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發現漢武帝「通天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網西安12月8日電(記者馮國)位於陝西省淳化縣北部的甘泉宮遺址,是西漢時期的國家祭祀中心之一。

通過對遺址的勘探,中國考古學家首次確認漢武帝倡導建立的「通天台」,為中國古代繁盛的「仙人文化」提供了新的證據。

漢武帝夏季經常在此離宮辦公。

現存遺蹟主要有外牆、門闕、大型建築夯土台基、西門門址等,遺址內涵較為豐富,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員完成了甘泉宮遺址8平方公里範圍的無人機拍攝及2平方公里1:2000地形圖測量,目前完成普探面積40萬平米、重點勘探面積10萬平米。

發現圍繞一號、二號墩台分布的5處大型建築遺址以及多處遺蹟現象,包含夯土基址150處、柱礎石177個、石砌基址6處、踩踏面4處、鵝卵石散水3處等。

《漢書·郊祀志》載漢武帝時「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以祭天神。

」涉及西漢皇帝來往甘泉宮時,則記載有「高祖時五來,文帝二十六來,武帝七十五來,宣帝二十五來,初元元年以來亦二十來。

」由此,可見西漢時期甘泉宮的興盛與重要。

主持考古工作的肖健一研究員認為,眾多建築遺址圍繞的中心處一號、二號墩台應當是漢武帝時修建的所謂「通天台」。

根據對二號墩台的考古工作,發現其為高約15米的三層夯土台基結構。

底部平面長方形,南北長74米,東西殘寬57米,高約2-4米;中部近似方形,南北長40米,東西殘寬36米,高約4-6米;頂部近似方形,南北長21米,東西殘寬20米,高約4-5米。

讓人興奮的是,在二號墩台(通天台)的三層台基上,共發現柱礎石18處,東側、北側發現曲尺形的石砌基址,給後人想像甚至重構漢武帝版「通天台」提供了重要資料。

此外,考古人員還在頂部的台基中央發現了長10至11.5米、深約2.5至3米的近似圓形的紅燒硬結塊,結合周圍深厚的紅燒土遺蹟,專家推斷二號墩台(通天台)毀於大火。

《史記》的《蒙恬列傳》中談到秦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

緣此一般認為甘泉宮遺址區域(秦有林光宮)是秦直道起點,漢甘泉宮遺址最近的考古工作為此提供了重要佐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