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多元化禮器玉璧賞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玉器,中國傳統的禮器之一。

玉璧是玉器里出現較早並延續不斷的品種。

款式造型多變,紋飾種類豐富,使用範圍也是最為廣范。

新石器時代的玉璧因技術受限,切割形制不太規整,或者薄厚不均勻,壁面不平,或者有切割痕跡。

紅山文化玉璧的邊緣呈薄刃狀,天然沁較輕,沁色較少,僅有紅褐色、水銹和灰黑等。

良渚文化玉璧外緣薄,內緣厚,沁色多為霧狀。

這一時期的玉質一般是青玉、綠玉、灰白玉、淡黃玉,特徵大多是素麵無紋,打磨較光亮。

良渚文化 直徑22.3厘米 孔徑5.3-5.6厘米 厚1厘米 浙江省海寧市余墩廟遺址12號墓出土 現藏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綠色,微沁有白色線紋。

一面較平,一面留有線切割痕跡。

良渚文化 直徑16厘米 孔徑4.5厘米 厚0.6-1.1厘米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建利村戴墓墩遺址出土 現藏於平湖博物館

深綠色。

邊緣不甚規整,厚薄不均,中間稍厚,邊緣較薄,兩面有多處凹弧線紋切割痕。

通體精細拋光。

直徑15.6厘米 孔徑6.6厘米 厚0.75厘米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文化遺址22號墓出土 現藏於山西博物館

黃白色含有大量棕褐色雜質,內緣直壁,外緣弧壁。

石家河文化 直徑16.3厘米 孔徑5.3厘米 厚0.9厘米 湖南省孫家崗遺址9號墓出土 現藏於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質受沁後為乳白色。

扁平圓形。

璧面內外邊均打磨成平直,素麵無紋,製作光滑。

廟底溝二期文化 直徑17-17.5厘米 孔徑7厘米 厚0.5厘米 山西省芮城縣清涼寺墓地96號墓出土 現藏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青玉,拋光。

由邊緣向中間漸厚,外緣不規整。

陶寺文化 直徑11.6-11.9厘米 孔徑6.6厘米 厚0.4厘米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遺址墓葬區採集 現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墨綠色,邊緣半透明。

孔徑大於外周直徑的二分之一。

璧面的內緣刃狀邊,外緣直邊。

璧面上對鑽一孔,且外緣局部對稱部位呈斜線狀,顯示出與其他璧環的不同特點。

外徑11.5-11.8厘米 孔徑6.3-6.4厘米 厚0.5-0.6厘米

青白玉,夾大片黑色與褐色斑,邊緣局部較干黃。

器形尚圓,中孔歪斜。

一面有一條直鋸痕,貫穿全璧正中。

外徑9.4-9.6厘米 孔徑6.1厘米 厚0.5-0.8厘米

褐黃玉,局部灰白沁斑。

為大孔壁,厚薄不均,兩處有弧線切痕,邊緣有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山西陶寺考古又有重大收穫

光明日報太原2月24日電記者李建斌、楊珏24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獲悉,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考古發掘又取得重大收穫,考古工作者發掘春秋晚期墓葬5座,其中兩座大型墓葬同為大夫一級的貴族夫人墓,出土青銅...

《襄汾陶寺——1978~1985年發掘報告》出版

12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局、臨汾市政府主辦的《襄汾陶寺——1978~1985年發掘報告》出版暨陶寺遺址與陶寺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坐落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東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