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汝瓷值萬貫,細說北宋的汝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汝窯是北宋五大名窯之一,因地處汝州而得名,以生產青瓷而著稱,同時兼燒仿製的其他窯口的產品。
汝瓷瓷土土質細膩,胎質堅硬呈香灰色,釉色以天青色為貴,還有粉青、天藍、卵白、豆青、蝦青、蔥綠等,釉色潤澤。
裝飾多為印或刻、劃的雲山禽鳥、海水游魚及各種纏枝、折枝、團菊等花卉圖案。
汝瓷器皿多採用外裹足滿釉支燒,工藝精湛。
汝窯分為官窯和民窯兩個系統,其中汝官窯遺址經考古發掘證實即寶豐清涼寺汝窯;民窯以汝州為中心而輻射豫西、豫南和豫北地區,豫西有宜陽錦屏山窯、新安城關窯等,豫南有內鄉大窯店窯,豫北有焦作窯、鶴壁集窯和安陽善應窯等。
一、官窯
汝官窯,即北宋晚期為宮廷燒制御用青瓷的窯口,燒制時間較短,產品精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
汝官窯生產的瓷器造型豐富,品種齊全,主要器形有碗、盤、盂、缽、瓶、尊、爐、洗、碟、蓋、盞托、盆、套盒等,既有生活日用品,又有觀賞陳設用品。
製品胎薄,釉色瑩潤,有天青、粉青、卵青、天藍、月白等,釉面有細小的開片,造型精美,底部有芝麻粒大小的支釘痕。
汝官瓷自北宋晚期創燒以來,以其造型的多樣、釉色的獨特、燒制工藝的精湛一直受到世人的讚賞。
汝官窯燒制的時間很短,產量有限,所以也引發了歷史上人們的關注。
北宋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記載:「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窯器。
」南宋葉真的《坦齋筆衡》表述:「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
」回周輝的《清波雜誌》日:「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圓明宣德年間的《宣德鼎彝譜》記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檢選。
"王世懋的《窺天外乘》中記有:「宋時窯器以汝州為第一,而京師自置官窯次之。
」
汝官窯生產的御用汝瓷,在市場和民間中流傳甚少,其產品在把質量最佳者供奉皇室後,余者方許在市場出售,
因此後世才有「宮廷汝瓷用器,可與商彝周鼎比貴"、「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得盡善美也"、「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說法。
汝官窯燒造時間短,產品要求嚴格,所以傳世品很少,從宋流傳至今的只有70餘件,目前分別珍藏在我國的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以及英國、美國、瑞典、日本等國家的大型博物館和香港私人收藏家手裡。
如今北宋汝官窯被學術界確定在寶豐清涼寺,在寶豐清涼寺窯址發掘出土了大量汝官窯瓷器。
清涼寺汝窯遺址位於寶豐縣城西20公里的大營鎮清涼寺村,現存的清涼寺窯址南至韓莊村南、北至清涼寺中北部,總面積達70萬平方米。
清涼寺汝窯遺址中的官窯燒造區,位於清涼寺窯址的北部,面積約4800平方米,窯址附近盛產瑪瑙石。
二、民窯
汝民窯,又被稱為「臨汝窯",汝民窯以燒制民間日用的青瓷為主,兼燒白地黑花、珍珠地劃花、黑釉天目瓷、鈞瓷、宋三彩等瓷器。
產品造型多樣,主要器形有碗、盤、洗、盞、瓶、壺、尊、爐、盂、缽、罐、蓋等,青瓷釉色有天青、豆青、豆綠、蔥綠、天藍等,釉層勻凈,釉面開片細密。
汝民窯與汝官窯相比產品質地較為粗糙,但更加重視裝飾,多採用刻花和印花裝飾手法,裝飾內容有雲山、禽鳥、海水游魚及各種花卉圖案。
汝民窯的燒制時間長,從北宋初年一直延續到元末,影響範圍廣,生產數量多,主要生產滿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日用瓷器。
汝民窯為創立品牌,常制以姓氏為標記的碗銘。
各窯口相互之間競爭激烈,為求勝出,各窯口紛紛進行制瓷技術的改進,整個汝民窯的制瓷工藝也因此得以提升。
北宋晚期,宮廷鑒於汝民窯精良的制瓷水平,遂在汝民窯的基礎上在清涼寺建立汝官窯。
汝民窯窯址數量眾多,主要分布汝州嚴和店和大峪鄉,在其周邊的宜陽、寶豐、新安、郟縣、魯山、鶴壁等地也發現同類汝窯青瓷窯口。
其中主要的窯口有:
汝州嚴和店汝窯臨汝縣現更名為汝州市,嚴和店汝窯遺址在汝州市南10公里的蟒川嚴和店村北。
該窯址文化層堆積一般厚1.5~2.0米,發掘出窯基和作坊遺蹟,出土遺物有窯具、瓷器、錢幣及木炭灰,瓷器出土的最多,器形有碗、盒、瓶、盤、尊、爐、三彩獅、器蓋、器座、化妝盒等。
瓷器飾青釉、天藍釉、豆綠釉、白釉、黑釉等,以青釉為主,裝飾題材有植物花卉、動物形象等,造型精美。
內鄉大窯店瓷窯內鄉縣位於河南省西南的南陽地區,大窯店瓷窯遺址在內鄉縣城西約25公里蚱岫公社白楊村大窯店西一帶,以大窯店為中心,北起土糟溝、經房店、水溝、白楊至王溝等自然村,南北長約2500米,寬約400米。
在內鄉大窯店窯址採集到的瓷器種類有碗、盤、盆、罐、盞、碟、器蓋、玩具狗、羊、硯、爐等。
瓷片多為印花青釉瓷,還有少量白釉瓷,紋飾大部分是凸起的陽紋,紋飾題材有纏枝花卉、折枝花卉、交枝花卉、團花紋、海水紋、魚紋等多種。
該窯青釉瓷碗多是高窄圈足,且印花碗外壁無刻劃荷葉葉筋紋的,與汝州、宜陽、新安、魯山、寶豐等窯的同類產品不同。
宜陽窯宜陽位於洛陽平原的西南部洛河的南岸。
錦屏山位於宜陽縣城南,瓷窯堆積從宜陽縣瓷廠向西南延伸,經二里廟直到三里廟附近,長約2公里左右。
在宜陽縣城西關附近還有一處東西長約40、南北寬約20米的窯址。
在宜陽窯遺址採集的瓷片主要為青釉、白釉次之,還有少量的黑釉和黃釉。
瓷器種類有碗、盤、瓶、器蓋等,紋飾主要為花卉,水波紋、魚藻紋次之,裝飾手法有印花、刻花和劃花,以印花為主。
宜陽窯的大多數瓷器為豆綠色印花瓷碗,而且瓷碗的釉色、器形和胎骨均與汝州嚴和店窯的瓷器相似回。
新安窯新安縣在河南省西部伏牛山東麓,此處礦產豐富,盛產瓷土、釉料及煤、鐵和鋁礬土礦。
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礦產資源,促進了該地瓷業的發展。
新安縣城關古窯址位於縣城的西南方,瓷窯遺址東西長約900、南北寬約300米,面積約為27萬平方米,堆積層厚度為1.5--2.5米。
新安縣西北21公里的陳圪塔瓷窯遺址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50米,面積7500平方米。
新安古窯址出土的汝瓷種類有碗、洗、高足碗、盤、碟、盆、杯、燈、缽、盂、三足爐、器蓋、瓶、瓜棱罐等。
從出土瓷片看,新安窯在燒制汝瓷中鐵的還原氣氛控制得很好,燒出了天青、豆青、豆綠、蔥綠等多種釉色,裝飾手法有刻花、劃花和印花,裝飾題材有纏枝、折枝、交枝花卉及鴛鴦戲蓮、海水游魚、海螺水浪等多種,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禹州鈞台窯禹縣在河南省的中部,鈞台窯址位於禹州城內的鈞台與八卦洞附近。
該窯址東西長約1100餘米,南北寬約350米,總面積達30萬多平方米;堆積層厚1米左右,厚者可達2米。
該窯不僅生產鈞瓷,還生產汝瓷、天目瓷、白地黑花民用瓷等。
器形有碗、盤、缽、罐、盆、盒、瓶、枕、燈台、爐等,汝瓷裝飾以印花為主,還有的光素無紋而以釉色取勝,裝飾題材有花草、水浪、游魚等。
作者推薦:
探秘汝窯發現三十年,走近清涼寺窯之真相
文獻記載,汝窯供御皇室,燒造極短,工藝精良,傳世罕見。北宋末年,隨著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存世僅僅20多年的汝官窯旋即銷聲匿跡,成為歷史疑案。1985年10月,在鄭州舉行的中國古陶瓷學會年會上,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