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掘墓考古,僅看墓前一樣東西,墓主人身份便略知一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考古,是一門學問,主要是指尋常古人留下的實物遺存,並根據這些遺物推算,研究當時古代人類的歷史,考古最主要的就是找到古人的遺物,而古人的遺物大多數都被人收藏了,沒被收藏的,基本都陪古人長眠於地下。
要進行考古這門學問開展,或多或少需要進行一些古墓的挖掘,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古人的遺物,進行研究分析,那麼問題來了,中華從秦始皇開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古人成千上萬,總不能一個個去掘墓找遺物吧,其實考古學家,可以從墓外一樣東西,判斷一個墓值不值得挖。
大家都知道,古代封建社會,分為三六九等,身份最高的是天子,最低等的是庶民,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禮儀制度,不僅僅針對活著的人,死去的也一樣。
古人逝世後,皇帝死那就駕崩,平民死就叫做死而已,因為身份不同,死後所進行的儀式也不同。
考古學家發現,在西漢之前,許多墓地前都會種上柏樹,而西漢之後,古墓前也有種樹,但種的樹是有區別的,有松樹、柳樹等等各不相同,為什麼墓前會有這些樹呢?這還需要從古代一個傳說故事說起。
相傳遠古時代,有個叫魑魅的怪物,異常可怕,它專門找人的屍體而食,古人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身上任何一根毛髮,都來自於父母,生前不能損毀,死後也不能動分毫,而魑魅卻來盜屍而食,當然需要阻止它。
當時有人說,魑魅一場兇猛,常人都鬥不過它,但它也有軟肋,就是害怕老虎跟柏樹,後來人們便常常是墓前放上石老虎,同時種上柏樹,這樣就能抵制魑魅的入侵。
當然,這樣的傳說有幾分可信度呢?不得而知的,按墓前種柏樹這一風俗,還是被流傳了下來。
西漢之後,漢武帝開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按照儒家的說法,地位高的人,死後墓前應當多種樹,地位低的人則該少種樹,天子作為最高人物,墓前該種松樹,諸侯王孫該種柏樹,平民百姓應種柳樹,以此類推。
隨著歷史的發展,墓前種樹這一習俗,逐漸被淡化,後來也不分什麼松樹柏樹柳樹了,直接都種松樹,不過歷史上還是有一段時間,根據墓主人的身份貴賤,種植不同的樹,正因為如此,現代考古學家,可以通過墓前種植的樹,大致判斷出墓主人的身份高低。
古墓前種植的是松樹,那麼可以猜測墓的主人身份不錯,可以進行挖掘,倘若墓前種植的是幾顆稀薄的柳樹,甚至沒有樹,這大多數是平民百姓的普通墓,不值得深挖,浪費時間而已,當然這只是一種大致判斷方法,不可完全當成考古的依據。
現代也有人說,古人講究入土為安,考古掘墓會不會對古人不敬呢?其實不是的,歷史學家們考古,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研究,不會對墓地進行破壞,倘若為了私利而盜取墓中寶物販賣,就是違法的了。
看見這種樹,說明地下必有古墓,但盜墓賊不會去盜,為什麼?
我們有很多風俗,都是中國古代幾千年留下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好的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壞的東西都成了迷信。今天講的是一個,關於祖墳前面種樹的習俗。這種的樹,可不是隨隨便的,在墓地面前...
帝皇將帥墓地種樹有什麼講究?
文/謝根洪古人的陵墓前,通常會種一些樹,特別是王侯將帥更是要種樹,一般老百姓可種可不種。然而,老百姓的墳墓可不是想種什麼樹就種什麼樹,這是有約定俗成的等級講究。那麼古人墓前種樹有什麼講究和含義呢...
古墓前種這種樹,說明地下必有古墓,但盜墓賊不會去盜,為什麼
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墓地前面種樹了,不過那個時候種樹可不是隨隨便便選一棵樹種下就可以的,特別是在墓地前面種,一個是要考慮禮儀,一個是要考慮等級的,不同的等級樹的種類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