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猗漢墓出土磚砌仿木結構斗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為磚砌仿木結構斗拱實物。

本報通訊員攝

山西日報記者李寧波報導: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組成聯合考古隊,對正在建設中的蒙華鐵路沿線臨猗和鹽湖區的三處古代遺存點進行考古發掘,其中,臨猗縣鐵匠營漢代墓地清理出的磚砌仿木結構斗拱實物,在全國漢代墓葬中極為罕見。

該墓地為帶長斜坡墓道的前、後室磚室墓,墓內放置兩棺,出土若干釉陶類隨葬品。

該墓重要發現,是在甬道內兩壁上有以灰磚壘砌的斗拱。

立柱上承櫨斗,斗上左右出橫栱,為「一斗兩升」形式,每個橫栱的散斗上又支撐一個小的「一斗三升」,整體為重栱。

斗拱上承檐枋,再上為斜方格紋和圓角方形紋樣的灰磚,其上殘留有磚雕的檐椽滴水。

甬道內兩側以斗拱為主體的磚雕形式當是象徵漢代大型建築物入口門前兩側的高台建築——闕。

一般所說的斗拱,是指唐、宋以後發展成熟的由一定規格的小木枋(栱)和木塊(斗)裝配成組的整體構件。

但斗拱的起源可上溯至商周時期,最早的橫栱形式見於戰國時期山東臨淄郎家莊一號墓出土漆盤上的建築圖案中,表示為明確的斗拱圖形,即所謂的「一斗二升」式樣。

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是斗拱發展和演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因地區、建築結構的差異,斗拱呈現形制多樣的特點。

漢代斗拱的形象多見於漢代墓葬中陶樓模型明器、畫像石、畫像磚上,這些都是漢代建築的形象描繪。

鐵匠營墓地甬道內的斗拱建築是目前北方地區僅見的以建築材料灰磚壘砌的明確的斗拱實物。

山西是古建築大省,地上現存最早的木構古建築為唐代,但考古所發現的建築構件的實物資料已可前推至北朝,北魏宋紹祖墓的石室有石質斗拱樣式,北齊厙狄回洛墓發現木構斗拱,比北朝更早的建築構件樣式此前還未曾發現。

此次鐵匠營漢墓磚砌仿木結構斗拱的發現,不僅將我省的建築實物資料提前到漢代,而且對於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尤其是斗拱的形成、演變、發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濟源首次發現宋代石函

繼5月14日龍潭湖片區建設工地發現一座金代磚室墓之後,我市考古人員又在此處發現一座宋代磚室墓,該墓中出土的用於盛斂屍骨碎片的石函為我市首次發現。 該宋代墓葬位於龍潭湖西岸,與此前發現的金代磚室墓...

山西發現800多年前的金代古墓 坐北朝南 八角形

山西長治市文物部門獲悉,近日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在山西黎城縣發現了一座距今800多年的金代古墓。這座仿木結構八角形磚雕古墓的發現,對研究中國的古建築、特別是山西上黨地區古建築的營造特點提供了重要資料...

山西發現磚砌仿木結構斗拱實物 極為罕見

原標題:山西漢墓出土罕見磚砌仿木結構斗拱本報訊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建設中的蒙華鐵路沿線臨猗縣和鹽湖區的三處古代遺存點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臨猗縣鐵匠營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