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揚州舉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昨天上午,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揚州會議中心舉行。
30名來自多個國際組織及國家的專家學者受邀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省文物局局長劉謹勝、副市長董玉海等出席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揚州市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遺產研究與培訓中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主辦。
揚州是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曾是歷史上東方重要的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
此次會議主題有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中古時期東亞的國際都市、古代海上交通與陶瓷貿易、線性遺產與文化線路的保護與管理、古代揚州的國際文化交流五個方面。
在兩天的會議期間,國內外專家學者將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探討大運河和海上絲綢之路在未來的保護、管理與利用,並考察大明寺、鑒真紀念堂、普哈丁墓園和仙鶴寺等揚州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遺存。
遺產豐富,揚州有文化自信資本
「說起文化自信,揚州是有資本自信的城市。
」昨天的研討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揚州是大運河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大運河申遺成功揚州發揮了重要的牽頭作用。
「申遺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豐富的文化遺產,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更好地為當今社會服務。
」宋新潮說,揚州大運河申遺工作的經驗有條件形成可以推廣的案例,運用到海絲申遺中。
「目前海絲申遺已經啟動,首批申報文本正在編制。
」宋新潮說,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而海絲遺蹟越來越少,海絲的申遺核心就是提升大家對海絲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
任何遺產申報都以促進文化交流為目的,海絲申報的最大價值就是文化交流和對當地社會的積極作用。
海絲、陸絲見證揚州對外交往
「絲綢之路的東端在洛陽,隋唐大運河將其延伸到了揚州。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隊長、研究員汪勃說,大量來自多地的陶瓷器在揚州唐城遺址的出土充分反映出了唐代水運交通的繁榮發展,其中屬於唐代中晚期的唐青花瓷器和西亞釉陶器是反映當時中外文化交流的文物,鑒真東渡和圓仁西來說明了當時中日之間海上交通往來的興盛。
隋唐時期的揚州不僅是隋唐大運河乃至國內水運的一個關鍵節點,也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聯結處的國際貿易中轉站,還是中日文化深入交流的一個港口平台。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介紹,至今在揚州的考古發掘中還時常有反映海外貿易的文物出土,歷史上揚州的對外交往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來實現的。
日本人義大利人早期記載揚州
揚州文化學者韋明鏵曾嘗試著把不同時代、不同國別、不同類型的外國人的著作連綴起來,並按照時序排列,梳理出了一部世界發現揚州的歷史。
「揚州2500年建城史中幾乎最重要的人物與事件都被世界關注過,早期記載揚州的外國人,在東方主要是日本人,在西方主要是義大利人。
」韋明鏵說,對揚州建城史上的夫差、邗溝等人與事件發表評議的,以西方人為多;對隋代楊廣、唐代鑒真的研究,以日本人為主;對明清之交的揚州記錄較多的,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在清中葉就關注揚州,美國人直到晚清之後才注意揚州。
本報記者 王鵬 孔茜
8城市拿到「海絲申遺」入場券,廣州牽頭
近日,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一個名為《廣州:揚帆通海兩千年》的展覽正在舉行。200多件不同朝代的文物,展現了2000多年來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共生共長、共榮共辱的歷史,也展示了廣州海絲申遺的階段...
隋煬帝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揚州曹莊發現的隋唐墓葬被考古專家確認為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在全國引起轟動。隋煬帝墓將怎麼保護與利用?揚州文化遺產豐富,有什麼措施保護好這些珍貴的「財富」?這些都是揚州代表委員們關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