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詞條」青銅時代 · 平山中山王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戰國晚期中山國王陵。
位於河北省平山縣城北的靈山下。
年代屬公元前4世紀末。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在此發現了中山國晚期都城靈壽故址﹐並發掘兩座王陵﹐對於了解中山國的歷史和文化有重要意義。
墓地布局和墓上建築
中山王陵墓共發現兩處﹐一處在靈壽故城以西2公里處﹐東西並列兩座大墓﹐西側的1號墓已經發掘﹐可以確認是中山王厝的墓。
另一處在城內西北部﹐南北錯列3座大墓﹐已發掘的6號墓在最南端﹐墓主人未能確定。
1號墓和6號墓的上部都有夯築的高大封土﹐其上再建「享堂」。
1號墓的封土和享堂保存較好﹐封土東西寬92米﹐南北長110米﹐高約15米﹐自下而上成三級台階狀﹐第1級的內側有寬1米許的礫石散水﹐第2級有壁柱和柱礎等遺蹟﹐頂部的第3層則有疊壓成魚鱗狀的瓦片堆積﹐可復原為一座周繞迴廊﹑上覆瓦頂的三層台榭式建築。
兩墓附近還有陪葬墓和車馬坑。
1號墓封土範圍之內﹐東西兩側各有陪葬墓2座﹐封土南面有對稱的兩座長方形車馬坑﹐並有船坑和雜殉坑各1。
6號墓的陪葬坑是東側2座﹐西側1座﹐南面也有兩座對稱的長方形坑﹐可能也是車馬坑。
根據兩處墓地的布局﹐結合1號墓槨室出土的及輝縣的資料﹐可以對戰國時期王陵的形制和規模有較多的了解。
墓葬形制
兩座大墓的墓室結構基本一致。
墓室為中字形﹐墓壁抹草泥並用白粉塗飾。
有方形槨室和南﹑北兩條墓道。
其中1號墓全長110米﹐槨室南北長14.9米﹐東西寬13.5米﹐深8.2米。
石砌槨壁﹐厚約2米。
6號墓規模略小。
兩墓槨室均被擾亂﹐從殘存的棺槨銅飾看﹐1號墓的葬具為四層套棺。
槨室兩側均另設藏器坑置放隨葬器物﹐1號墓是東側2坑﹐西南側1坑﹔6號墓是東﹑西側各1坑。
隨葬器物
隨葬品主要發現於槨室兩側的藏器坑中。
1號墓的西藏器坑出土的銅禮器有9鼎﹑4簠及鬲﹑豆﹑壺等﹐陶禮器有5鼎及豆﹑壺﹑盤﹑匜等﹐樂器有14件編鐘和13件編磬。
東藏器坑也出土5鼎及壺﹑盤﹑匜等銅禮器﹐還有帳構﹑漆器和少量陶器。
6號墓的西藏器坑中全部放銅禮器﹐東藏器坑則出陶禮器﹑漆器和帳構等。
1號墓的2座車馬坑都埋12匹馬﹐一坑有車4輛﹐另一坑車跡已毀。
船坑殘存3隻大船和兩隻小船。
雜殉坑發現馬﹑羊﹑狗的骨架等。
6號墓的隨葬坑尚未發掘﹐情況不明。
兩墓隨葬品達1萬9千餘件。
其中1號墓出土的中山王厝鼎壺和嗣子壺﹐共有銘文1101字﹐不僅確切地表明墓主為中山王厝﹐而且記明中山王的世系及有關史實﹐是研究中山國歷史的重要史料。
銘文提到前316年燕王噲讓位於相邦子之的事件﹐而中山國又亡於前301年﹐故該墓的年代可定為前310年左右。
兩墓發現的巨大山字形銅器﹐是前所未見的儀仗性器物。
1號墓所出5件均高1.19米﹐6號墓所出6件均高1.43米﹐下部銎內都存有木質﹐大約置於懸掛旗類的杆柱頂端﹐以作為王權的象徵。
有些器物異常精巧﹐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金銀鑲嵌龍鳳形銅方案﹐器足以4隻伏臥的小鹿承一圓圈﹐圓圈之上是蟠繞成半球形的4龍4鳳﹐龍頂又各有一組斗拱上承方案。
十五連盞銅燈高84.5厘米﹐形似大樹﹐樹上攀援著嬉戲的群猴﹐樹下還有二人仰面挑逗。
銀首人俑銅燈高66.4厘米﹐造型為一身穿繡袍的男子﹐左手握螭蛇連接的兩層燈盤﹐右手高舉螭蛇連接的另一燈盤。
幾件錯金銀動物形器座﹐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銀鑲嵌雙翼神獸和牛﹑犀等形像﹐其中以虎噬鹿形像最為生動。
這些精美的器物﹐除銀首人俑銅燈出自6號墓外﹐余均出於1號墓。
另外﹐1號墓所出帶暗紋的磨光黑陶鼎等﹐也有一定特色。
族屬問題
關於中山國的歷史發展和族屬問題﹐一直存在不同意見。
一般認為﹐戰國中山是春秋鮮虞的延續﹐是姬姓白狄建立的國家。
有人則贊成鮮虞子姓的說法﹐並推測鮮虞應源於商殷後裔。
也有人否定中山君統與鮮虞的關係﹐認為二者既非一國﹐又非一姓﹐中山本是周之同姓。
儘管意見不一﹐但應該承認﹐當時中山國境內鮮虞與華夏雜處﹐民族融合不斷發生﹐中山王墓出土的大量文物雖有一定的獨特風格﹐但總的說來﹐中山國與中原各國特別是三晉在文化面貌上並無顯著的差別。
至於中山國王室的族屬問題﹐尚需進一步探討。
揭開中山國神秘面紗的中山王陵
中山王陵坐落在中山國都城遺址西1.5公里的丘陵上,坐北朝南。東西並列的兩座大墓,西側的1號墓經考證可以確認是中山王的墓,二號墓應為先於死去的哀後墓。出土文物19000多件,造型奇特的錯金銀龍風案...
最美平山之古中山國中山王陵和中山兆域圖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摘要:靈壽古城西城北部和西城之外的兩片區域,是中山國的王陵區,共有七座王族墓,現已發掘中山成公墓、中山王厝墓和中山王族三、四、五號墓。中山成公墓和中山王厝墓均為...
看那些古中山國考古出土的精美文物
中山國(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第一個華夏化的戎狄國家。國土嵌在燕趙之間。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曾長期與晉國等中原國家交戰,一度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經...
「神秘王國」揭開神奇面紗
在中國歷史上,僅次於「戰國七雄」的「千乘之國」———中山國,《史記》里卻沒有對其歷史和王系的專篇記載,多次提及也僅僅是「陪襯」而已,一筆帶過。史料的缺失使這個「千乘之國」湮沒於歷史的塵埃之中,充...
民工一腳踩空,考古專家順著挖,挖出了驚世大發現,解開千年之謎
中山國王墓的考古發現本文作者 倪方六在中國博物館中,好多文物的出土都有「偶然性」。這篇文章要說的包括國家一級文物「錯金銀虎噬鹿屏風插座」在內的一批先秦中山國文物的發現,就很有戲劇性。
神奇的「考古摩斯密碼」 發掘千年周代封國
去年年底,陝西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西的魯家河東岸塬邊,當地的村民發現,在田野地頭,不時有深洞出現,村民把這一情況反映給公安機關。聯想到最近接連發生轄區的文物案件,公安機關會同考古部門一起對這片...
中山王陵墓內存玄機 十五連盞銅燈的源由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中國歷史進入東周時期。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歷史時期。春秋時全國共有100多國,經過不斷兼并,到戰國初年,只剩下十幾國,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
澄城發現周代封國或封地遺蹟 出土300餘件精美文物
12月12日,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日前在我省考古專家的努力下,一個淹沒千年的周代封國或封地重見天日。其中發現了大規模的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夯土牆、壕溝、陶窯等豐富遺蹟,同時還出土了鑄銅的陶范、...
「八識界」流失海外的東周王陵寶藏
1928年,一場大雨之後,洛陽金村田野上陷落一個大坑,曾長眠於地下的東周王陵再次出現。1928年至1932年,8座「甲」字形大墓被盜掘,數以千計的稀世珍寶從這裡走向世界,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和私人...
山西太原金勝村趙簡子墓出土玉器精粹
金勝村是晉陽古城邊上的一個偏僻小村,千百年來汾河水從它前面靜靜地流過。然而,這裡的寧靜在1987年被打破了——太原電廠在擴建廠房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千多座古墓,其中還有首次發現的春秋晚期晉國趙卿墓(...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位於安陽市西北郊小屯,因其坐落在"殷墟宮殿區"而命名。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是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甲骨文發祥地,又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國旅遊景區全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