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天山,神秘的崖墓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崖墓是指開鑿在山崖或者岩石中的墓葬。

春秋時期開始,長江流域的許多地區開始流行崖墓,至漢代,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出現崖墓,而且漢代黃河流城的崖墓大多為高等級的王陵或貴族墓葬。

這些墓葬深深地隱藏在山崖間,墓道深邃。

崖墓在承載著某些地域習俗的同時也具有實用功效,那就是防盜。

古老而神秘的崖墓

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因穴而居,死後便葬在曾經生活的洞穴中。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人們更加注重死後的埋葬,對於某些信仰靈魂不滅的民族或部落而言,埋葬死者遺體成為文化的典型特徵。

中國最常見的埋葬死者方式是土葬,即將死者遺體成安放遺體的葬具埋在土中,某些少數民族和信仰某些宗教的人們有火葬、樹葬、水葬等特殊埋葬方式。

春秋時期,長江流域的四川、江西等地區開始流行崖葬,即在懸崖上開鑿墓室,將死者安放其中。

一般的崖墓都是開鑿在山腰,向山體內開鑿墓穴,大型崖墓中有很多墓室。

早期的崖墓只是南方部分地區流行的一種埋葬方式,到了漢代,這種古老的埋葬方式突然開始盛行,尤其是在四川丘陵地區和山區,崖墓隨處可見。

這些崖墓往往具有家族墓地性質,一個家族的幾代人都會安葬在同一個崖墓中。

成都天回山三號墓全長32米,有狹長的墓道和過道,在墓道兩側和盡頭開鑿了7個墓室,共有不同質地的棺槨14具。

這種聚族而葬的崖墓多為分期開鑿,後世子孫去世後,繼續開鑿先人們的墓葬,開闢新的墓室,安葬後來人,以至於很多大型家族崖墓時間跨度達上百年。

這種崖墓規模大,墓道幽深,又開鑿在山腰上,一般都能躲過盜墓賊盜掘。

崖墓不僅僅是人們印象中開在山間的墓穴,在漢代,許多大型王陵、諸侯墓葬都採用了崖墓的形式。

漢代貴族的大型崖墓始於漢文帝的一紙薄葬令。

漢文帝的詔令除了命令死後薄喪薄葬外,還特別提到「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從此開創了中國古代帝王因山為陵的先河。

漢代許多皇帝都採用了這種墓葬形式,盛世唐朝的歷代帝王中,除了開國皇帝唐太祖李淵外,其他皇帝的陵寢也都是山陵。

在山體中開鑿墓道、甬道和墓室,墓葬的結構因山而成,山體就是墓壁、墓頂。

崖墓通常只有一個入口,開鑿工作也是從這裡入手,直至開鑿出一座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的大型墓葬。

漢代著名的崖墓有河北滿城漢墓、山東九龍山漢墓、江蘇龜山漢墓等。

山中宮殿

滿城漢墓是漢代諸侯王墓的代表,其墓主人劉勝是漢景帝之子,封中山靖王。

這座因出土完整金縷玉衣而聞名於世的漢代墓葬在山腰鑿石而成,墓葬全長51.7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由墓道、甫道、前室、後室、耳室等幾部分組成,後室的四周有一道迴廊環繞。

這樣一座大型王陵完全依靠人力在山體間開鑿而成,其工程量之大令人難以想像。

滿城漢墓中防盜措施可圈可點,堆積石塊、土坯封門、鐵水澆鑄等漢代常見的防盜方法在這座墓葬中都可以找到,可謂是一本墓葬防盜的活體教科書。

九龍山漢墓位於山東曲阜,墓室開鑿在九龍山的半山腰處,墓葬全長72.1米,最寬處24.3米,最高處18.4米,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後室等幾部分組成。

不同於封土為陵的墓葬,崖墓長長的墓道地面部分是水平的,而不是斜坡式。

修建墓葬時,首先在山腰上開鑿一個洞口,然後縱深挖掘,至墓門後達到最高,此後急轉直降,洞穴高度僅夠過人,墓門後是狹長的甬道,甬道後邊有東西兩個耳室,甬道的盡頭是相連的兩個墓室,前室的兩側各有一條狹窄的甬道,甬道連接著兩個相對的耳室。

後室中與墓門相對的牆面上開鑿了一個璧龕。

從外表看來,絕想不到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山間洞穴中竟會別有洞天。

除此之外,九龍山漢墓的墓門處還採用了塞石法的防盜措施,墓門用19塊長方形巨石堵住,塞石分四層疊起,每層有四五塊,有的塞石上有陰刻的篆體銘文。

從散落在後室的瓦片來看,九龍山漢墓至少在後室中搭建了木構建築,如地面上的房屋一般。

雖然這座墓葬層層深入,嚴絲合縫,但無孔不入的盜墓賊還是突破了重重障礙,盜掘了這座崖墓。

位於徐州西北約9千米的龜山漢墓不僅集西漢崖墓的特點於一身,還有很多特別之處,可謂獨樹一幟。

龜山漢墓全長83.5米,最寬處33米。

西漢諸侯王的崖墓通常由墓道、甬道、前後墓室、耳室、側室等部分組成,其中墓道、甬道、墓室是墓葬的主體,也是墓葬布局的中軸線。

而龜山漢墓卻令人迷惑不已,這座漢代崖墓竟然有兩條墓道。

這兩條墓道並行伸向龜山山體深處,兩者之間距離約20米,兩條墓道的盡頭各連接一條甬道,兩條甬道的結構幾乎一模一樣,也完全平行而建。

兩條甬道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墓室。

南北兩個連接甬道的墓室各有耳室。

南側墓室之側連有兩個並列的耳室,墓室後部開鑿一個小耳室;北側墓室的一端有一個耳室,後部有兩個相連的後室,兩後室間以甬道相連。

這兩個各有墓道、甬道且相對獨立的墓室之間,通過一個「山」字形墓室連為一體。

這個墓葬的墓室共有15個之多。

整個墓葬仿造宮殿建築,除了因山開鑿的洞穴,還在洞穴中大興土木,建起了山中宮殿。

考古學者發掘這座墓葬時,在墓室中發現大量瓦片,板瓦、筒瓦一應俱全,說明這座墓葬在建成之初是一座隱藏在山腹中的宮殿。

很難想像,龜山山麓上有兩個洞穴,進入這兩個洞穴,一座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宮殿竟然呈現在人們面前。

除了深深地隱藏在山體中外,龜山漢墓還採用了其他防盜措施,如在墓道中填充塞石。

南北兩個甬道中都放置了大型石塊,由上下兩層相疊而成,南側甬道發現塞石2塊,北側甬道則有12塊。

這座墓葬防盜設置步步為營,可是最終還是沒能逃離盜墓者的魔掌。

龜山漢墓多次被盜。

甬道中的塞石明顯有被移動過的跡象,部分塞石的一端被鑿出牛鼻形扣,牛鼻扣長80厘米,寬30厘米,深19厘米,中央穿鼻寬15厘米左右。

盜墓者就是通過這種牛鼻扣,用繩索貫穿其中,將巨大的塞石拖出,最終進入幕室。

特殊的崖墓懸棺葬

崖墓的一種特殊形式就是神秘的懸棺葬。

懸棺葬是中國古代南方地區少數民族常見的葬式。

其具體做法是在陡峭的懸崖上釘入木樁,再將盛放屍體的棺木放在木樁上;也可以將棺木的一頭直接放在懸崖上的崖穴中,另一頭懸在崖穴之外,從下邊仰望,仿佛懸在空中一般,所以叫做懸棺葬。

這種葬法遍及川、黔、滇、湘、桂、粵、浙、贛、閩、皖等省,尤以福建武夷山地區和川滇交界處為多。

完成懸棺的安置是一項艱險的工程,究竟如何將上百千克重的棺木吊放到高達數十米的懸崖絕璧?即使使用現代科技也很難做到,而數千年前的古人卻完成了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關於懸棺葬的功能,學術界有著不同的看法。

有些學者認為懸棺葬源自少數民族對穴居生活的模仿,人類出生在洞穴中,死後也要長眠於洞穴中。

有人認為懸棺葬是孝道的表現,所謂「彌高者以為至孝」,為了顯示孝道,人們競相將家人的墓葬修建在高處。

還有人認為懸棺葬大多分布在湍急江面的絕璧上,這是少數民族依山水而居的體現。

對此,學術界始終沒能達成共識,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在懸崖峭壁上埋葬親人,並不是為了防盜,因為多數懸棺葬的木棺中只有人的骸骨,而沒有貴重的隨葬品。

可是懸棺葬卻切實起到了防盜作用,由於棺木高懸在絕壁懸崖上,攀登上去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又十分消耗體力,因此很少有盜墓者會去盜懸棺。

無論深藏不露的深山崖墓,還是俯瞰流水的絕壁懸棺,其修墓埋葬都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造墓者在修建崖墓的同時,融入了中國古人深藏精髓的思想。

可是,隱蔽在山間的崖墓仍然會被盜墓者發現,並最終被盜,這也許就是大型墓葬必然的命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尋九龍山漢魯王墓群

光明網12-18 04:53顯示圖片□齊士國 在曲阜城東南九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九龍山。因為此山由九座山頭組成,遠遠望去連綿不斷,似平臥于田野中的一條巨龍,故名九龍山。九龍山東南西北走向,是...

名城古蹟;徐州名勝古蹟

在徐州,有著一個四千多年歷史的歷史,而且在彭城中也有著很多歷史上的文物和估計在,對此徐州名勝古蹟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夏日走山西之序曲-訪河北滿城漢墓

作者:愛行走的貓(旅行家)這篇遊記寫在走山西系列中,實在事出有因,今年8月與朋友計劃自駕山西,北京出發,第一天的第一站準備到山西榆次參觀常家莊園,結果路過保定時發現沒有及時轉向京昆高速,只得在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讓盜墓者生畏的墓道迷宮

說起迷宮,人們會想到古希臘神話中神秘的米諾斯牛和米諾斯迷宮。迷宮是西方常見的建築,明清時期傳入中國,但也只有皇家園林才能修建迷宮。其實早在古代中國,迷宮就已經存在了,只是深埋在地下,這就是縱橫穿...

漢時風韻——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實拍

獅子山楚王陵位於徐州東郊南麓,是西漢早期被分封在徐州的楚王的陵墓,墓主人是誰尚無定論,據考證可能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當年他參加七國之亂失敗後被迫自殺,楚國宮廷必然不可能按正常程序將其安葬,這也與...

漢墓幽魂-曲阜九龍山漢代崖墓

回程的路上,聽著交通台發布的堵車信息,甚為慶幸,早回一天就是好,路上車不是很多,進入山東地才剛過中午。時間尚早,當然要再看個地方,導航定到曲阜的武家村,沒想到生硬的導航非的要從鄒城去,大爺的沒...

徐州龜山漢墓處處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匠人精神

求關注 龜山漢墓是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夫婦的合葬墓,位於龜山西麓。兩墓並列相通,是橫穴崖洞式,其中南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墓葬東西長83米,南北寬約33米,總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