腳的密林里,腳夫們硬是憑藉撬槓和繩索,把重達2噸多的石棺挪到公路上,然後搬運上車,運回當時的璧山縣文化館。

「主要是16個人抬,剩下的在一邊隨時準備接替或者喊號子,那個場面太震撼了。

」陳安樂說。

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這些崖洞距離地面並不高。

據推測,就算是在漢代,人們也完全可以憑藉人力把這些龐然大物運進洞裡。

3、石棺文物等級尚待鑑定

在大石塔村發掘出第一口漢代石棺之後,璧山又在此後幾年中陸陸續續地發掘出10多口規模相近的漢代石棺,每一口,幾乎都是這樣搬運出來的。

陳安樂老人幾乎參與了每一次的發掘。

「數量如此之多,至少證明了璧山遠在漢代便是一個人口稠密、文化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郡縣一級經濟文化中心亦應在這裡。

2005年,這批石棺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兩口,被搬運到三峽博物館收藏,供遊客們參觀。

不過至今為止,這批漢代畫像石棺還沒有確定文物等級。

據三峽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批石棺文物價值極高,鑑定它們的文物等級,那是遲早的事情。

小貼士

廣普鎮距離璧山縣城30多公里。

目前縣城沒有直達廣普鎮的公車,需要坐車到丁家,然後再轉車到廣普鎮。

到達廣普鎮之後,距離大石塔村就只有10公里左右了,璧山第一口漢代畫像石棺的發掘地,就在大石塔村的村邊,至今保持著發掘時的原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慶搶救性發掘存在被盜風險崖墓

新華社重慶2月1日專電(記者牟旭)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該院經過兩個月的搶救性挖掘,共清理因暴露而存在被盜掘的風險的崖墓3座,出土有畫像石棺、陶棺等葬具,以及隨葬品近100件/套。...

瀘州挖出漢墓 棺壁畫似「伏羲女媧圖」

施工隊挖掘山坡過程中,一鏟下去居然出現了一個山洞,一座古墓就此重見天日。6月8日,瀘州龍馬潭區雙加鎮港城大道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座古墓,現場村民發現多具骸骨,施工方立即停工並報警。6月13日,文物...

天府國際機場考古新發現 70多座東漢崖墓出土

(原標題:天府國際機場考古新發現 70多座東漢崖墓出土 畫像石棺現少見圖案:朱雀組合雙闕)昨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發掘現場向媒體介紹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考古新發現:從東漢初期到蜀漢時期的70餘...

重慶江津 再現精美漢墓

羅安會撰文重慶市江津區,有著1600多年的建縣史,歷史文化厚重。近幾年來,多處發現古墓,引起了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重視,多次派專家到江津會同區文物管理所所長一道,對江津鼎山、白沙、珞璜、先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