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墓穴很少貴重物品,只因風俗太現代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與漢代居民將陶、鐵、金、銀製造的隨葬品帶入墓中不同,宋代的居民們在喪葬習俗上顯得更為理性,他們開始用紙製造出各種生活用品,在下葬死者時焚燒於墓前。

昨日,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長袁東山表示,我市文物考古隊首次走出重慶到河南新鄉參加南水北調考古工作。

從5月中旬進場到11月初結束,經過近半年的考古發掘,發現並清理包括55座不同時期墓葬在內的各類遺蹟91處。

對了解該地區從漢代開始的墓葬文化的特點、發展規律以及早期人類生產生活內容的了解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宋代居民流行「薄葬」

據袁副所長介紹,宋代墓葬中葬品極少,最常見的就是幾件瓷碗、瓷盞和瓷罐,以及少量銅錢。

甚至有9座宋墓除了棺釘一類的殘留外,無任何隨葬品發現。

這種「薄葬」現象反映出,我國宋代的喪葬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即用紙明器代替傳統的實物在埋葬時焚化,這種變化一直持續影響到現代 ,直到火葬的大規模執行。

同時,袁副所長表示,中國的喪葬習俗和觀念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從先秦時期的禮性、漢唐的視死如生和宋以後的示意性,最終步入了現代社會的文化習俗繼承性,反映出了社會的進步。

為防盜墓深挖墓室

宋代先民們,已對盜墓賊有了更多的認識,為防止親人的墓葬受到盜墓賊侵擾,他們大多將墓葬建於地下4—5米深處,並修建出僅容一人周轉其間的墓道與地表相連。

考古隊員們在清理這些墓葬時發現,基本上沒受到盜墓賊的騷擾,墓內少量的隨葬品依然完好地保存至今。

「這充分說明,宋代的居民們已開始使用各種方法避免盜墓賊對墓主人的侵擾。

」袁副所長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合肥一循環經濟園考古發掘9座墓葬

內容摘要:肥東縣循環經濟園思達科技項目位於肥東縣撮鎮鎮公安村程份葛村民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15年 3月底至4月底對施工用地範圍內的古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本次發掘為研究西漢時期肥東地...

內蒙古盛樂古城周邊發現95座古墓

新華網呼和浩特市3月3日電(記者勿日汗)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公布2014年度重要考古發現時稱,考古人員在位於呼和浩特市境內的盛樂古城周邊新發現95座戰國至唐代墓葬。內蒙古文物考古部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