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颳起考古風 專家帶你看「最美千年女屍」的微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做考古那麼多年,只有一個墓葬打開時,所有人都靜了下來,現場鴉雀無聲……」

「因為保存的太完整了,超乎想像!」

22日上午,鄭州博物館一樓多功能廳,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的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泓為大家講述神秘的羅布荒原考古之旅。

說到新疆「小河墓地」的發掘,再次提到被譽為最美千年女屍——「小河」公主的出土細節,他依然很激動。

朱教授所說的

沉睡三千載的小河公主

就是她:

當時媒體的描述是,「高貴的衣著,中間分縫的黑色長髮上戴著一頂裝飾有紅色帶子的尖頂氈帽,雙目微合,好像剛剛入睡一般,漂亮的鷹鉤鼻、微張的薄唇與露出的牙齒,為後人留下一個永恆的微笑。

」說到這,你是不是想了解更多關於「小河墓地」考古的那些事兒?!

在世界考古史上撲朔迷離的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是距今3500-4000年左右的羅布泊地區古代某部落的公共墓地,位於羅布泊地區孔雀河下遊河谷南約60公里的沙漠裡,東距樓蘭古城遺址175公里,西南距阿拉干鎮36公里。

1934年,小河墓地最早的發現者瑞典考古學者貝格曼,將其稱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的地方。

小河原本無名,當地人稱其為「一千口棺材」的墓地,小河之名系貝格曼所起,小河墓地也因此命名。

但由於沙漠地區特別不穩定的地貌特點,自貝格曼之後,小河墓地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蹤跡。

小河墓地全景

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尋找,這處古代遺址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2003年,小河墓地發掘工作正式啟動,因其宏大的規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蘊含的豐富的羅布泊早期文明信息,被評為2004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小河墓地發掘墓葬33座,獲服飾保存完好的乾屍15具,發現兩組重要的祭祀遺存,發掘和採集文物近千件,不少文物舉世罕見。

尤其是小河公主,隨葬品也很豐富,小河公主本身的眼睫毛保存的非常好。

隨葬草編簍里放著一些植物的種子,有小麥,有小米等。

乾屍頭戴氈帽、腳穿皮靴,氈帽上插的羽毛都十分珍貴。

小河墓地傳遞的大量信息,對於研究4000年前當地經濟、宗教、文明、社會結構提供了研究基礎。

「用發酵乳製作奶酪」、「發明中國最早明膠」、「當年為一女人進行開顱手術」等等,這些研究發現也都源自小河墓地發掘!

當時考古發掘的艱苦,常人難以想像!

講座中,雖然涉及很多專業知識,但朱泓教授的講解通俗易懂,眾多細節,將聽眾的思緒帶到神秘的遠方……

這樣的考古故事,你喜歡聽嗎?

考古學以往給人的印象是「高冷范兒」,此次在鄭州舉辦的首屆考古學大會專門面向公眾,「開門辦會」,也引發公眾「考古熱潮」。

明天考古學大會進入第三天,想聽這樣的考古「好故事」,還有很多……

講座題目:發現海昏國——西漢王侯的地下奢華

地點:鄭州師範學院公共教學樓C122

主講人:楊軍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從事田野考古發掘與研究20多年。

參加中美合作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發掘;主持景德鎮湖田窯址A、B、C、I、J、K、L區發掘,主持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南昌火車站東晉墓、德安北宋壁畫墓和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發掘。

其中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獲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和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獎,南昌火車站東晉墓、德安北宋壁畫墓入選2006年國家文物局重要考古發現。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數十篇。

講座題目:動漫片《考古訓練營》2.0版首映式

地點:鄭州師範學院公共教學樓C216

主講人:高大倫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先後在四川大學、四川省博物館、四川省文物局供職,主要從事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的研究。

近年來在考古探險、博物館展陳及營銷、文化創意創新、文創產品開發方面著力較多。

主要成果有:《張家山漢簡引書研究》、《古玉器中所見遠古文明信息》、《中國文物圖集四川分冊》、《文化遺產展陳創意策劃方案集》、《考古訓練營》(動漫片)、《虛擬考古體驗館》等。

獲得過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獎。

主持過2005-2016年十多次考古探險活動,組織了2005年中國內地考古學家到國外獨立開展的首次考古發掘。

講座題目:五穀豐登vs飯稻羹魚——中國農業起源與發展的植物考古學探索

地點:鄭州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 鄭州文廟

主講人:秦嶺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新石器考古、植物考古、田野考古方法與技術和史前玉石器研究。

自2003年起,承擔北京大學田野考古實習課程,並承辦國家文物局委託北京大學舉辦的田野考古領隊培訓班,參與編寫制定《田野考古工作規程》及多項相關行業標準。

熟識國際學術發展前沿,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叢書中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從2008年開始,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設「植物考古」課程,並開展相關領域研究生培養工作。

在稻作農業起源、聚落資源域等研究領域,提出並引領了新的研究視角和方向,在學界產生了重要作用。

講座題目:風吹草低見牛羊

地點:河南大學老校區歷史文化學院

主講人:袁靖

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動物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先後就讀於西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日本千葉大學研究生院,獲日本千葉大學學術博士學位。

1985年起入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古代人地關係和科技考古。

講座題目:親歷江西西漢海昏侯劉賀墓葬實驗室考古

地點:河南大學老校區歷史文化學院

主講人:李存信

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理事。

1977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從事出土文物保護和實驗室考古工作。

1989年畢業於首都聯大中國社會科學院分校中文專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學:走向公眾 走出國門

2016年是中國考古學穩步發展的一年,考古發現層出不窮,重大發現錦上添花,科研成就碩果纍纍。在紮實的學科基礎上,中國考古服務於大眾,邁步走向世界。全國各地考古發掘近千項,不同時期的田野考古發現紛...

田野考古布局「十三五」新藍圖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召開2016年田野考古工作座談會,各考古隊隊長、項目負責人、科技考古中心、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依次匯報了近年來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及「十三五」期間的田野考古規劃。會議...

陝西文物考古發現和科技保護領跑全國

距今4300多年前的石峁遺址,位於神木縣高家堡鎮,是龍山文化晚期的史前人類文明遺存,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石峁遺址已被考古界定位為「中國文明的前夜」,2013年成功入選中國十大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