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出東方 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山東章丘——中國考古的搖籃,是中國學者在中國東方發現並最早進行考古發掘和探索的區域之一。
著名的龍山文化,就是以20世紀20年代原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遺址得名而聲聞海內,其歷史脈絡可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
2016-2017年,山東大學的考古工作者們在章丘焦家遺址再次發現了距今5000多年、內涵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遺存,揭露出包括夯土城牆、護城壕溝、祭祀坑和大型墓葬在內的諸多高等級設施,出土了大量規格齊全的玉器、白陶、黑陶和彩陶等高端禮儀用具。
高等級墓葬棺槨齊全,開啟後世棺槨制度的先河。
大墓主人多陪葬象徵王權的玉刀和玉鉞,並以各種精美陶器和玉飾品顯示占有的財富,陶器和玉器陪葬品的位置都非常固定,而且成套組合陪葬,在埋葬制度上形成了十分穩定的禮儀制度和文明化標誌,具有時代早、規模大、制度全等特徵。
這些前所未有的重要發現昭示了焦家遺址作為魯北古濟水流域具有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意義的大型聚落的重要史實。
近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山東大學、山東省文物局、濟南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在京開幕。
新華網文化頻道《探尋古蹟遺產》欄目帶您走進「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山東濟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深入了解中國早期社會的禮儀、思想、藝術和文明。
這是7月10日在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上拍攝的陶器。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回顧近百年前,龍山城子崖遺址的發現與科學發掘,從根本上動搖了「中國文化西來說」的謬論,中華文明獨立起源、多元一體的歷史演變規律從此日漸明晰;審視一個世紀後,焦家考古的驚世收穫又為以城子崖為代表的龍山文化找到了重要源頭,對於揭示5000年中華文明史,尤其是中國古代東方地區的文明化進程意義重大。
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家產生等重大課題是中國考古要解決的中心問題。
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都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
焦家遺址地處黃河下游,居於文明起源核心地域之中,對它的深入發掘和研究必將有助於揭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形成與發展特徵。
M184玉鉞出土現場
「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匯集了焦家遺址最新的考古發掘成果,精選了其中230餘件玉器、陶器等遺存代表,是這些國寶首次以最全的陣容集中向公眾亮相。
展品中有玉鉞、玉刀等大型禮器,也有形式精美的玉器飾品,更有富有生活氣息的日用器皿。
在遠古時期,它們可能是至高無上的王權的象徵,或者財富地位的標誌,但今天它們更重要的功能和使命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物證,向我們傳達神秘悠遠的歷史信息。
為了全方位展現焦家遺址的重要發現,展覽分為「橫空出世」、「王者之城」、「禮制先河」、「工藝流變」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橫空出世」,展示焦家遺址的發現和基本概況。
焦家遺址是在探討中華文明起源國家行動的關鍵階段被發現的遠古遺址,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它的橫空出世為探究黃河下游地區古代社會的發展演變進程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遺址位於濟南市章丘區西北20
公里處,南距著名的龍山和岳石文化遺址——城子崖僅約5公里。
遺存主要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年代距今約5300-4600年。
遺址總面積超過100
萬平方米。
焦家大汶口文化遺存以多姿多彩的紅陶、白陶、灰陶、黑陶、彩陶、彩繪陶、玉禮器、玉飾品等為主體,既是生活實用器也是墓葬內隨葬品的組成部分。
陶器通常成對,陪伴於墓主人的體側,表現出古人事死如生的淳樸觀念。
墓葬隨葬品中玉器和陶器並重,包括玉鉞、玉刀等禮器,以及玉鐲、玉指環、玉環、玉串飾和玉耳墜等裝飾品,裝飾品是玉器的主要種類。
焦家遺址應代表了黃河流域一處極為重要的治玉和用玉中心。
展覽選擇密集型集中展示的方式對遺存的基本構成進行表現,讓參觀者一進入展廳就感受到遠古文化的風采撲面而來。
M57出土玉器
M91出土玉器
第二部分「王者之城」,主要展示遺址從大型聚落到中心城邑的演變歷程。
焦家人聚族而居,目前共發掘出116座大汶口文化房址,聚落形態經歷了早期居住址—中期墓地—晚期居住址三個大的發展階段,早期房址多為半地穴式,晚期房址多為地面式,建築形式由早期單間房向後期聯排房子形式轉變。
焦家人定居生活,經營農業和採集漁獵活動,並且掌握了製作陶器、石器、骨器等加工技術,生產生活已經處於同時代的相對發達的水平。
發現中以夯土城牆、護城壕溝和高等級墓葬最為突出,昭示焦家古城成為距今5000
年前後魯北地區的中心聚落。
玉鉞、玉刀等王權象徵物,城牆內發現以人作奠基的祭祀坑,顯示出古城的統治者當時也是軍事上的首領,在古城中擁有無上的權力。
針對大型墓葬的毀墓現象比較獨特,墓主身體及陪葬陶器、玉器多被破環,而且是在入葬後不久即遭破壞,反映了當時高層內部的權力鬥爭和社會生活中的風雲變幻。
山東焦家遺址考古工作照
第三部分「禮制先河」,重點表現墓葬中折射出的社會分化、等級差別和禮儀制度。
焦家遺址共發現215座大汶口文化墓葬,墓葬體量、棺槨葬具的形制、隨葬品高低多寡等現象,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社會分化和等級差別,並且形成了很嚴格的禮儀制度。
以大型墓為代表,禮儀制度初見端倪,大墓棺槨齊全,隨葬品陶器和玉器並重,用重槨一棺、一槨一棺等形式來彰顯墓主人的身份等級。
大墓主人多陪葬玉刀、玉斧等重器來象徵生前擁有的權力,玉鐲、玉指環、玉墜飾、玉環等用於裝飾人身,隨葬陶器和玉器的位置固定,成套陪葬,形成嚴格的組合關係。
大墓附近有集中分布的祭祀坑,堆滿打碎的陶器或埋葬整狗、豬、鷹等。
墓葬中還表現出大汶口時代人們一些特殊的地域風俗,如頭骨人工變形、拔牙、口含小球等。
大型墓葬M184
被譽為五千年前「山東大漢」的部族首領大墓M184本次也出現在展場內,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大墓。
墓主人身軀和隨葬的禮器全部經過復原,採用等比例原狀陳列的方式展示當時的禮儀形式。
男性墓主身高經實測近2米,墓口長近4米,寬2.1米,一棺一槨,內外相套,棺槨之間和人身上放置近20件陶器、玉器隨葬品,其中1件玉鉞長達18厘米,表面有大片的硃砂痕跡,是焦家遺址目前所見最大的玉鉞,成為當之無愧的「玉鉞之王」。
高個子在焦家遺址大墓中尤其多,類似「山東大漢」M184的大墓還有幾處。
一直以來,每當提起山東人,很多人會聯想到「人高馬大」「山東大漢」這樣的字眼,但是很難想到,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山東人身高就已如此「偉岸」。
專家推斷,可能因為這時期農耕時代,廣泛種植穀物和飼養家畜,食物來源更加豐富和穩定,營養充足導致身體素質也有所提高。
而且這些墓主人生前在部落中等級均比較高,占有的物質資源就更豐富,吃的食物又多又好,有這樣的營養供應,難怪身高會如此出眾。
也有專家認為可能與地域分布有密切的關係。
總之,提起遠古時期人類,以往大多認為當時人們因生活艱辛和環境惡劣,所以身軀矮,體質弱。
焦家遺址的發現顛覆了這種慣識,讓我們從全新視角重新認識古代人類體質發展狀態,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這樣的偉岸身材,著實引發了我們諸多想像,也成為耐人尋味的歷史之謎。
這是7月10日在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上拍攝的部族首領大墓M184。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大型墓M152也頗為壯觀,也為土坑豎穴墓,墓口長4.4、寬2.6米。
葬具為兩槨一棺,填土有夯打跡象。
墓主為老年男性,共39件陪葬品,其中陶器27件,有彩繪陶、陶鼎、陶背壺、陶豆、陶高柄杯等,多位於棺槨之間或內外槨之間。
墓主身邊多為玉器,有玉耳飾、玉指環、玉鐲、玉刀和玉鉞和龜甲器。
展覽採取場景復原的形式,以原大比例再現了兩個墓的出土場面,將全部陶器、玉器等文物按被揭露時的情形加以復位,以最直觀的方式表現這些高等級墓葬禮儀制度和恢宏氣勢。
M152出土陶器
第四部分「工藝流變」,旨在展示焦家先民高超的制陶、治玉工藝發展。
大汶口文化擁有十分發達的遠古工藝技術,以制陶和玉石器製作最為發達。
制陶業達到成熟的高度,白陶、磨光紅陶、黑陶、彩陶、彩繪陶爭奇鬥豔,三足、鏤雕、動物造型等、手法多變,輪制技術普及,燒造火候高,可以生產出質地細膩的薄胎陶器。
玉器製作異軍突起,既有玉鉞、玉刀等禮器,也有形式多樣的玉鐲、玉指環、玉管、玉環、錐形玉器、玉墜等裝飾品。
玉器形式古樸,造型多變,可能還處於玉器發展的初始階段,尚未形成整齊化一的固定格式。
玉器重功能和實用,不追求過分繁縟的修飾,玉飾品之間或形成串飾組成使用,或不同個單件玉飾之間形成固定搭配在人體上成套使用,這些用玉的原則和規律在後世多得到延用和發展,在玉器發展歷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上述制陶、治玉工藝在龍山時期得到發展和提升,實現了新的歷史跨越,陶器已採用快輪拉坯技術,製作出磨光黑陶、蛋殼黑陶和白陶器,達到古代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
治玉水平攀升,除了以鉞、刀、圭等為代表的大型禮器,還有以鏤雕、線刻等手法製作的複雜精美的玉飾,治玉技術和用玉制度已十分發達和成熟。
展覽中專門增加了少量山東龍山時代的精品文物,用於體現東方工藝在本地的延續發展。
(整理/邢賀揚
圖/中國國家博物館)
考古大發現,五千年前濟南章丘已現古國
最近的考古發現表明,早在五千年前,咱濟南地區就已經很牛了!10日,在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天,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濟南章丘焦家遺址已經發現房址104處,墓葬205座,灰坑近千,出土陶器、玉...
5000年前的山東焦家址,黃河下游進入古國階段的見證
「中國考古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就是中國的文明起源問題,就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文明是怎麼來的問題。山東焦家遺址在距今5000年左右,是黃河下游進入古國階段的典型代表和確切例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
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亮相國博
「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亮相國博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作為國博考古發現系列展之一,本次文物展出230餘件,絕大部分...
5000年前「山東大漢」亮相國博 身高近兩米
提起遠古時期的人類,大多認為當時人們因生活艱辛和環境惡劣,所以身材矮小、體質羸弱,然而,山東焦家遺址的發現卻顛覆了這種慣識。據光明網7月11日報導,在近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山東大學、山東省文物局、...
想看五千年前的「山東大漢」就去國博的「禮出東方」考古展
記者 宮嫦 編輯 涵涵暑期臨近,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新一輪觀展高潮也即將抵達。中國國家博物館從7月10日至9月9日展出「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今天,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9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