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機關重重,朱元璋究竟要隱瞞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
明孝陵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距今已有六百年歷史。
明孝陵中埋葬著明朝開國帝王朱元璋和皇后馬氏,因為馬氏諡號「孝慈」,故以「孝陵」為名。
明孝陵宏偉壯觀,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影響了明、清兩代帝王陵寢的制式。
明洪武十四年,明孝陵正式動工,二十五年後的明永樂三年才正式完成。
陵墓內部亭台樓閣無一不備,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
當時明朝在孝陵駐紮了一萬多護陵軍,守衛十分嚴格。
古人以鹿為瑞獸,陵園內放養了近千頭鹿,每頭鹿項下都掛著銀牌一枚,上面銘刻著「盜宰者抵死」的字樣。
2
明孝陵在六百年的時間裡屢遭兵火,現在留存的建築不多,留存下來的基本都是一些磚石建築,如下馬坊、禁約碑、內紅門、碑亭中壁、石像路等。
明孝陵的神道很有特色,其最大特點是建築與地形地勢能夠完美結合,沒有依照前朝舊制修成直線,而是依地形山勢建造的蜿蜒曲折。
神道兩側安放著獅子、獬豸、駱駝、象等石像,威嚴肅穆。
明孝陵雖為朱元璋陵寢,但是人們一直無法確定地宮的位置。
朱元璋墓葬疑團重重,據說這位皇帝去世後,在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之後屍骨是埋葬在了北京的萬歲山還是南京的朝天宮,也眾說紛紜。
3
1998年,南京市文物專家使用精密磁測手段勘測明孝陵,這是一個精細的工作,整整花去了六年時間,專家們得出結論,朱元璋的地宮在明孝陵獨龍阜地下數十米處,並且沒有發現被盜挖的跡象,基本可以認定,朱元璋就在地宮中沉睡。
朱元璋地宮位置確定了,那麼,它的入口在哪裡?通過專家們的勘測數據可以發現,地宮有隧道狀建築物,長120米,寬5~6米,有多個入口,其中一個在明樓東側寶城城牆下。
從外部看這段城牆,有明顯的裂口和下沉痕跡,顯然,這裡曾建有地宮入口的地面建築,但由於某種原因而坍塌消失了。
4
其他朝代的帝王陵墓的墓道多是筆直的,但是明孝陵的墓道卻是彎曲的。
專家認為,這是當地地理原因造成的。
明孝陵地下由兩種不同種類的岩石組成,一種是侏羅紀礫岩,一種是長石石英岩。
兩種岩石磁性不同,軟硬不同。
礫岩特別堅硬,不好開鑿。
很有可能,當年的設計者預先設計好的是筆直的墓道,施工過程中發現了問題,臨時調整了施工方案。
5
明孝陵還有一處讓人不解的地方,就是獨龍阜山體上的巨型卵石。
獨龍阜山體至少有六成是被人工修補過的,其上規則排布著很多巨大的卵石。
當年修建陵寢的工匠花費巨大精力將這些石塊運上山,是出於什麼目的?為了防止盜挖,還是為了減少雨水對陵墓的沖刷,抑或只是單純出於美觀考慮?
答案至今沒能揭曉。
明孝陵的謎團,期待著更多專家關注、破解。
朱元璋生前霸氣威武 死後陵寢讓後世崇敬有加 連盜賊都敬而遠之
坐落於江蘇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每年都吸引無數中外遊人前往觀賞和拜謁。這座占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的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
中國帝陵這幾個點都創了記錄,每一座陵墓都設計的天衣無縫
修築陵墓在很多時候是古代皇帝們人生中的大事,除了選址之外,有關於陵墓的設計施工對於自己死後能否繼續享受帝王待遇,是否能保佑國運亨通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歷代君王對於自己的陵墓都十分上心,所以已經發...
此皇帝殺人狂,死後13城門同出殯,陵墓600年無人敢盜,後世譁然
從1997年起,世人的目光都集中了一個地方——明孝陵。考古家和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測等高科技手段對明孝陵進行了長達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他們究竟在探究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