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大家熟知的盜墓名人,名人盜墓更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盜墓賊一直存在著,相比一些小的盜墓者,這些手握權力的盜墓人才是真正的罪人。
一、曹操——最專業的盜墓者
盜墓,多是王者行為,從伍子胥,到項羽,再到劉去,都是這樣。
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
但設專職,設「盜掘辦公室」,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應該是三國時期的曹操。
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堪稱中國歷史上是最專業的盜墓者。
曹操的底細大家都清楚,三國時期魏國一號人物,《三國演義》主角之一。
本來就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人,近年來因為易中天在CCTV「百家講壇」的講論,讓曹操再一次進入了公眾的視線。
在易中天的眼裡,曹操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英雄,但在民間傳說里,他卻是一個典型的奸臣形象。
曹操最不光彩的地方,其實不在於他的奸,而是其盜墓行為。
據說,在他打天下之初,為了籌集軍餉,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王陵,遂打起了盜墓的主意。
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打到哪盜到哪,哪座陪葬多盜哪座。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這裡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
此陵構建規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
劉武是劉邦的孫子,其父是漢文帝劉恆,哥哥是漢景帝劉啟。
劉武正處「文景之治」、國富民豐的年代,可以想見劉武陪葬的豐厚程度。
劉武於漢文帝二年受封為梁王,都城在大梁(今河南開封)。
因其地卑濕,徙治睢陽(今商丘)。
劉武抵禦「七國之亂」有功,一度有奪景帝帝位的念頭。
在王位23年,公元前144年10月病逝,葬於永城芒碭山,諡梁孝王。
劉武的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迴廊、側室、耳室、角室等部分組成,設有完備的排水系統。
經現代考古測量,墓室總容積大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麼大的空間,陪葬品該要多少啊。
史上具體記載了曹操的盜墓行為,在陵墓打開後,他親臨現場,指揮取寶。
《水經註疏》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
」據說,曹操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三年,可見盜得財寶之巨。
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系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手下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得這些財寶的?
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掘墓,盜墓都是一種罪過。
項羽盜掘讓劉邦找到了攻擊的理由,曹操則讓袁紹抓著了小辮子,成為挨伐的一大罪狀。
袁紹在攻伐曹操前,讓手下很有才華、後世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起草了一份討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
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又署發立中郎將、摸全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
」就是這份檄文,讓後世了解到了曹操盜墓真相。
順便說一下,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秘葬。
《三國志·
魏書》中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布《終令》,即遺囑,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
不只如此,為防盜掘還做了好多疑冢。
成書於南宋時期的《輿地紀勝》稱,「曹操歿後恐人發其冢,乃設疑冢七十二」;同一時期羅大經著作《鶴林玉露》稱,「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傳雲曹操冢也。
」史又稱,曹操實際葬在高陵,又稱西陵,但高陵在哪,至今仍是讓考古界困惑的一個謎團。
看來,曹操防盜墓與盜墓都很專業。
二、董卓——最惡的盜墓者
中國歷史上的厚葬之風到西漢時期達到了第一個高峰。
歷史上,陵墓在100至200年內被盜的占80%
以上,據此,漢後必定形成一個盜墓高潮。
史實證明,這推測是存在的。
在中國歷史上三大盜墓高潮中的第一波,即出現在西漢末年至南北朝這一段時間。
這一歷史時期,小朝小廷如玩遊戲般交替頻繁,因此世道很亂,饑民遍野,民間盜墓之風盛行,你盜我亦盜,大家一起盜。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盜曹操外,還有董卓、黃巢等人。
不同的是,董卓沒有曹操那樣專業,但董卓手下能人多,規模亦很大,東西兩漢的帝王陵墓多被他盜掘了,與其為人一樣,「惡」名在外。
董卓原為漢時河東太守,曾帶兵征討黃巾軍,官至西涼刺史(相當於省部級行政首長)。
公元189年,即漢少帝昭寧元年,董卓在大將軍何進授意之下進京剷除宦官,可何進卻被殺了,讓董卓得了一個大便宜,藉機收編何進部隊。
又采李儒之計贈赤兔馬,收伏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由此而來。
從此,董卓稱霸朝野,不可一世。
董卓生性殘暴,濫殺生靈,最受史學家指責的是廢漢帝一事,當時少帝劉辯登上龍座僅五個月,就讓董卓廢為弘農,改立劉協為獻帝,朝臣礙於淫威也敢怒不敢言。
與歷史上最毒的盜墓者伍子胥死於女人之手一樣,董卓最後也中了「美人計」,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所害。
司徒王允將貂禪許給呂布,再獻董卓,離間這對「父子」,致二人反目,最後王允與呂布合謀殺死了董卓。
西漢最有為作為,也是中國眾多帝王頗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
自茂陵地宮封上那一刻起,不少人就盯上了,有記載的第一盜是東漢初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軍乾的。
盜掘茂陵前,赤眉軍先把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掘開,已盜走了大量財寶。
值得一提的是,在掘開長陵陵區內劉邦皇后呂雉的墓穴(漢制帝、後同陵不同穴)時發現,呂后的屍體歷經那麼多年仍如剛死不久,有兵士動了邪念,竟然奸了屍。
掘開茂陵後,陵內財寶搬了幾十天,「陵中物仍不能減半」,茂陵的陪葬品太多了(前文已有介紹,見《盜墓賊眼裡最值得冒險的三座帝王陵》)。
到東漢末年,同為軍餉發愁的董卓也盯上了茂陵,盜墓執行人就是他手下第一大將呂布。
茂陵營建了54年,地宮巨大,為西漢皇陵中最大的一座。
雖然之前已讓赤眉軍光顧,但呂布進去後,發璣陪葬品仍是堆放滿地,呂布滿載而歸,把劉徹的棺槨翻得亂七八糟。
董卓在盜掘西漢諸陵之前,董卓已命令呂布盜掘了東漢帝王陵。
在挾天子西入關中後。
進入茂後呂布為何要亂翻劉徹的棺槨?據說是受命尋找可能陪葬的治啞巴秘方。
董卓有個孫女叫董白,聰明伶俐,10歲就被封為渭陽君,但卻是殘疾人,天生啞巴。
董卓極疼愛她,想盡了辦法,遍請名醫都治不了。
於是想到了劉徹陵中陪葬品可能有失傳秘方一說,要呂布注意尋找。
可沒有翻到秘方,卻找到了一卷黃絹,上書「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原來這是一句咒語,「千里草」、「十日卜」不就是一個「董卓」嗎?「不得生」,是罵董卓不得好死呢!
沒有找到秘方,反而遭到戲弄咒罵,董卓膽從「惡」邊生,一怒之下欲把劉徹的屍骨拖出棺外「曬屍」,後經中國古代的音樂家蔡文姬之父、一代名儒蔡邕的苦勸方罷。
有意思的,想取代漢帝做皇帝的董卓十分迷信,怕弄壞地脈風水,壞了霸業,竟然又派人將搬出來的部分陪葬品放了回去,又把陵重修了一下。
董卓盜墓在正史上並無準確記載,演義小說里多有描述,所謂的「千里草」仍附會之說,劉徹再聰明也不可能想到三百年後會出現董卓這個盜墓惡賊的。
三、黃巢——最蠢的盜墓者
從史載的眾多盜墓事件中可以看出,掘墳盜墓多發生在亂世之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盜墓高峰,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時的中國四分五裂,或分或裂,分分合合,亂世出英雄,也出盜賊。
黃巢的出現,也是因為出於亂世。
黃巢雖粗通筆墨,但和曹操相比,由於沒有盜墓常識,加上他左右多為沒有多少文化農民,他對盜墓不是太在行,不少墓掘而未開,故稱其為最蠢的盜墓者並不為過。
黃巢為今山東曹縣人,屢試不第,遂以販賣私鹽為生。
雖然是農民起義軍的頭領,但家裡並不是很窮。
與西楚霸王項羽一樣,黃巢也是「武術愛好者」,在鄉民中擊劍騎射,樣樣子精通。
唐懿宗、唐僖宗主政時期,連年災荒,餓死人無數,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黃巢與同族兄弟、子侄黃揆、黃恩鄴等八人,募眾數千響應河南人王仙芝起義。
黃巢的起義軍紀律嚴明,還提出了「均平」的政治口號。
黃巢對外稱,「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
汝曹但安居無恐!」
甚得民心的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
公元880年11月占領東都洛陽,次年拿下京城長安,並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齊」。
但三年後,即公元883年6月17日,黃巢兵敗自殺,唐亦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更加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黃巢軍隊前期「整眾而行,不剽財貨」,那他號稱四十萬大軍的糧餉從哪來?盜墓是其財路之一。
黃巢成為中國盜墓史上的狂人,是因為其盜掘的對象都是重量級。
一是效法項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學赤眉軍、董卓,掘漢武帝劉徹的茂陵,三是掘武則天與李治的合葬墓乾陵。
對於黃巢盜掘的文字散見諸陵的盜掘記載中。
在乾陵記載中,黃巢掘陵時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據說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後僅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此至今仍有跡可尋。
由於農民軍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結構實在太堅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內部結構,結果挖錯了方向,乾陵躲過了劫難,否則保存不到今天。
手下有那麼多人,隨便挖挖也能弄出不少寶物啊,真是蠢死了。
從當年的實際情況分析,在三座帝王陵寑中,黃巢不會一個未得手,最有可能掘開的是茂陵,茂陵之前已多次遭盜,地宮入口容易發現。
現在分析,黃巢帶領起義軍盜掘帝王陵,亂挖一通,並不僅僅是盜寶,也有泄恨的意思,是對封建皇權的一種挑戰。
四、乾隆:權力最大的盜墓者
盜墓與一朝之君聯繫到一塊,或許不少人都可得覺得意外,這怎麼可能呢?但為了一己之利、出於壞人風水的考慮,皇帝也不能免俗,做起偷盜勾當,歷史上這樣的皇帝並不缺少。
大清王朝鼎盛時期的皇帝、中國歷史上頗有作為之君乾隆就干過這種事情。
在古今盜墓者中,乾隆該算是權力最大的一位盜墓者。
乾隆盜墓對象是明「十三陵」,其公開理由卻不是盜,而是頗討漢人喜歡的說法:修葺明皇陵,與他人的野蠻盜掘相比,乾隆的行為顯得很文明
乾隆盜墓堪稱一奇,據說僅是為了盜取陵中楠木大柱。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雍正死後繼承大位,改元乾隆,為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繼位時,清王朝已經過康熙,雍正兩代70多年的治理,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社會穩定,百姓安康。
乾隆勵精圖治,促進了發展,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絕唱出現了,此即「康乾盛世」。
乾隆在位六十年,享年89歲,加上三年太上皇,為中國帝王中實際在位時間最長、年壽最大的皇帝,自號「十全老人」。
史載,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年——1787年),開始對明陵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修葺,乾隆就利用這次機會盜墓的,偷梁換柱。
這次修葺,項目不全,且未尊原制,有的建築還被拆除或縮建,「拆大改小十三陵」。
民間廣為流傳「乾隆盜木」的故事,就是這次修陵過程中發生的。
說是乾隆因為看上了朱棣長陵祾恩殿的金絲楠木大柱,這才降旨修明陵的,企圖將長陵大殿拆毀。
經劉墉(劉羅鍋)、紀曉嵐等人的勸阻,乾隆皇帝才放棄了拆長陵的念頭。
但他不死心,仍命人拆毀了永陵的大殿,換下該殿的楠木,用於建設自己裕陵。
明永陵位於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從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破土動工,營建永陵花了10多年時間,規制僅次於長陵,與朱翊鈞的定陵不相上下,「但長陵規劃之心思不及也」。
當年建陵時,每月花費白銀不下於30萬兩。
經過乾隆這次「修葺」,永陵祾恩殿確實縮小了,現代考古已證實了這一點。
《大明會典》記載,祾恩殿重檐7間,左右配殿各9間,恩門面闊5間。
乾隆重建後祾恩殿變為5間,恩門減為3間,柱網分布也與舊制不同。
清朝皇帝自順治始,多有「盜木」的習慣,用於修築宮殿、陵寑,康熙、雍正都干過拆毀明代建築建陵的事情。
但打起前朝皇陵主意的,則只有乾隆。
遺憾的是,乾隆的裕陵後來遭到孫殿英的盜掘,不知是不是一種報應?
五、孫殿英——最現代的盜墓者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盜墓之事也是層出不窮,特別是在民國初年出現的軍閥盜墓,加重了這股盜墓之風,形成新一輪盜墓高潮。
其中,以孫連仲盜掘茂陵、孫殿英盜掘清東陵這「二孫」為代表。
「二孫」之中,則以孫殿英為甚,他使用了破壞性極大、用於現代軍事用途的炸藥,炸開了慈禧的清東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盜得寶物無數,共裝了30車。
僅從慈禧陵中盜得的兩個綠皮紅瓤、黑子白絲「翡翠西瓜」,估價在白銀500萬兩。
孫殿英,名魁元,字殿英,乳名金貴,人稱「孫老殿」,河南永城縣小馬牧集孫家莊人。
孫殿英是土匪出身,大字不識一個,戰功也無,但賭技超群,盜墓時和身份是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後被譏為「盜墓將軍」。
當時,孫殿英以剿匪換防為名,進入清東陵搞「軍事演習」,暗中連夜行動,盜掘清東陵。
據已公開的史料,孫盜清東陵分工嚴明,準備充分。
其部將潭溫江師一部負責盜掘慈禧陵、柴雲升師一部盜掘乾隆陵、丁綍庭師一部負責盜掘康熙陵(關於康熙陵的盜掘情況,一說孫部因地下積水作罷,免遭掘難;另一說實際上已被掘開,民國政府調查時有意隱瞞,減輕孫罪過。
1945年,康熙陵最終還是讓匪兵掘炸開,盜走了大量財寶)。
負責盜掘慈禧陵的官兵最為順利,現場負責的是潭溫江師工兵營營長顓孫子瑜,經晚清遺老蘇必脫林指點,找到慈禧陵的地宮入口。
炸開通往地宮的金剛牆後,陪葬品被士兵搬取一空。
連慈禧的金絲楠木棺槨也未放過,被劈開,棺內珠寶一掃而空。
尚未腐爛的屍體被拖出棺外後又把棺槨移開,盜取「風水穴」中的寶物。
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屍首被扔在角落裡,臉朝下趴著,左手扭轉到後背上,頭髮散亂。
聽說慈禧身上穿的戴的藏的都是寶,結果上衣被撕開,襪子、繡鞋被脫下。
士兵從她口中取寶珠時,一時性急,將她的嘴都撕裂了。
乾隆陵寢更慘,後來重新收斂時發現,帝、後、妃共6具屍體僅一具完整,殘骨混亂一處,無法辨認。
可憐的「十全老人」,下頦碎裂為二,髮辮及肋骨等皆被拋置在墓門外。
清帝王陵,中國封建帝王中最後一座皇家陵寑,文物寶庫,本可避遭劫難的,完好保留給後代子孫,竟然讓一介武夫給毀了。
孫殿英的劣行傳出後,舉國震驚,各界強烈譴責,要求追究其法律責任。
為逃脫罪行,孫殿英「花錢消災」,用盜得的珠寶上下打點。
從乾隆墓中盜得的九龍寶劍、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一批名貴的古玩、字畫等,分別送給了蔣介石、宋美齡;慈禧的枕頭「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另一枚寶劍送給了何應欽;閻錫山則得到了50萬兩黃金。
孔祥熙、戴笠等關鍵人物也都分別得了孫殿英行賄的寶物,從而得以逍遙法外。
孫殿英後來當了漢奸,其部變身「和平救國軍」,任偽軍副司令。
日本投降後,又變回了,成了「國民黨先譴軍」。
作惡多端的孫殿英未得好死,1947年解放戰爭中,孫在河南湯陰戰場上被解放軍俘虜,一年後病死於獄中。
與之同有盜墓前科的孫連仲的結局是天壤之別,孫連仲得善終,1990年才病逝台灣,享年97歲。
這與兩人選擇的人生道路不同有很大的關係,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孫連仲以第二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一軍團軍團長率部星夜馳援,在竇店、良鄉、房山、保定等地進行對日阻擊戰,打死打傷日軍5400人,一舉成就了中華「抗日名將」的歷史定位。
有件事情順便提一下,據說在孫殿英被俘後,解放軍從他隨身帶的兩隻箱子裡發現了價值連城的珠寶:一個箱裡收藏的玉石西瓜,全是由珍寶玉石做成;另一箱裡收藏的寶劍,劍柄鏤金雕玉,傳是三國時名將趙子龍的遺物······這些都是從清東陵內盜來的。
關注公眾平台
精彩源源不斷!
喜歡,請記得分享,分享也是種美德
訂閱《世紀人物雜誌》每天都格外精彩
讀罷此文的人選擇關注
世紀人物雜誌微信公眾帳號(sjrwzz)
加入我們,你總會有所收穫.....
細數歷史上著名的名人盜墓案
縱觀古今,有名有姓的盜墓者多如牛毛,但以伍子胥、項羽、劉去、曹操、董卓、黃巢、溫韜、劉豫、楊輦真珈、陳奉、乾隆、孫殿英等十二位人物最有影響,其行為在中國的盜墓史上是抹不掉的。借用今天流行的「名人...
中國史上十二大盜墓狂人:真實版《盜墓筆記》!
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2大盜墓狂人:在中國,歷朝歷代對掘墳盜墓行為,皆視為大逆不道,要處酷刑的。就制度上來說,明朝不只帝王陵寑規制有了創新,保護陵寑的制度也是最為完備的,而且量刑很重。但是,從有...
十二盜墓痴情漢之惡、蠢、毒、專?(其二)
在西漢末年至南北朝這一段時間第一波大型盜墓活動。時期的動盪,統治者的無能,因此世道很亂,饑民遍野,民間盜墓之風盛行,你盜我亦盜,大家一起盜。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盜曹操外,還有董卓、黃巢等人。 ...
除了明十三陵被盜,還有這些皇陵遭受過劫難
最近明十三陵被盜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相應的責任人收到了應有的制裁,警方也在大力追查被盜文物。除此之外,中國歷史上許多皇陵也曾被盜掘,大量的珍貴文物因此流失,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巨大損失,其中性質最惡...
歷史上的十大盜墓狂人,盡然有他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暴力犯罪行為。而盜墓的工程是非常繁瑣嚴謹。不僅要看地形(智力)、挖洞口(體力)、還要根據形狀知道是哪個朝代的墓,有沒有價值。這種非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又因為墓內珍貴葬品,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