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冷兵器考古新突破:秦軍原來使用鐵兵器,竟已裝備環首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個世紀,一個比較「公認」的說法:戰國時期秦國沒有什麼鋼鐵兵器,而兵馬俑中的出土文物也似乎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難道秦軍真是使用青銅兵器擊敗了六國,建立帝國的嗎?
當然不是!因為從近年來的考古發掘中,一些被人忽視的發現正在推翻秦軍使用青銅兵器的說法!
秦國缺少鐵兵器的主要論據來自於經常被提起的「兵馬俑中四萬多件青銅兵器只有幾件鐵兵器」。
事實上,那些專家只是在有限的發掘中發現了四萬多件青銅箭鏃和幾十件青銅格鬥兵器。
而通過研究發現,兵馬俑中每一個裝備弩箭的士兵都備箭100支,這四萬多箭鏃不過是四百餘人的裝備遺留。
另外,雖然在各地發現的銅鐵複合兵器多被算入鐵兵器數量,但在江西遂川發現的80支秦代鐵鋌、銅鏃卻經常被排除出鐵兵器之列[1]。
再者,用發現的鐵格鬥兵器的數量來比對4萬作為消耗品的箭鏃,這種比較就像是用一支軍隊的步槍數量比較步槍子彈數量一樣,是毫無意義的。
可以說,當年某些考古工作者不負責任的做出了輕率的結論,以至於誤導了業界多年。
因此我們有必要結合近年來考古發現重新審視秦的鐵兵器水平以及發展狀態。
早在春秋早期,秦墓就數次出土鐵劍:比如中國迄今發掘出土的最早人工冶鐵製品之一——甘肅靈台縣景家莊春秋早期秦墓的銅柄鐵劍[2];禮縣秦公墓地鎏金鏤空銅柄鐵劍[3];隴縣邊家莊春秋早期秦墓銅柄鐵劍[4];長武出土鐵短劍[5];寶雞益門村2號墓三把金柄鐵劍,十三把金柄鐵刀[6]。
▲靈台縣景家莊春秋早期秦銅柄鐵劍
▲寶雞益門村金柄鐵劍
在秦惠文王九年,司馬錯滅蜀,張儀築城成都,建立鹽鐵官[7]。
而蜀地盛產鐵礦,後世卓氏就以冶鐵為業。
秦昭王十五年到十六年,白起乘伊闕之戰大勝之勢,連續進兵韓魏,奪下了韓國著名的兵器生產基地和煉鐵中心,宛(今南陽)。
顯然,在獲得了鐵礦產地和兵工基地後 ,秦國開始裝備鐵兵器也是順其自然了。
但是很多研究者習慣性的把發現的秦國鐵兵器當做戰利品或者外來物,甚至直接忽視,這不是科學的研究態度。
比如,在陝西鳳翔高莊的秦墓中出土了5把鐵長劍,形制相同,尖鋒,兩面刃,體很長,扁平莖,無首。
其中一把通長105、莖長21、劍身寬3.2厘米[8]。
▲鳳翔高莊秦劍
在宜昌前坪發現的戰國墓葬里,也發現了一把鐵劍,長約120厘米,寬3.2厘米,刃尚鋒利。
按說宜昌應該是楚國的地界,但是這座墓出土的種種秦式器物,特別是一件篆書體銅印,表明墓主人是一位秦國中下級軍官[9]。
考慮到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攻楚,建立南郡,宜昌當時也被秦所征服。
顯然這就是秦軍用劍。
▲宜昌前坪出土秦鐵劍
當然,有人會認為這把鐵劍是秦對楚戰爭的戰利品。
實際上,在長沙地區戰國楚墓出土的鐵劍基本上長度都在70厘米左右,且劍身都寬達4.5厘米,形制與當時青銅劍較為相似。
而這把鐵劍的細長造型,和在高莊秦墓出土的鐵劍以及燕下都出土的一型鐵劍造型類似,只是劍的莖部更長,可以雙手握持,其造型與兵馬俑中出土的青銅劍十分接近,與在多地出土的楚國鐵劍相比明顯更為細長。
加上秦昭王時期秦與燕並未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這把劍和高莊秦墓出土的劍是外來戰利品的可能性就值得懷疑了。
▲秦兵馬俑1號坑出土青銅劍
▲出土楚國鐵劍
還有,在甘肅秦安上袁家秦代墓出土鐵卜字戟一件,鐵劍一件,鐵長刀一件,鐵匕首一件,鐵鉞兩件,鐵鏃十件。
銅兵器則只有一把銅戈和銅鏃十一件[10]。
這個數量比兵馬俑中目前發現的鐵兵器數量總和還要大。
從隨葬器物來看,墓主人應該曾是秦代的一名中級軍官。
不僅如此,在這座秦墓里發現了流行於漢代的卜字戟和長刀。
這個發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圖:上袁家秦墓出土鐵器
其中,卜字戟1件(圖,7號器物),刺扁平,中部鼓起,鈍三角刃,中部出枝,上下有刃,援部有銅帽,有殘柲痕跡。
戟身長45、寬3、刺長18.5、中寬3厘米,無穿。
眾所周知,戰國卜字戟就是燕下都出土的鐵卜字戟,形制迥異於當時的青銅分裝連體戟。
這把秦戟比燕國的四穿卜字戟更簡單,結構更結實,還與在南越王墓出土的鐵卜字戟形制相同[11],而南越王墓還出土了張儀為秦相時期所鑄的銅戈,所以南越王墓的卜字戟應該是秦軍南征百越時所攜帶的兵器。
與多地出土漢代的卜字戟進行比較後可以看出[12],秦和燕的卜字戟基本上成為了漢代卜字戟樣式的先驅。
此外還要說那把鐵刀(圖,9號)。
其單刃直背, 刀尖呈弧形。
表面留有木鞘和漆皮痕跡。
通長67、身長59 、背厚1.5 厘米。
除了缺少一個環首之外,這把刀和漢代的環首刀基本上是接近的,長度適合單手握持劈砍。
在漢代,環首長刀和卜字戟都是騎兵常用的武器。
顯然,在秦墓出土卜字戟和實戰用刀,將這兩種武器開始使用的時期又向前推進了一段。
或可說明秦代在統一後,騎兵已經開始使用馬刀進行肉搏,參與《六韜》中記載的騎兵所執行的軍事任務,而非之前被認為的以騎射為主的輔助力量。
在馬家塬戰國墓中,也發現了多件鐵兵器,其中有鐵矛,鐵戟,鐵劍,鐵戈。
雖然馬家塬戰國墓屬於綿諸戎的墓葬,但是這些兵器與周邊的西戎墓葬出土的兵器比較[13],明顯有別於其他戎人武器的落後風格,反而與秦的兵器風格相合。
▲楊郎墓地出土的銅鐵兵器
這個時代背景是,秦對西戎屬邦的控制,限制了臣屬國的軍事力量。
秦統治者的這一行動表現在其對臣屬國兵器製造的控制上。
《試論秦國之「 屬邦」 與「 臣邦」》中認為屬邦在一定程度上已失去了兵器製造權。
臣屬國的兵器大約是由中央政府武庫發放的。
秦中央政府通過對兵器製造、發放以及保管的控制,
保持其對臣屬國武裝力量的控制[14]。
也就是說馬家塬當地的綿諸戎所裝備的兵器應該有一大部分是秦中央政府製造發放的,體現的是秦國兵器的製造水平。
▲馬家塬出土鐵矛
結語
綜上幾例並不太新的考古發現可得,秦國的鐵兵器並非落後於六國,而是與時俱進,在統一後更是開始裝備更多的鋼鐵兵器,並且發展出漢代鋼鐵兵器的前身!
參考文獻:
[1] 彭適凡 , 劉詩中 , 梁德光:《記江西遂川出土的幾件秦代銅兵器》,《考古》1978年第1期
[2] 劉世樞,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河北易縣燕下都44號墓發掘報告》,《考古》1975年第4期
[3] 何清谷:《戰國鐵兵器管窺》,《史學月刊》1985年第4期
[4] 郝本性:《新鄭「鄭韓故城」發現一批戰國銅兵器》,《文物》1972年第10期
[5] 群力:《臨淄齊國故城勘探紀要》,《文物》1972年第5期
[6] 晉常璩撰,任乃強校註:《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7] 雍城考古隊,吳鎮烽,尚志儒:《陝西鳳翔高莊秦墓地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1年第1期
[8] 湖北省博物館:《宜昌前坪戰國兩漢墓》,《考古學報》1976年第2期
[9] 魏懷珩:《甘肅秦安上袁家秦漢墓葬發掘》,《考古學報》1997年第1期
[10] [11]陸錫興:《論戟到有方的發展》,《南方文物》2014年第4期
[12] 王玉清:《秦始皇陵東側第二號兵馬俑坑鑽探試掘簡報》,《文物》1978年第5期
[13]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寧夏固原博物館:《寧夏固原楊郎青銅文化墓地》,《考古學報》1993年第1期
[14] 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博物館:《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2008~ 2009 年發掘簡報》,《文物》,2010年第10期
[15] 陳力:《試論秦國之「 屬邦」 與「 臣邦」》,《民族研究》1 9 9 7年第4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
主編原廓、作者王牟仁,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成都出土戰國船棺內藏「成都」銘文青銅矛
新華社成都2月17日電(記者童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17日通報,近期在蒲江縣出土的大型戰國船棺里又發現了刻有「成都」銘文的青銅矛,為研究戰國時期青銅兵器製造工藝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成都文...
瀋陽發現一座2000年前古城
新華社瀋陽1月8日電(記者趙洪南)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對瀋陽青樁子城址的考古發掘,發現該城址2000年前是一座古城,並且有人類在此生活。瀋陽青樁子城址位於瀋陽市渾南區汪家街道上伯官村青...
絲路故事:偏僻山谷中的戰國墓地
上一期「絲路故事」我們說起了李倕墓的秘密,這一期我們繼續西行,去看看甘肅天水市張家川縣一處偏僻山谷中的「戰國墓地」。在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展的「古道新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科技成果展」堪稱一次「絲綢之...
領先世界的秦代青銅神兵真的存在麼?
在傳統歷史認識里,長久以來中華文明有著悠久而發達的青銅文化,比如司母戊鼎還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重量的青銅時代器皿。隨著這種燦爛青銅文化而來的是許多國人對上古兵器的孜孜追求,不少人的意識里,越上...
42年前,農村打井隊挖到"古人頭",專家一席話引出世界奇蹟
1974年,當喧鬧的春天再次來到驪山腳下的時候,西楊村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開始了。這天,生產隊長楊培彥和副隊長楊文學,來到村子西南邊柿園一角的西崖畔上。他們一會兒望望驪山的峪口,一會兒又環顧周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