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敢挖掘帝王陵墓?揮劍木人竟秘密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人類文明演進的過程中,為了對抗自然,對抗敵人,克服困難等等都會利用自己的智慧造物以用之。

火的出現、四大發明、幾次工業革命等等無不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機械運用於防盜墓之中也是毫不遜色。

物質文明發展而興厚葬,厚葬而興盜墓,盜墓興而使得眾帝王將相費盡心思以反盜墓。

關於古代的陵墓,大多有脂燭長明,弩戎不虞的傳說,這些傳說為本來就陰森神秘的陵墓又增添了一些恐怖。

而對於氣勢恢宏、歷史悠久的秦始皇陵地宮,人們對這樣的傳說更是深信不疑。

據《錄異記》記載:唐僖宗末年,一個盜墓賊被鳳翔府官差抓獲,當府曹李道審問時,盜墓賊說他「為盜三十年,咸陽之北,岐山之東,陵城之外,古冢皆發」。

但有一次,在掘一古冢時,「石門剛啟,箭出如雨,射殺數人。

……投石其中,每投,箭輒出。

投十餘石,箭不復發,因列炬而入。

至開第二重門,有木人數十,張目運劍,又傷數人。

復進,南壁有大漆棺,懸以鐵索,其下金玉珠璣堆積,眾懼,未即掠之,棺兩角忽颯颯風起,有沙迸撲人面,須臾風甚,沙出如注,遂沒至膝,眾驚恐走。

比出,門已塞矣。

後人復為沙埋死。

網絡配圖

這個盜墓賊死裡逃生,無怪乎他對府曹李道說:此次不被捉捕,也打算今生「誓不發冢」了。

由此可以推斷出,秦始皇陵若真是機關重重也是合乎情理的,但真正的情形是什麼樣的呢?

秦陵地宮機關密布,種種機關都讓盜墓賊們望而卻步,但如果說墓門兩側的「自動暗弩」就已是神物,那麼第二重門的木人數十,張目運劍,又傷數人。

豈不令人懷疑科學?

一、揮劍巨人

一重門以「自動暗弩」防衛,二重門則是巨大木人。

據《史記》記載:「木人對面站於門旁兩側,手執巨劍,相對兩人以巨劍相撐,數十木人排於通道兩側,已成威武陣勢。

」但此威武之勢並非用於裝飾只用,真正的殺傷作用在頭頂兩個相撐的巨劍,其鋒利和重量可達到劍落人亡的效果。

網絡配圖

二、木人的動能

據《錄異記》記載:「至開第二重門,有木人數十,張目運劍,又傷數人」。

可知,木人不僅能夠簡單的執劍自上而落下傷人,更可以具有運劍的能力。

那麼此番運劍的動作是如何完成的呢?此動能又是從哪裡獲得的呢?一方面:根據現如今的推測,以木頭而製成的巨大木人不可能能夠獲得足夠的動能而完成繁雜的運劍動作。

另一方面,從木人胳膊關節連接處的槽道下功夫也只是自上而下簡單的直劈或者是斜劈的效果,以此由眾多木人同時落劍而形成運劍的效果。

考古發現已經證實秦朝時期有過大規模煉鐵。

也有人猜測是否巨大木人身上裝有大型鐵質發卡提供動力?可事實是雖然秦朝已出現鐵器,但當時煉鐵技術比較粗糙,而且爐溫也達不到煉高質鐵的溫度,鐵的雜質很多,甚至比青銅還脆,所以秦朝時鐵主要是用在農具上,連列裝軍隊都不能使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始皇陵一直有家族人守,但守墓人無姓無名

秦始皇陵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從1974年被發現到現在,大家都期待著這所存在的千年之久的墓葬所帶給人的驚喜,可在期待的時候,秦始皇陵一直以皇陵里的水銀為由沒被打開。只是通過一些科學技術將秦始皇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