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中的「遺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夏鼐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中指出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

這裡提到的「實物」就是此文 要講到的「遺存」。

從字面上看「遺存」分為「遺」和「存」。

「遺」是指古代人類活動遺留的,「存」指的客觀存在,是看的見摸得著的實物。

在以前,各種科技手段並未全面應用到的考古學中,遺存是考古學唯一研究的對象。

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考古學理論不斷豐富,考古學研究的對象在不斷擴 展。

目前來講考古學的研究對象有三,一是遺存,二是自然遺物,三是採用自然科學技術手段經實驗室分析處理所得到的資料和信息。

比如天然礦石、環境考古中用 到植物孢粉等雖不是遺存,但也成為了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不管考古學如何發展,科學技術如何進步,研究對象如何拓展,遺存依舊是考古學研究最基本、最重 要的對象,因為它是考古學存在的根本。

遺存分為遺物和遺蹟。

遺物是指古代人工製作的物品,比如兵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農作物等。

遺蹟是指古代人工建造的各種工程和遺留下來的各種痕跡,比如房屋建築、人類腳印等。

社會大眾有很多對考古學並不了解,認為是「挖寶」。

「寶」確實是寶,因為這些遺存是古代人類遺留給我們的物質精神財富,也 是為今人留下來能夠揭示古代社會歷史的重要線索。

「挖」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這些遺存都是深埋在地下,而實際上地上和地下都廣泛存在。

遺物和遺蹟的形式種類豐富多樣。

半地穴房屋

遺物根據用途可以分為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藝術品等,根據質地可以分為石器、銅器、鐵器、玉器、骨器等。

另外還有諸如古人採集或種植的植物、狩獵或養殖的動物保存至今的遺骸也屬於遺物的範疇,因為它們都和人的活動有關。

在考古學中遺物是古代人類物質精神世界的重要載體。

在很多年前,就有歐洲學者根據遺物中生產工具材質的不同將古代人類歷史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 時代。

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石材是最早被成熟使用的,因為這種材料易與尋找。

古人選擇合適的石材,用打制、磨製等方法將其加工為各種形狀的工具、兵器等 應用於生產生活。

隨著歷史發展銅被發現。

因為銅分布廣泛、易與冶煉且具有良好的剛性和韌性,逐漸代替石器成為製作生產工具、兵器的主要材料,同時也被製成 各種精美的生活用品、祭祀禮儀用品等。

隨後性能更佳的鐵才走上歷史舞台。

遺物種類繁多,大到「司母戊鼎」這種國之重器或小到一塊石器殘片、一粒炭化的稻 谷,精美如太陽神鳥金箔或樸素如一塊陶片,在考古學家的眼裡都是無價之寶,因為它們都承載著諸多揭示古代人類社會歷史面貌的重要信息。

石室墓

漢代墓葬

遺蹟相對遺物來講大多屬於不可移動文物,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遺蹟當屬我國的萬里長城了。

而如同古人留下的房屋建築、墓葬、灰坑、水井、道路、窯、壕溝等都屬 於遺蹟。

這些遺蹟有的深埋在泥土之中,有的則裸露於地表。

對於裸露於地表的遺蹟,我們很容易發現。

而那些深埋在地下的遺蹟則需要藉助專業的考古方法才能發 現。

最常用的方法則是通過「刮面」,根據土質土色的不同來發現和判別遺蹟。

商代祭祀坑

在考古工作中,發現的遺蹟種類繁多,其中房屋建築、墓葬、灰坑這三種遺蹟是最常見也是發現最多的。

古人居住的房屋形制多樣,有半地穴式、有干欄式等。

小到 一間幾平米的茅草屋,大到上千平米的宮殿建築群。

墓葬是古人死去之後的住所,承載著古人對未知世界的認識和嚮往,同時也是對現實世界的映射。

古人事死如事 生的觀念,使得墓葬中經常會出土大量精美遺物。

灰坑是一類比較特殊的遺蹟,之所以稱之為灰坑,是因為坑內的堆積大多呈現有機質腐敗之後的灰色,顏色較深。

灰坑有自然坑和人造坑之分,形狀多樣,功能多樣,有的是垃圾坑,有的是窖穴,有的是祭祀坑,還有的可能若干年後才恍然大悟其性質。

碳化稻

考古線圖

在考古發掘中,對於發現的遺存,並不是簡單的清理出來或是直接把器物拿出來就行了。

對於每一件遺物和每一個遺蹟,都要運用各種技術手段進行詳細的數據採集,最大程度的提取出其中包含的歷史信息。

對於很多保存較差的遺存還需要立即進行現場保護。

墓葬遺蹟圖

考古學家就像是偵探,而遺存則是考古學家眼中最重要的線索。

這些遺存,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是精美絕倫還是樸實無華的,其背後是無數輝煌的文明,是消逝千年的歷史,是人類存在發展的點滴,是祖先留給今人寶貴的財富,需要考古學家和全社會共同關注、齊心保護。

(文章來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雲南考古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星燦:公眾需要什麼樣的考古學

當某人自稱或被別人尊稱為考古學家的時候,那不過是沿用了一個習慣的說法,其實是頗有點不準確的。因為人類的古代文化是如此的燦爛輝煌,多彩多姿,任何一個偉大的考古學家,窮其一生的精力,也只能為重建古代...

什麼是考古學?

一、「考古」一詞的來源「考古」這一詞,在漢語裡出現很早,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滱水》中有「望都縣在南,今此城南對盧奴故城,自外無城以應之,考古知今,事義全為」的記述,「考古」一詞自此始。在北宋呂大...

堅守之路——中國公眾考古走向何方?

格林.丹尼爾(英國考古學史專家)認為含義有二:①、人類歷史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②、人類史前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認為考古學的定義為:①、考古學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或繼續使用這種知識的...

實驗考古學搭起古今對話橋樑

面對年代久遠而又規模宏大的宮殿和從古代遺址出土的精美陶器,我們不禁思考,古人是如何建造與製作這些宮殿和陶器的?考古學者通過模擬實驗的方法,不僅使古代技術工藝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復原,更有助於從歷史...

實驗考古學搭起古今對話橋樑

面對年代久遠而又規模宏大的宮殿和從古代遺址出土的精美陶器,我們不禁思考,古人是如何建造與製作這些宮殿和陶器的?考古學者通過模擬實驗的方法,不僅使古代技術工藝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復原,更有助於從歷史...

逆過程的考古學:信息學視野下的考古埋藏學

考古是對人類歷史的逆探索過程——已經消失的歷史,通過對其物質性遺存的考古學處理,可以重建、復原並進行研究,這是現代科技賦予人的獨特能力。張立東先生的《手鏟釋天書》,以訪談的形式披露一批著名學者關...

涼山歷史的第一頁

文/劉弘涼山的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是每一個涼山人都會感興趣的問題,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回答的問題。今天,考古學家們可以為你解開這個迷團了:涼山的歷史既不是文獻記載的兩千多年,也不是神話傳說中...

毛家坪的深度

□汪彤在毛家坪見到梁雲的那天,是在一個艷陽天。他步伐蹣跚,曬成古銅色的臉上戴著一副近視眼鏡,鏡片在耀眼的陽光下反射著亮光。作為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領隊,梁雲帶領著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

河南禹州市前後屯遺址龍山文化遺存發掘簡報

內容摘要: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摘要】2010年,山東大學考古與博物館學系對河南省禹州市前屯村北的前後屯遺址進行了發掘,其中的龍山文化遺蹟有房址、灰坑、溝和墓葬,出土遺物有陶器、石...

考古學與狹義歷史學不宜混淆

2016年4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刊載了王東峰的《王國維「二重證據法」辨析》(以下簡稱「王文」)一文,作者認為「王國維在繼承宋代金石學、清代乾嘉考據學基礎上,在羅振玉大力幫助和引導下,對...

「川滇通道」歷史上溯至4600年前

記者昨天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新發現的四川鹽源皈家堡遺址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填補了鹽源盆地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空白。這些遺蹟的出土,將川西南地區歷史上溯到距今至少4600年。「這是目前川西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