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民:解密史前文明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月初七,早晨8點,一位滿頭銀髮的老者精神抖擻地走進位於承天寺塔院裡的一棟小樓,打開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辦公室,開始伏案工作。

他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惠民,寧夏史前考古的第一代專家。

寧夏讓他明確考古方向

在對王惠民的採訪中,他談得最多的是感恩寧夏這塊土地。

因為在他看來,這塊土地不僅是他的出生地,更是改變他考古方向,成就他考古生涯的地方。

「如果沒有重返寧夏,我可能會參與其它的考古發掘,就與史前考古無緣了。

」1989年,已從事考古工作,由內蒙古巴彥淖爾盟調職銀川的王惠民,一重歸寧夏,就以一個考古人的眼光,發現寧夏是史前考古的一塊寶地。

後來,事實證明,他確實是看準了。

在寧夏,他相繼完成了中國目前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的水洞溝遺址的第五次、第六次考古發掘;發現並完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鴿子山遺址的考古和發掘工作。

寧夏史前考古任重道遠

「寧夏自古就是我國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結合區域,這裡所蘊藏的史前文明讓人震驚,這需要我們去挖掘。

」王惠民告訴記者,正因為寧夏史前考古有著如此獨特的魅力,才不斷引起中蘇古生物考察隊、美國內華達山間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等考古機構和高校研究機構的關注。

「所以,我們的考古任務還很重。

做好史前考古,是我們的榮譽,也是我們的責任。

」王惠民的心裡一直有這樣一個願望,就是讓寧夏的史前考古成為全國考古的一大亮點。

兩大重要考古經歷

鴿子山遺址考古發掘:

鴿子山遺址位於青銅峽市蔣頂鄉蔣西村15公里的賀蘭山前後地之間的鴿子山盆地東緣。

已累計出土及地表採集的各類文物約13000件,鴿子山遺址的考古發掘填補了舊石器晚期曠野遺址人類居住形制的空白。

水洞溝遺址考古發掘:

水洞溝遺址位於靈武市臨河鄉水洞溝一處面南的崖壁上。

它是中國目前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

什麼是史前考古?

史前考古學是以文字記載以前時代的考古資料為研究對象,與以文獻記載時代為研究對象的歷史考古學相對,是考古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也稱史前學或史前史。

個人簡介

69歲,長期從事史前考古工作,現為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水洞溝研究院副院長。

參加、主持過西夏三號陵地面遺蹟發掘、水洞溝遺址第五次、第六次考古發掘、鴿子山遺址考古發掘、拜寺口方塔遺址等考古發掘、銀川沙灘墓地的考古與發掘。

先後參與、主持編著《水洞溝2003—2007年度考古發掘與研究報告》、《水洞溝~1980年發掘報告》《水洞溝——穿越遠古與現代》《銀川沙灘墓地》《西夏三號陵——地面遺蹟發掘報告》等著作。

其中《水洞溝2003—2007年度考古發掘與研究報告》獲「金鼎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田野考古布局「十三五」新藍圖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召開2016年田野考古工作座談會,各考古隊隊長、項目負責人、科技考古中心、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依次匯報了近年來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及「十三五」期間的田野考古規劃。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