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簡書法的藝術風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劉紹剛(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
從上世紀後半葉開始,大量的戰國簡在湖南、湖北以及河南等一些地方的楚國故地陸續出土,我們把這些竹簡稱為「楚簡」。
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這些楚簡展現出的各種藝術風格,令人如同進入了一個豐富的古文書法藝術博覽會,看到了古人真實的墨痕。
以目前所見的楚簡看,大體可分為幾種藝術風格:
質樸簡約:楚簡中大部分的文書類竹簡屬於這種風格,包括了早期發現的遣策、卜筮祈禱記錄、法律文書,同時也包括文獻類竹簡中內容明確屬於楚國文獻的,如郭店楚簡的《老子》《太一生水》,清華簡中的《楚居》《系年》等等。
這一路起筆收筆簡約,字形或長或扁,順其自然,極少有刻意追求裝飾的用筆,在楚簡之中屬於最質樸平實的一種。
粗壯雄渾:屬於楚國文獻的楚簡中,還有一類比較粗壯的風格,如上博簡的《平王問鄭壽》《莊王既成》《柬大王泊旱》等,用筆粗重,渾厚結實,雖沒有裝飾用筆,卻體現出質樸雄渾的氣勢,如壯夫扛鼎,給人以大氣磅礴的感覺。
含蓄內斂:上博簡《周易》,結體扁平,用筆粗細近乎一致,起筆、收筆內斂,不露鋒芒,平實無華,卻彰顯用筆功力,屬含蓄雅致一路。
流暢飄逸:《六德》《性自命出》《成之聞之》《尊德義》,線條盤曲,用筆流暢,中鋒、側鋒並用,筆觸的粗細變化對比強烈,如同鸞飛鳳舞,動感強烈;上博簡《性情論》《孔子見季桓子》,平行的橫筆較粗,營造出了緊湊且流暢的感覺,雖無飄然若飛之勢,卻多了幾分含蓄節制;而《武王踐阼》的甲本,用筆或重頓輕出,或尖入尖出,用筆靈巧多變,頓挫有致。
這一類的楚簡,如美女翩翩起舞,長袖飄飄,節奏韻律,變化多姿,極富藝術感染力。
古樸厚重:郭店簡的《唐虞之道》,清華簡中《保訓》《良臣》,起筆藏鋒,中鋒用筆,比起尖入尖出的用筆就進了一步,與三體石經中蝌蚪文的用筆最為相近,所顯現的厚重堅實,卻是在石經古文之上。
修長秀美:懸針用筆的典型,當屬郭店楚簡的《語叢》。
其形體偏於修長,用筆圓潤而不失堅挺,堪與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的精品相媲美。
周鳳五先生在與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對比之後,認為「《語叢一》《語叢二》《語叢三》具有齊、魯、三晉、中山等國字體的特徵」,馮勝君先生經過細緻的對比研究後,在《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一文中,也指出其所含齊系文字的書法特徵,這也都說明「楚簡」文字和書法並非只是楚國一地的產物,其中不乏戰國時期多種文化的因素。
剛柔兼濟:以上博簡《孔子詩論》為代表,包括《子羔》《魯邦大旱》《彭祖》《吳命》《景公瘧》數種。
《孔子詩論》,業師蔣維崧先生認為應該是在目前所見的楚簡中寫得最好的一篇,之所以如此評價,主要是因為其結體疏密得體,用筆方圓兼濟,其質量和難度都非常大。
看「水」旁的寫法,右邊上半段有一個半點的「垂露」飾筆,四個點也如「垂露」;「可」字、「止」部的末筆,都圓中寓方,「之」字的兩個斜筆都如同刀鑿斧劈,顯示出書寫者高超的用筆水平。
如同一位高超的舞者,舉手投足,都顯得訓練有素,雖多有裝飾,卻顯得大方得體。
這幾篇竹簡雖然不一定是一個書手所為,也有水平高低之分,但其用筆在各篇中幾乎是一致的,其抄手同處一門或有師承關係也未可知。
古文,自漢魏時期就是一個位於篆、隸之前的重要書體,大批楚簡的發現,讓我們見到了戰國古文的不同藝術風格,這也給書法藝術的天地中增添了一大類新的「品種」,也許在今後的書體中,會在篆、隸、楷、行、草之外,另外開闢出一個古文的「新」書體來。
《光明日報》( 2016年08月07日 11版)
襄陽老河口市戰國楚簡修復成功
襄陽政府網消息 近日,老河口市博物館館藏戰國楚簡,經荊州市文物保護中心三年多修復後,安全回館。1992年,老河口市霸王墳古墓群一、二號墓,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戰國時期漆木器和24枚竹簡,部分被鑑定為...
郭店楚簡被拍入 英國大型紀錄片《孔子》
光明網04-28 08:11顯示圖片孔子在中國被稱為聖人,可謂家喻戶曉,在國外也享有盛譽,與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齊名,是古代東方與西方思想史上最有名望、最有聲譽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國廣播公司(bb...
書法愛好者最愛的6大楚簡
從上世紀後半葉開始,大量的戰國簡在湖南、湖北以及河南等一些地方的楚國故地陸續出土,我們把這些竹簡稱為「楚簡」。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這些楚簡展現出的各種藝術風格,令人如同進入了一個豐富的古文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