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大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國國家博物館(俗稱: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起對公眾開放。

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

昊翰藝博了解到,目前,大英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藏品大約有5萬件。

昊翰藝博據館方介紹這裡有56000平方米,連地上帶地下共有8層,100多個展廳被分為了古近東館、埃及館、希臘羅馬等10個展館,絕大多數展廳位於主層和上層。

——西洋篇——

1、鎮館之寶——埃及木乃伊

62號和63號展廳是許多遊客進入博物館後的參觀首選,因為這裡展出著來自埃及的木乃伊,而且據說數量遠超過埃及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木乃伊種類豐富,絕大部分被包裹完整並施以彩繪,但也有的被打開了包裹,完全暴露在空氣之中。

除了成人的木乃伊外,這裡還藏有兒童和貓的木乃伊。

2、草紙上的畫——《亞尼的死者之書》

《亞尼的死者之書》,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這是距今3200年前畫在草紙上的畫。

亞尼是個真實存在的人物,他是新王國第十九王朝時代的。

這幅畫作為陪葬品放在亞尼的墓中,全長二十四公尺,用長達六十章的篇幅,描繪死者在來世獲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約定事項。

收藏家佛里斯班士於1887年在尼羅河中游克索西岸的墓室中發現,是眾多以草紙記錄的《死者之書》當中保存最好、最出色的,堪稱為古埃及美術中極致的作品,也是古埃及生死觀的明白表現。

3、三種文字的國王詔書——羅塞塔碑

4號展廳中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Stone)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碑上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和古希臘文三種文字書寫的時任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的詔書。

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

石碑由隨拿破崙占領埃及的法國軍隊於1799年在羅塞塔獲得並因此得名,在英法之間的戰爭中易手英國。

4、劫後餘生——羅馬時代的寶石玻璃器皿

70號展廳的波特蘭花瓶絕對不容錯過,你能想像在兩千年前就能製造出如此精美的寶石玻璃器皿嗎?值得一提得是,這個被認為是羅馬時代留存下來最好的玻璃器皿之一,在1845年的2月7日被一個瘋子打碎了。

化為200多塊碎片,後來雖然被修復,仔細觀察後,瓶身上的裂縫還是依稀可見。

5、英國最老公民——林道人

50號展廳中的「林道人」可能是英國最老的公民之一了。

1984年人們在林道沼澤地中的泥炭沼里發現了這具2000年前的木乃伊,並從此為他起名為彼得馬什。

林道人很可能是當時被用作活人祭祀的貢品!

——中國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表明,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

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位列33號廳的中國館是參觀大英博物館必到之地。

6、中國陶瓷——China china

最不能錯過的是瓷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

展廳內有超過1700件陶瓷器物,既有實用器,也有供人賞玩之物,它們的美麗令人驚嘆。

大維德花瓶(The David Vases),可能是現存最重要的青花瓷器物,其頂部附近的銘文表明它們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351年。

1935年,珀西瓦爾·大維德爵士分別從兩個收藏家手中買下它們,令這對花瓶重聚。

7、遺失的「明珠」——敦煌壁畫

在中國廳中央牆上有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其割痕雖猶可見,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濃麗豐肥菩薩的雍容華貴。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卷多以萬計,除了這幅壁畫,其他藏品在中國廳內卻難覓蹤跡。

敦煌藏經洞的4萬多件經書書稿中大英博物館就藏得1.3萬件,中國現存僅三分之一,此外,國寶級的中國波羅密佛經的最早版本、宋羅漢三彩像、宋明名畫、45卷《永樂大典》等都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據說如果加上1973年併入大英圖書館的部分,該館收藏的中國書刊有6萬多種。

8、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

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

另一幅就是英國國家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

WiseMedia 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

1903年被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

9、新晉表情包——路易斯西洋棋

路易斯西洋棋由82枚雕刻精美的棋子組成,據說可能出自於12世紀的挪威,它們是在蘇格蘭的外赫布里底群島中的路易斯島被發現的。

其中的棋子「皇后」因為神似漫畫「媽媽再打我一次」而爆紅。

而這次巡展也讓上海觀眾有幸見到這些「網紅」棋子,不知看完這套棋子,還能好好的直視它們嗎?

實際上西洋棋的體積很小,但製作還算得上精緻。

大英博物館復刻了一尊巨大的皇后,在冬天到來時甚至還為皇后披上了圍巾。

另外整套的大理石雕刻的西洋棋出售,但價格不菲。

10、神之右手——阿拉伯銅手

初見這隻手,被它超寫實的構造所震驚。

大小如同真人的手掌,五指自然伸展,指關節褶皺刻畫精細,連同手背凸起的神經都分布的那樣合理。

這隻銅手同樣是此次百物展的重點關注項目,它的手背上刻著古老的銘文,是由能工巧匠以手為模使用失蠟法用銅鑄成供奉給神。

然而,人們爭論的焦點在,這隻手如果是死後奉上,那麼它的主人是否希望能借自己的右手,請神明為靈魂指引正確的方向,如果是生前奉上,這樣慘烈的供奉又是向神祈求什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英國著名博物館淺談

這一天,我要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匆瞥一眼。我想看看人類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這麼多的年代,怎麼能被壓縮成一天呢?當然是通過博物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大英博物館,一部濃縮的世界歷史畫卷

對於愛好歷史的朋友們來說,有這樣的一個好消息:「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展覽將從6月29日至10月8日在上海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這可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近距離去欣賞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

環遊世界-英國篇-英國國家博物館(8)

作者:W_xian第1天 2016-11-16翹首以盼的英倫之行轉眼已經結束,回味這八天的行程,總感到沒有過癮,還有很多值得回味和深思。 英國給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倫敦的霧氣和大本鐘的鐘聲;迄今...

帶你逛博物館|英國國家博物館

英國國家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

大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英國國家博物館(俗稱: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起對公眾開放。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目前,大英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藏品大約有5萬件。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