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河北博物院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

滿城漢墓位於保定市滿城縣陵山,是西漢中山國第一代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墓葬。

1968年發掘。

兩墓依山岩開鑿,規模宏大,結構複雜,隨葬品奢侈豪華,堪稱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共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漆、玻璃器等類文物一萬餘件,其種類之豐富,製作之精美,在已發掘的漢墓中是罕見的,被評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示面積1845平方米,展出文物1605件(套)。

共21個單元,占用兩個展廳。

第一展廳分為驚天發現、陵山古墓、劉勝其人、棺具、金縷玉衣、玉器、玻璃器、人俑、車馬、幄帳10 個單元;第二展廳分為燈具、爐具、日用雜器、文具文玩、醫療、錢幣、兵器、鐵工具、烹飪飲食、石磨和陶器11 個單元,全方位地展示了滿城漢墓的全貌和那些巧奪天工的珍貴文物,顯示了高度發達的漢代經濟和文化,也表現出大漢王朝昂揚豪放的時代氣度。

其中劉勝和竇綰的金縷玉衣是我國出土年代最早的完整玉衣。

鎏金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鎏金銀蟠龍紋銅壺、透雕雙龍高鈕谷紋白玉壁等都是舉世聞名的珍寶。

劉勝金縷玉衣。

西 漢。

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寶之一 。

我國首次發現、規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

1968年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長1.88米。

按人體結構比例製作,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分。

全套玉衣由各種形狀的玉片組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絲加以編綴,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

與玉衣同時出土的有鑲玉鎏金銅枕、玉眼蓋、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生殖器罩、肛門塞,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

在河北博物院《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廳最為顯要的位置,靜靜地陳列著兩件以金線連綴玉片而成的奇怪「衣服」,它向人們講述著泱泱大漢的時代風貌,見證著西漢王侯的奢華歲月,也封存了他們幻滅的永生之夢。

其中一件就是蜚聲中外的劉勝金縷玉衣(西漢)。

玉衣最早叫做玉匣、玉柙。

《後漢書》中曾記載是能使人屍身不朽的王侯葬服。

它以四角鑽孔的玉片為料,金、銀、銅或絲織品為線,按照人體形狀做成衣服,是漢代王室最高規格的葬制禮。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綴玉衣服」,漢代對永生的狂熱追求,導致了玉衣等喪葬用玉的高度發達,並且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

到三國時魏文帝曹丕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

長久以來,玉衣只存在於歷史記載當中,沒有人見過它真正的模樣。

直至1968年5月,解放軍某部在滿城陵山上施工,意外地發現了西漢中山靖王墓,當棺槨的漆皮和朽木灰全部清理,一件用金絲連綴著玉片的鎧甲狀的東西出現在眼前時,參加發掘的考古工作者狂喜不已,大家不約而同地歡呼:「確實發現玉柙葬服了」!消息傳到了北京,經周恩來總理批示,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親赴滿城實地考察,最終認定:這是中國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縷玉衣,其主人是中山靖王劉勝。

劉勝系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漢武帝劉徹庶兄,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為西漢中山國第一代王。

繼滿城漢墓出土劉勝金縷玉衣之後,河北定州中山懷王劉修墓,江蘇徐州火山漢墓,廣州西漢南越王趙昧墓等均出土了較為完整的玉衣。

此外,還有不少的漢墓出土了數量眾多的玉衣片。

白玉雙龍紋高紐谷紋璧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紐高25.9厘米、外徑13.4厘米

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玉質晶瑩潔白,璧的兩面雕琢細密的谷紋,周邊起棱。

璧的上端有透雕雙龍捲雲紋高紐,紋樣優美,造型生動,雕琢精緻,為漢代玉器中的珍品。

「長信」宮燈。

西 漢。

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寶之一 。

1968年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

高48厘米,形狀為跪地執燈的年輕宮女,通體鎏金。

燈盤可轉動,燈盤的屏板可推動開合,以調節燈光亮度和照射方向。

宮女身體中空,菸灰經右臂進入體內,從而保持室內清潔。

全燈分為頭、身、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部分,可以任意拆卸。

燈上刻有「長信尚浴」、「陽信家」等銘文9處共65字。

燈上刻有「長信尚浴」、「陽信家」等銘文9處共65字。

燈上刻有「陽信家」銘文。

低碳環保是時下治理大氣污染的理念之一,然而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環保理念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在河北博物院《大漢絕唱---漢城漢墓》陳列中展出的長信宮燈就是漢代環保燈具的代表,是古代燈具藝術的精品佳作。

它以其精巧的設計、高超的製作工藝,在漢代燈具中首屈一指,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長信宮燈因燈上刻有「長信」字樣,因而得名。

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出土於西漢中山靖王王后竇綰墓。

燈銅質,通體鎏金,二千多年歲月的滄桑使燈身銹跡斑駁,但仍華光四射,凸顯漢代鎏金工藝的高超水平。

燈的整體造型是一位跪地執燈的宮女形象,宮女上身平直,雙膝跪地。

頭梳髮髻,發上覆巾幗,身穿廣袖長衫。

面容清麗,頭略向前傾,目光專注,神色溫柔恭謹,動作自然優美。

她輕盈俊秀的面龐、妙曼婀娜的身姿使原本厚重的青銅燈具顯得極為輕巧精緻。

宮女左手執燈,右臂高高舉起,寬大的袖管自然下垂,巧妙的形成了燈的頂部。

燈罩由兩片弧形平板組成,嵌於燈盤的凹槽中,其中的一片可左右推動,燈盤上還附有短柄可以來迴轉動。

這樣,就可以隨意調節燈的亮度和照射方向。

燈盤中心的燈釺是用來插燈燭的,漢代燈具多以動物油脂為燃料。

燈點燃後,燈內沒有完全燃燒的炭粒和燃燒後留下的灰燼瀰漫室內,污染室內空氣和環境。

為保持室內清潔,長信宮燈巧妙地將宮女的袖管與身體連接形成煙道。

當火燭點燃時,菸灰順著宮女的袖管徐徐進入體內,宮女身體中空,如此精巧的設計使室內免於污染。

同時,宮女的頭部、袖管、身軀和燈盤、燈罩、燈座採用分鑄組裝的方式鑄成,每部分都可以拆卸,清掃起來十分便捷。

這種設計在燈中的彎形中空導煙管,形如車釭,古人稱為「釭」。

古詩句「金釭凝夜光」、「銀釭影梳頭」中都將「釭」用作燈的代名詞。

它是漢代獨創的燈體組合結構,是漢代燈具的功能性創新,在世界燈具史上獨樹一幟。

而長信宮燈正是這種漢代燈具的典範之作,將優美的造型與科學環保的設計理念有機結合,營造出融浪漫與華麗為一體的藝術境界。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通高18.6、長23厘米

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燈作臥羊形。

羊昂首,雙角捲曲,身軀渾圓,短尾。

羊背和身軀分鑄,頸後置活紐,可將羊背向上翻開,平放於羊頭上作為燈盤。

燈盤為橢圓形,子口,一端有小流嘴。

羊腹中空,用以儲油,出土時腹腔內殘留有含油脂成分的白色沉積物。

朱雀燈。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通高30、盤徑19厘米

1968年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

朱雀昂首翹尾,腳踏蟠龍,口銜燈盤,作展翅欲飛狀。

燈盤為環狀凹槽,內分三格,各有燭扦一個。

燈座為一蟠龍,龍首昂起。

因製作時鉛的比例較大,所以燈體異常穩重。

錯金博山爐。

西漢。

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寶之一 。

薰香用具。

1968年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通高26厘米。

通體用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雲氣紋。

爐盤上部和爐蓋鑄出高低起伏的山巒。

爐蓋上因山勢鏤孔,雕塑出生動的山間景色,神獸出沒,虎豹奔走,輕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巒峰高處、或騎坐在獸背上嬉戲玩耍,獵人手持弓箭巡獵山間。

爐柄透雕成三龍出水狀,以龍頭擎托爐盤。

工藝精湛,裝飾華美,舉世聞名。

唐李白《楊叛兒》詩云:「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記述的都是博山爐薰香時香菸繚繞的迷人意境。

博山爐曾盛極一時,因此頗有精品存世,著名的有陝西歷史博物館藏「降龍博山爐」、河北博物院藏「騎獸人物博山熏爐」、故宮博物院藏「綠釉蓮瓣蟠龍博山爐」等等,但最為精彩的還當屬現陳設於河北博物院《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廳中的「錯金博山爐」。

這件錯金博山爐出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陵山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高26厘米,足徑9.7厘米,爐身呈青銅器中的豆形,由爐座、爐盤、爐蓋三部分組成,系分別鑄造,用鐵釘把爐座、爐盤鉚合在一起。

爐盤與爐蓋作子母口,隨意開合,便於放取香薰料。

博山爐通體錯金,紋飾自然流暢,金絲粗細得當,細的猶如毫髮。

爐座圈足用細金絲錯出捲雲紋,座把透雕三條騰出波濤翻滾海面的蛟龍,蛟龍頭部托住爐盤。

爐盤上部和爐蓋鑄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巒,山巒間神獸出沒,虎豹奔走,活潑機靈的小猴蹲坐在山巒高處或騎在獸背上嬉戲玩耍,獵人們身背弓弩巡獵山間或追逐逃竄的野豬,幾棵小樹點綴其間,刻劃出秀麗的自然山景和生動的狩獵場面。

細部又使用錯金勾勒渲染,使景物更顯生意盎然。

爐蓋因山勢鏤孔,香料點燃後,香菸從鏤孔處裊裊而出,繚繞在山巒景物間,產生山景迷濛,群獸靈動的奇異效果,如此造型生動,製作精美的器物,為漢代文物中罕見的藝術珍品。

說唱俑.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通高59.5、 腹徑37厘米, 重16.25公斤

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壺通體用鎏金、鎏銀工藝裝飾。

口部和圈足飾鎏銀捲雲紋帶,頸部飾金銀相間的三角紋帶,腹部飾四條獨首雙身的金龍相互翻卷蟠繞,並綴以金色捲雲紋。

鋪首鎏金。

蓋面飾鎏金夔鳳,蓋緣飾鎏銀捲雲紋,捲雲紐鎏銀。

紋飾金銀相映,富麗堂皇。

壺內壁髹朱漆一層。

壺底刻銘文:「楚大官,槽,容一石□,並重二鈞八斤十兩,第一」。

乳釘紋銅壺。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通高45、圈足徑17.9厘米

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壺口微敞,束頸,鼓腹,高圈足,腹部有一對鋪首銜環。

蓋上有三雲形紐。

蓋緣飾鎏金寬頻紋,蓋面上作方格紋、乳釘,鑲嵌綠琉璃。

頸和腹部的寬頻紋間作鎏金斜方格紋,方格紋的交叉點上鑲嵌鎏銀乳釘。

方格紋中填嵌綠琉璃,琉璃上劃出小方格圓點紋。

色彩繽紛,絢麗異常。

壺蓋、底及圈足內壁均刻有銘文,其中有「長樂飤(食)官」字樣,推測此壺原為長樂宮中之物,後轉至劉勝之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信宮燈,一個漢代王國的背影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江西海昏侯大墓的進一步發掘及鋪天蓋地的報導,漢代考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轟動程度不亞於當年滿城漢墓。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因為一個偶然原因,位於河北滿城的西漢中山國國王劉勝及其...

仿人民大會堂建築的河北博物院

在時光里穿行,日子愈久愈喜歡古老樸實有文化底蘊的地方,每走到一個城市,都喜歡去當地的博物館參觀一下,更直觀的了解這個城市的歷史故事和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