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考古突破!彭山江口遺址出水萬件文物,實證張獻忠沉銀傳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水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種類之豐富,在全國都堪稱一項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和軍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就在今天,

一項考古界的大事件正式對外公布!

在位於四川省眉山市的彭山江口遺址,

發現重大考古突破——

上萬件珍貴文物出水!最為關鍵的是,

它們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沉銀傳說!

這些文物包括——

張獻忠鑄造的西王賞功金幣

張獻忠鑄造的西王賞功銀幣

大順通寶銅幣

還有金冊、銀冊、銀錠以及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和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兵器:矛、刀、劍,箭鏃等

在這些金銀器物中,

金銀冊非常引人注目。

金冊:明王朝冊封藩王及妃嬪

在只有成年人兩個巴掌大的金銀冊上,滿是刻印的文字。

這些冊子記錄了明朝藩王冊封的榮寵,也折射出張獻忠敗走四川的舊事。

銀冊:明王朝冊封郡王及妃嬪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領隊劉志岩表示,如果是冊封兒孫嬪妃,藩王用的就是金冊;如果冊封郡王,藩王用的是銀冊。

這說明,明王朝有一整套分封體系。

除了這些屬於明朝王室宗親的金銀冊,考古隊還展示了一批金首飾、金錠銀錠等,這些器物可能原屬於達官貴人或者皇室宗親。

五十兩銀錠

明代官銀:

銘刻有年號、重量、人名及府州縣地名

還有這些精美的金首飾,

讓人眼前一亮!

鑲滿寶石的金戒指

雕刻著精美暗紋的金戒指

頗有現代審美情趣的各種金耳環

金髮簪

文獻記載,張獻忠一直在長江流域包括中西部地區轉戰,他沒有特別穩定的經濟來源。

通過沿途劫掠富豪,才能維持軍隊物資的運轉。

從目前發現的文物來看,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真實的。

通過此次發掘,基本確認了張獻忠江口之戰的地點。

出水的萬餘件文物是確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

說到江口沉銀,不得不從一個本來亦真亦假的民間傳說談起。

民間傳說明末清初農民起義將領張獻忠當年兵敗四川,曾經「江口沉銀」,將大量的金銀財寶沉入江底,但具體地點一直成謎。

其沉銀地點歷來眾說繪紜,史學界也對此長期存在爭議,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

據史料記載,張獻忠(1606--1647年),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義,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張獻忠資料圖

崇禎十七年(1644年)8月9日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國政權,改元大順。

1647年7月,張獻忠率部與明朝殘將、川西地方將領楊展在彭山江口激戰,潰不成軍。

張獻忠和部分官兵逃回成都,而滿載金銀的船隻多數被燒或因相互撞擊,沉入江中。

近年來,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了一些與張獻忠有關的文物。

但整體脈絡無從考究。

上世紀50-90年代

岷江河灘上偶爾發現被水沖刷出的零星文物

2005年

彭山引水工程在江口鎮岷江河道內施工過程中,挖掘機在距地表深約2.5米處挖出一圓木並從中散落7枚銀錠

2011年

在岷江河道取砂石過程中,出水了金冊、銀錠、「西王賞功」金幣、「西王賞功」銀幣、銀髮簪和大量碎銀等文物

2015年底,考古專家基本確定,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該遺址極有可能為文獻中記載的張獻忠船隊被伏擊的地點,也就是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直到真正的突破出現——

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了重大進展:截至3月15日已發掘面積10000餘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餘件。

出水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種類之豐富,在全國都堪稱一項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萬餘件出水文物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和軍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更具意義的是,它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全方面回顧:

考古大突破,四川首次開展水下考古

本次考古發掘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發掘中採用了現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科技手段。

川觀君帶你全方位回顧此次江口尋寶的考古歷程——

1

怎麼發掘?提前1個月圍堰斷水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遺址保護範圍為東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橋,北至府河、南河交匯處,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參與此次考古發掘的省文物考古院隊員李飛介紹,「如果把整個遺址區劃分為8353個探方,此次發掘的河灘上的探方僅有20多個,是整個遺址區域的四百分之一,面積約3000平方米。

工作平台:河道內圍堰

從2016年11月25日起,岷江河道開始圍堰壘土抽水,將河中即將展開發掘的區域與江水分離。

發掘期間4台抽水機將24小時不間斷抽水,發掘時探方內還得用潛水泵持續抽水,以確保考古正常進行。

抽水機排水

考古現場領隊之一周春水介紹,這種把水排干後再進行發掘的方式,是為了更好地清理遺址,也是水下考古最常見的一種做法。

2

難點在哪?無法做到心中有數

水下考古最大的難點,其實並不是水。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科華說,「無法在考古前做到心中有數,才是考古人員此次面臨的最大問題。

周科華說,四川從來沒有開展過水下考古,對此沒有任何經驗。

「沉在海底的文物是在礁石上,而此次面臨的文物卻沉在視力不可及的卵石層下。

考古發掘

如果是在陸地考古,考古人員只需要通過一把洛陽鏟進行前期勘探,就能了解一座墓室有多寬多深,甚至大概能挖到什麼文物。

圍堰前,專家通過多次論證,確定了大致的發掘區域。

圍堰抽水後,為確保發掘點更準確,金屬探測也已進行10餘天。

修建導流渠

3

如何護寶?安檢如機場般嚴格

在沉銀之地,怎樣保證數量眾多的文物不流失?此次發掘,彭山派出10位民警、40位專業安保人員參與了安保隊伍。

比如川觀君今天前往探秘考古現場,走出的時候就經歷了聲勢浩大的層層安檢。

此次發掘工作動用了「1室4組」負責現場安保。

負責整個安保指揮調度的指揮室+指文保組、安檢組、監控組和巡邏組。

待文物出水,將有4名安保人員負責將文物從發掘現場安全送到文物存放的地方,所有文物必須進行登記。

對這一過程,兩個監控攝像頭將全程監控。

整個發掘區域已安裝了18個監控攝像頭,其中中心現場有8個,既保證全區無死角,還保證了重點。

4名監控人員分兩班,24小時全程監視整個發掘現場。

4

尋找什麼?希望找到沉船和兵器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表示,發掘的目標不在「挖寶」,而是希望真正搞清楚遺址的性質。

科技考古(物理探測)

最近幾十年來,明史越來越受到學術界關注。

張獻忠大西軍是影響明末清初歷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遺憾的是,此前可研究這段歷史的實物資料並不多。

出水的兵器等直接的文物材料,將為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的歷史傳說提供豐富的原始資料,對認識明末清初的社會經濟狀況、物質文化形態,乃至明末清初以來的社會歷史走向等都將產生重要的意義。

文物篩選

據悉,彭山區擬籌建張獻忠江口沉銀博物館,面向全國徵集一流的設計團隊來主刀整體策劃和規劃,打造全國首家「寶藏」博物館。

據專家介紹,目前僅是階段性的考古工作,距離發掘結束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專家預判未來的發掘更值得期待。

部分圖文綜合網絡

川報觀察客戶端記者 吳曉鈴 楊琳 何浩源

攝影/郝飛

編輯 唐樂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江口萬件出水文物僅冰山一角?

民間傳說,明末清初張獻忠兵敗四川,曾「江中沉銀」。「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世世代代在四川彭山岷江流域流傳的歌謠,是對這個巨額寶藏最形象的描述。但「江口沉銀」是否真...

「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被考古證實

記者日前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今年1月啟動的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突破,科學確定江口鎮岷江河道內就是歷史傳說中的「張獻忠沉銀地」。沉銀遺址已出水金冊、銀冊、金銀幣、...

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是真的

一個流傳了300餘年的歷史謎團浮出水面,上萬件中國明朝的金銀器和其他珍貴文物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重見天日,令到場專家嘆為觀止。記者近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考古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