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劍」——虢季墓玉柄鐵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片兒晶瑩透亮的美玉,方方正正的,約2厘米見方的樣子;中間有個小孔兒,嵌著亮晶晶的綠松石。

玉質很好,溫潤白亮,好像是新疆產的和田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龍正先生在玉柄鐵劍陪伴虢國國君虢季「沉睡」黃泉2600年、於1990年重見天光時,第一眼所能看到的玉柄鐵劍,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玉片兒——「中華第一劍」劍柄的頂端斷面。

「玉器!玉器怎麼能放在這兒?」王龍正非常疑惑,「玉器,應當放在棺內!槨內棺外出現玉器,當然讓人驚訝!安放玉柄鐵劍的地方,在虢季墓槨室的東南角;這地方,放的都是些青銅車馬器、兵器,根本就不是放置玉器的地方兒!」

現在我們知道,當初把玉柄鐵劍與車馬器(戰車上的青銅飾物)、兵器放在一塊兒,是非常合適的。

「但考古發掘是自上面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下揭露,玉柄鐵劍是直立倒插在那兒的,當初我做夢也想不到,它就是玉柄鐵劍呀!」王龍正說。

因為是下午清理出來的,還沒搞清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就收工了。

「搞得我一晚上都沒睡好,老是想著它!」王龍正回憶道。

第二天,接著清理,發現玉器由方形過渡成了一個圓柱狀的東西,上面還刻著花紋什麼的。

這,讓王龍正更加疑惑:「這樣的器物,見所未見。

這塊根本不應放在這兒的玉器,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下清理。

「是鐵!是鐵鑲在玉器裡面!」王龍正大叫起來。

儘管考古學家還不知道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但此時,他們關注的已經不是玉器為什麼放在它不應該放的地方,而是鐵,鐵,鐵!!!

「大家圍了過來,都不相信是鐵!這個時代,不應該有鐵器,太不可能!」王龍正回憶著,「姜濤(虢國墓地考古隊隊長)看後,說是鐵。

因為下部還埋在土裡,沒有看到鋒,還是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

此時,它到底是什麼器物,似乎不那麼重要了——最為重要的是,它竟然是件鐵器!

為慎重起見,暫停對它的清理髮掘,開始處理它周邊的青銅車馬器、兵器。

「兩天後,對其進行重點清理,發現它雖然整體斷裂,但中間還是有很細很細的部分連在一起。

鐵鏽上,還能看到絲絹包裹後留下的痕跡。

現在也有人傳說,它的外面還有個皮質劍鞘。

也許是化驗出來的?這事兒我不知道。

作為一位考古工作者,我主要負責發掘,觀察與記錄。

當時,我沒有看到皮質劍鞘的存在或痕跡,只看到了它被絲絹包裹而留下的痕跡。

再往下清理,發現它的鋒端插在木槨底部——這一插,阻斷了它的氧化,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一個寶貴而完整、至少看上去還銳不可當的劍鋒!「也許因了玉柄鐵劍直立倒插的緣故,當木槨年久損毀,瞬間坍塌時,一股自上而下的強大衝擊,把它給折掉了。

因為黃土頃刻而下掩埋了它,所以直到我們發掘時,斷掉的玉柄並沒有倒下與劍身分家,還是直立在那兒的,而且中間似乎還有很細很細的連接。

當然,你說這是劍斷銹連,也是可以的。

開始,考古學家們還不敢把這個鐵傢伙叫「劍」。

「我們最初想,還是叫『玉柄鐵削』吧,或者『玉柄鐵匕首』!」王龍正先生說,「但鐵削就是個削刀,一般單刃不說,還在生產工具的範疇內。

而玉柄鐵劍出土於兵器區,還是雙刃的,叫『削』,顯然是有些不合適的。

之後,大家傾向於叫它『玉柄鐵匕首』,畢竟它不長,才33厘米(因為折斷,造成測量時取度不一,另一說是34.1厘米)。

後來,大家覺得匕首不如劍好聽威風,等到正式定名時,就把它命名為『玉柄鐵劍』了。

其實,匕首就是短劍,唐代著名史學家司馬貞在《史記·索隱》里就說:「劉氏曰『匕首,短劍也』」。

但現在的匕首,一般長七八寸,也就20多厘米,而玉柄鐵劍比它長了大約1/3,加之匕首就是一種短劍,因此定名「玉柄鐵劍」,正可謂名實歸一。

「玉柄鐵劍」是它的學名,人們更愛叫它的俗名——「中華第一劍」。

中華第一劍締造煌煌中國君子之風

「中華第一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把中國冶鐵向前推進200年。

但它現在能棲身河南博物院,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技術創新,實在是中國之幸——它險些為盜墓賊所踐踏!

「1989年1月4日,當地公安得到了信兒,決定夜襲盜墓賊。

」王龍正先生說,「公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槍架在了盜洞的洞口。

誰知,黃雀在後,此時盜墓賊藏在二樓樓頂,也架著槍,瞄準了公安(那時,盜墓賊都是蓋起小院,在院子裡『開展工作』)。

僵持之下,公安鳴槍,盜墓賊爬出盜洞,來了個『勝利大逃亡』!再說,當時還沒有發現盜出東西,缺少證據!據說,後來抓住了一些。

這,我就不太清楚了。

1990年2月,為配台案件的偵破工作,考古人員進駐虢國墓地,看到的是一個南北長5.3米、東西寬3.55米、深約11米,上方下圓的大坑。

面對這個深不見底、空無一物的盜洞,考古工作者都隱隱擔心,不敢對它抱太大希望。

但既然奉命而來,工作還必須認真去做。

讓考古學家沒有想到的是,向下僅僅挖了30厘米——在11.15米處,他們就挖到了放滿隨葬品的虢國國君虢季墓的墓室!

「就差30厘米,盜墓賊就掘到墓室了。

倘若他們得手,那玉柄鐵劍會落得個什麼下場,誰能想像?不敢想像!」王龍正先生說。

倒賣出去,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最大的可能性是「拋屍郊野」。

就這樣,沒了!沒了!——當然,玉柄會被盜墓賊留下來的。

就是留下來,又有誰能看得到呢?就是看得到,它是個什麼東西,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別把盜墓賊看得太過「專業」。

就是「專業」,慌亂之間,玉柄與鐵疙瘩分了家,挖「殘廢」了,就是讓考古學家,於此匆忙之間,也很難對合,也不會把它看成一把寶劍——不是一開始,考古學家還想把它命名為「玉柄鐵削」的嗎?無名無實,再有年頭的鐵疙瘩,也還是談不上價錢的鐵疙瘩——不「拋屍郊野」,那才怪哩!

虢季墓是「1990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其當選理由是:「虢季墓……隨葬器物豐富,種類繁多,放置有序,為7鼎6簋規格。

隨葬品還有大量的青銅禮樂器和玉器。

青銅禮樂器有鬲、方壺、豆、盤、方 、尊、爵、觶、方彝等和編鐘、編磬等,還有兵器和車馬器等。

玉器主要有玉覆面和玉組佩,死者腰身部位還發現一組珍貴的腰帶飾。

出土玉柄銅芯鐵劍(即玉柄鐵劍),集鐵、銅、玉三種材質為一體,製作精美,是中國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時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鐵製品,將中國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兩個世紀,被譽為『中華第一劍』;綴玉面罩,由14件象徵面部特徵的玉片連綴在絲帛上製作而成,形象逼真,做工考究,是中國首次發現的『瞑目』造型,也是漢代金縷玉衣的雛形;一套8件有銘文的銅甬鍾,是迄今西周晚期墓葬考古發掘出土的唯一一套最為完整的甬鍾;由十二種金器組成的黃金腰帶飾,是中國最早的黃金飾品;整件毛織衣物,是國內同期墓葬發掘中僅見的;皮馬甲及盾牌也是國內首次發現;用墨在10余片圭形片上書寫而成的遣冊,是國內發現的時代較早的書法珍品;300多件仿生動物玉雕,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幾乎囊括了當時中國北溫帶地區生物品種……」

在如此之多改寫中國歷史的重大發現中,玉柄鐵劍無疑是最為偉大的發現。

玉柄鐵劍之玉質劍柄,是一株破土壯生的竹子:竹子已經拔出數節,數支螺旋上沖的葉片盤旋直入鐵質劍身——當下人們總在誤釋劍如柳葉,這哪是柳葉呀,分明就是竹葉!!!而劍柄空心,插入「銅芯」,連接劍柄劍身,這空心劍柄,也分明是竹子!!!

君子佩劍,君子佩玉;梅蘭竹菊,竹是君子——如果聯繫起來解讀著一系列中國特有文化精神,不難發現,「中華第一劍」不但改變了中國的物質世界,也締造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中華第一劍」埋在地下,締造它的人在傳播「中華第一劍」承載的精神——這一如「中華第一劍」埋在地下,鐵器時代照樣滾滾而來。

掌眼-國內首個手機古玩藝術品平台

掌眼微信公眾號 guwanz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鐵器時代開端的象徵:玉柄鐵劍

虢國玉柄鐵劍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早冶煉鐵,距今2800年。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劍長20厘米,莖長13厘米,屬西周晚期器物,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中華第一劍」竟然長這樣,你造嗎!?

劍是古代兵刃之一,屬於短兵。冷兵器時代,劍有「百刃之君」的美稱。在中國,劍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軒轅黃帝時代,早在那時黃帝就給自己鑄造了一柄大寶劍。《黃帝本紀雲》說:「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

這個男人曾是青銅時代的鋼骨?

上上周瑞士考古學家宣布,瑞士的尋寶獵人們發掘出一個像手一樣的手工藝品:一個3500年前的裝飾有黃金袖口的銅手。考古學家表示,這個略小於正常人手的銅手打造於青銅時期,是歐洲最古老的銅塑人體部位。他...

三門峽出土的玉柄鐵劍要進京啦

由河南博物院承辦的「大象中原·河南歷史文化展」,將於12月30日在北京國家博物館揭幕。主要展出105件套出土自河南的文物。這次展出的文物,堪稱近年來規格之最高!除了沒有定級的,有49件都是一級文...

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墓穴,竟然有247個盜洞

《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的火爆,讓大眾通過小說了解了盜墓這個行當,雖說小說有誇張的成分,但是現實中的盜墓要比小說嚴重的多,從古至今,盜墓從來沒有缺席過。而被盜墓賊光顧過的古墓,幾乎都遭到毀滅性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