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傳說揭開面紗 張獻忠在彭山江口沉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工地遠景

西王賞功金幣

五十兩銀錠

出水文物超萬件,級別之高、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富、涵蓋面之廣,全國罕見----

百年傳說揭開面紗 張獻忠在彭山江口沉銀!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

誰人識得破,買下成都府。

」這首曾在四川廣為流傳上百年的民謠、曾被無數人視為尋找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財寶的「尋銀訣」。

張獻忠 是否真正「千船沉銀」?他的沉銀之地,又是在何處呢?3月20日,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階段性工作新聞通氣會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劉志岩宣布:此次考古,用豐富的出水文物確證了彭山江口就是張獻忠當年大戰楊展失敗後的沉銀之地。

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江口出水了哪些文物?它們又有哪些價值?秘密正在逐漸揭開。

出水文物超萬件 集中在河床

張獻忠「千船沉銀」在四川流傳了幾百年。

他的藏寶地點,有說是成都望江公園附近的府南河段,最多的說法,就是在彭山江口的岷江河裡。

史料記載,張獻忠(1606--1647年),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義,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國政權。

1646年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戰敗船沉,大量財物沉於江底。

2005年以來,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了與張獻忠有關的金冊和銀錠等文物,讓張獻忠在此「藏寶」的傳說又開始甚囂塵上。

這裡真的就是張獻忠的沉銀之處嗎?

2011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也開始關注江口沉銀遺址的出水情況,並在2015年12月組織國內專家參與論證。

會上,包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季等在內的專家認一致認為: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極有可能為文獻中記載的張獻忠船隊被伏擊的地點。

為保護珍貴水下文化遺產,也為解決重大歷史問題。

去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面積為2萬平方米。

今年1月5日,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啟動。

短短兩個多月,考古取得重大進展----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領隊、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周春水介紹,此次發掘尚未結束,但目前出水的文物已經超過1萬件。

它們大致分為五大類:一是張獻忠一路燒殺搶掠、從明朝宗室搶的金銀財寶;從各地州縣搶掠的金錠、銀錠;民間搜刮的金銀首飾等數量巨大的小件;以及自己稱王后鑄造的西王賞功金銀幣、大順通寶銅錢等。

此外,就是打仗時的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各種兵器。

3月20日,考古發掘現場向媒體開放。

截斷的岷江河谷,被江水沖刷成一條條紅褐色溝槽的河床已裸露在外。

劉志岩透露,河床距離地面大約兩三米,張獻忠時代散落的文物,就集中沉在河床里。

最多時一天出水上千件文物 場面震撼

在發掘現場對面的彭山江口崖墓博物館,部分出水文物向媒體進行了展示。

即使隔著一米多遠的距離,仍然能夠看出文物的精美以及數量之豐。

鑲嵌玉石的戒指、鑲寶石耳環,各種造型、手工精緻的發簪等首飾、已被江水腐蝕成黑色的多枚大順通寶銅錢、殘破的鐵箭鏃,以及各種冊封金冊。

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表示,「這個遺址出水的文物之豐、級別之高、種類之全面,全國罕見。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古遺址能夠出土這麼高級別的貴金屬文物。

劉志岩介紹,此次出水的金銀冊,是明王朝冊封子孫的。

冊封藩王及嬪妃用金冊,冊封郡王及嬪妃就用銀冊。

在其中一件出水金冊上,可以清楚看到「思媚用冊為修容朕德次……」等字樣。

記者了解到在江口沉銀盜掘案中追討回來的一枚金錠上,也可以看到「長沙府天啟元年分歲供王府足金伍拾兩正」的字樣,甚至還有「吏楊旭匠趙……」的字樣刻在金錠里。

考古人員還在河床里發現了張獻忠轉運銀兩時的盛放工具:木鞘。

劉志岩說,這種木鞘是把木頭劈成兩半,中間掏空,裡面放銀錠,再用一些鐵片或者銅片把木頭箍起來。

當考古人員發現這件木鞘時,不僅裡面的沙石里混合著銀錠,周邊也有散落出來的銀錠,以及一些散碎的銀子和金銀首飾,「當時的場面非常震撼。

」據介紹,在發掘清理到河床處時,有時候一天出水的文物達到上千件。

張獻忠在江口沉下的寶物,為何會有「長沙府」的字樣呢?史料記載,張獻忠起義之後,曾一路燒殺搶掠,搜颳了不少財寶。

《明史·張獻忠傳》中記載,張獻忠的大西軍1636年攻破河南許州時,「獲物資巨萬」;1641年攻破湖北襄陽,搶得巨額軍需餉銀;1643年,攻破武昌楚王府,「盡取宮中金銀各百萬,輦載數百車不盡」……這些刻有各地官府的出水金銀錠,恰恰與張獻忠起義的路線以及燒殺搶掠的記載相符。

而他把金銀財寶藏在木鞘之中,在彭山也有民間傳說:張獻忠為了帶走寶藏,用木頭藏金銀財寶。

由於外形只是一根木棒,因此極易避人耳目。

實證張獻忠沉銀 江口確認是戰場遺址

張獻忠江口沉銀,究竟是敗走四川之前的主動之舉,還是被迫迎戰失敗後隨沉船散落下去的呢?高大倫透露,此次發掘目前尚未發現有關船體的直接遺蹟或遺物,但出土了兵器。

「現有的各種文物發現,可以確認江口是古代戰場遺址。

張獻忠正是在江口與楊展發生遭遇戰,船上財物才散落入江。

」高大倫稱,江口沉銀遺址面積大約1平方公里,目前僅發掘了一萬平方米。

雖未發現船體,但也發現了撐船用的竹篙頭等遺存。

再加上遺址走向呈從北向南的帶狀分布,這些均可佐證戰場遺址的結論。

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也認可江口是戰場遺址的結論,「我從來認為張獻忠主動千船沉銀只是傳說。

但他要在四川立足,就必須戰勝當時川南最大的武裝集團楊展。

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出身,不擅水戰。

他在江口迎戰正規軍楊展,戰敗後船上財物沉於江底,的確有很大可能。

」至於兩軍交戰為何會帶各種金銀財寶在船上?袁庭棟認為這相當於軍隊的後勤保障。

「張獻忠的財富主要來自於前期搶掠,因此極可能是將這些財物當成了軍餉。

萬餘件張獻忠時代文物的出水,高大倫認為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和軍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周春水則認為,「大量來自民間的首飾類文物,已經可以證明張獻忠屠川的傳說。

據介紹,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正在制定未來5年的工作計劃,希望未來可以繼續發掘。

而江口已經出水的文物,也完全可以像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一樣進行公開展出,讓更多公眾了解到明末的這段與民間傳說有關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