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漢墓群在這些地方,今天才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遍布全國的漢墓群很多,今天才知道比較著名的漢墓群有四個,不知道你家鄉有沒有呢?
中國四大漢墓群為四川綿陽郪江漢墓群、河南商丘芒碭山漢墓群、河北獻縣漢墓群、廣西合浦縣漢墓群。
而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斬山為廊,穿石為藏」。
這些漢墓群通過人類的耐力、毅力、體力、財力,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艱辛勞作,匪夷所思地在原本堅硬如鐵的石壁上活生生鑿出來。
郪江漢墓群
郪江漢墓群在四川三台縣城南50公里的郪江鎮,全國四大漢墓群之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郪江鎮周圍10公里的漢代岩墓極多,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墓門排列,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好似蜂房。
數以萬計,素有「漢墓之鄉」的稱譽。
墓室內浮雕栩栩如生,構圖巧妙,極富情趣,特別是郪江崖墓內的石柱斗拱堪稱我國石窟藝術一絕,郪江崖墓在我國具有極高的歷史、考古、建築、美學價值。
郪江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眾多的古建築、千佛岩和九龍橋等。
據悉,郪國曾是中國歷史上偏居四川一隅的富庶小國,雖然郪國在歷史的舞台上徹底隱退了,但崇尚厚葬的國為後人留下了規模壯觀的郪江漢墓群;郪江漢墓是按照現實生活營建的,郪國人對天國的想像,與現實生活並無二致。
郪江崖墓群以郪江鎮為中心的河灣山巒間,遺存數以千計的崖墓,在山間鱗次節比,密如蜂房。
其中以金鐘山等之墓群最為集中、最富有特色,以東漢墓為主。
2、芒碭山漢墓群
芒碭山樑王墓皆為崖墓,並按梁孝「斬山作廓,穿石為藏」要求,開鑿而成,其中李王后墓全長210.5米,共三段甬道,被稱為「天下石室第一陵」,歷時20餘年。
面積更達1600平方米,容積6500立方米,由東西雙向墓道、三段甬道、東宮、西宮及34側室組成。
在火藥尚未發明的兩千多年前,僅憑人工一錘一釺的敲打,很難想像當時是怎樣完成如此巨大浩繁的工程。
人們至今不解的是,如此龐大的工程,他們是怎樣完成的,那數以百萬計的石料去了哪裡李王后的地宮內三段甬道中的封石有三千餘塊,有的封石重達1.8噸,當地人稱,這些巨形塞石,與芒碭山的石質不同,有人認為是從泰山運抵這裡的,在當時的開採和運輸條件下,上萬塊封石如何運到芒碭山的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在李王后地宮內,有一處「一線天」的奇觀,從墓室門口到西宮主室跨度達150米,最大落差9.9米,每天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可以透過墓室主門照射到西宮牆壁上。
在兩千多年前,先民們用什麼工具進行測量,讓其誤差不超過一厘米呢?按照漢制,夫妻死後同墓不同穴,但兩者之間必須打通,在梁王后與梁孝王的地宮,分別在兩個山頭,要按照山體走勢打通兩人之間的「相思道」,就必須呈「V」型往下打,那麼兩千年前的先民,是怎樣保證這個洞能準確貫通,至今仍是謎案。
在王后陵相思道地面上鑿制有七個圓形紋飾,有人解釋,這七個圓形紋飾是北斗七星,是用來引導李王后與梁孝王劉武在地下相思相會的通道,這些神秘的符號是二人相會的暗號還是冥冥之中特定的安排?如果說七個圓形紋飾是北斗星,但考古人員發現,它與我們現在看到的北斗星又不太一樣,是天體變化,還是另有含義,至今不得而知。
3、獻縣漢墓群
獻縣漢墓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獻縣境內,西距滄州市70公里。
獻縣自西漢建立河間國,直至南北朝時,一直是王封之地。
1937年以前,獻縣轄境面積較大,境內號稱有大小七十二冢。
1996年11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獻縣漢墓群是漢代河間王及其子孫、樂成侯、中水侯等葬於獻縣境內墓葬的總稱。
現存37座漢墓。
獻縣漢墓群規模大、級別高、數量多、層次全、時間跨度大,貫穿於漢代的始終,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和歷史價值。
就其規格數量而言,在全國的漢墓中名列前茅,在河北省的漢墓中獨一無二,是漢代通史的地下陳列館和博物館,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以漢墓群為依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獻縣漢文化體系,成為獻縣文化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現存古墓來看,多集中在河城街和十五級鄉,河城街是漢代河間王的都邑所在地,漢代古墓多是有道理的。
古墓有兩個特點,一是幾個大墓集中在一起;二是大墓旁還有小墓,可見墓與墓之間有歷史淵源。
見於史藉者,境內漢墓主要有獻王墓、孝王墓、劉淑墓、劉英墓、毛公墓、貫公墓等。
古漢墓修為高台,在當地亦有俗稱,如河城街西的雲台山、小屯村東的萬層(春)山、九張莊附近的九連山、傅莊附近的百草山、竇三疃附近的五王山、雙嶺村西的丹陵等等。
4、合浦縣漢墓群
合浦縣漢墓群,是漢代墓葬群,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它位於合浦縣廉州鎮東南郊望牛嶺、風門嶺、寶塔山和東北郊堂排一帶。
大部分保存有高大的土堆。
自70年代以來,已發掘400餘座。
出土文物上萬件。
墓室分土坑和磚室兩種。
墓室除放置棺具的主室外,有的還有耳室或側室。
墓道多數為斜坡式,個別為階梯式。
史料表明,在兩漢時期,中原及合浦當地的商販把陶瓷、布匹、蜀錦可能還有谷種等商品裝船,從北部灣的港口出發,遠航到印度,再轉運埃及、羅馬等地,這就是已得到證明的著名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合浦就是這條古代中國與海外交往重要線路的始發港之一,
在合浦縣境內已經發掘的數百座漢墓中,每座漢墓出土的隨葬品從數十件到數百件不等。
它們中有陶器、銅器以及金、銀、鐵、玉、漆等器具,種類齊全,而尤為多見的是大量的琉璃、瑪瑙、水晶等舶來品。
在2007年8月發掘的一座東漢墓中,出土了一枚鐫刻有墓主名字「黃超」的印章。
專家考證,合浦漢墓的主人大部分是佩帶印章的「有身份」之人,多為兩漢時貶謫百越之地的官員或望族成員,以及從事珍珠、絲綢生意的商賈。
這些豐富的舶來品,一方面表明了主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合浦對外貿易的盛況。
不知道看完後的你們現在有沒有了解呢?小編在這裡祝大家國慶節快樂!
大隱隱天山,神秘的崖墓群
崖墓是指開鑿在山崖或者岩石中的墓葬。春秋時期開始,長江流域的許多地區開始流行崖墓,至漢代,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出現崖墓,而且漢代黃河流城的崖墓大多為高等級的王陵或貴族墓葬。這些墓葬深深地隱藏在山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