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文物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訪文物保護專家陸傑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保護文物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訪文物保護專家陸傑仁

榆中縣金崖鎮金崖鄉「三聖廟」修繕現場

陸傑仁

1964年出生,1985年甘肅省榆中師範畢業,1992年至1998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脫產進修學習;2002年任蘭州市園林規劃設計院副院長;2010年在蘭州市城鄉建設局工作,任蘭州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蘭州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辦公室副主任;2013年任蘭州市水務局副局長、蘭州市城區水系規劃研究辦公室副主任;2015年至今,任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所長、甘肅省專業標準化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文物局專家庫成員、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築分會彩畫油飾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古遺址保護與加固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持編制了《蘭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張掖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主編《蘭州市園林綠化志》、參與撰寫《中國近代園林史》《中國文物志》等學術專著;參與編制了《甘肅省長城保護規劃》《敦煌市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等文物保護規劃和保護工程勘察設計多項;主持、參加評審、驗收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修繕工程一百多項,擔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拉卜楞寺、嘉峪關、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青城鎮保護修繕技術顧問。

榆中縣金崖鎮有一座三聖廟,這組古建築群建於1876年,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沿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戲樓、東西雨廊、獻殿、大殿。

年久失修的三聖廟如今被腳手架包圍,院子裡還不時傳出機器切割木板的聲音,原來這裡正在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的指導下進行修繕。

帶著安全帽的陸傑仁在院中左走走右看看,詢問著工作人員修繕的情況,之後還爬上獻殿的屋頂檢查屋頂的修繕施工情況,並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

看著他忙碌的身影,記者並沒有打擾他,因為我知道此時的他全身心都在文物的修繕工作上。

在休息時間,陸傑仁告訴記者:「三聖廟的戲樓因為地基塌陷西南角已經傾斜,目前我們將戲樓整體支撐,將梁架懸空,對地基進行灰土擠密樁加固處理。

此外,戲樓、獻殿和大殿的屋頂也要修繕,路面、牆壁也需要維修,這些工作都要一步一步來啊!」

陸傑仁的工作經歷非常豐富,但他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喜歡卻是在學校里開始的。

他告訴記者:「我喜歡歷史文物是從上學時開始的,最早我學中文,後來學古建園林設計,並利用業餘時間讀了很多關於文物方面的書籍,通過學習我了解到文物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故事以及對文化、技術的梳理等等,都需要文物來佐證,這讓我知道了保護文物的重要性,也喜歡上了這個專業。

後來我到市園林規劃設計院工作,看到很多古建築都是與園林結合在一起的,如崆峒山風景區、五泉山公園等等。

通過工作後對文物的零距離接觸,我對了解文物、研究文物的興趣更濃了。

此外,我還拜讀了很多國內外專家的著作,並與國內外、省內外專家進行交流,這些學者的敬業精神,對學術精湛深入的研究和對事業的執著,堅定了我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甘肅是文物大省,這給文物工作者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登記的地上不可移動文物有16895處,其中文物建築就達到了2542處,文物建築中古建築有1432處。

而文物建築里,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占54處,如五泉山建築群、魯土司衙門建築群、金天觀建築群等。

陸傑仁介紹說:「我省的文物資源豐富,類型也比較多,國家規定重點保護的文物如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壁畫等類型我省都有。

此外,我省境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非常高,如反映佛教造像藝術和壁畫藝術的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這些都是世界文化遺產。

墓葬出土的文物,如馬踏飛燕是全國旅遊標誌,科學、藝術價值都非常大。

而且文物遺蹟分布十分廣泛,十四個市州都有。

在實踐工作中,我跑了全省的許多文物點,通過工作進一步增加了我對文物保護事業和文物保護專業重要性的認識。

多年的工作中我邊工作、邊研究、邊學習,就是想全身心的搞好文物保護這項事業。

榆中「明肅王墓」修繕後的看護住房與道路

陸傑仁帶領工作人員檢查嘉峪關長城保護工程

修繕後的拉卜楞寺

文物工作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可移動文物,如放在博物館裡的文物,如字畫、陶器、瓷器、玉器、青銅器等等,通過這些可展示國家久遠的歷史和精湛技術;另一方面就是不可移動文物,例如長城,從戰國到明代,除了防禦作用外,它的建築技術也非常先進,如夯土長城的夯築技術,就非常有特點,而陸傑仁從事的主要是地上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這項工作是非常繁重而辛苦的。

陸傑仁告訴記者:「文物保護修繕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爬高上低是家常便飯,野外生活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並不會給我們帶來太大的阻力,只要盡全力去解決保護修繕問題就可以了。

但我們不僅要面對文物的各種破損或損壞想出修繕辦法,有時還要付出大量的溝通工作,因為一些文物還在被使用,你去修繕就要徵得使用者的同意,阻力有時很大。

如對拉卜楞寺的修繕,我是修繕顧問之一做專業技術的指導。

一開始去與寺里的僧人接觸,他們的態度並不積極。

我與僧人溝通時問他們,拉卜楞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現在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了,一些殿堂已經損壞嚴重,國家投錢給修繕為什麼不同意呢?原來一些僧人對文物保護政策並不了解,因此配合不夠。

我只能反覆解釋、做工作,才得到了僧人們的理解與支持。

此外,在文物修繕中,我們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最小干預』,要保護歷史的信息完整性,如在拉卜楞寺的修繕過程中,有邊瑪草牆的修繕工作,邊瑪草牆過去就是藏民把草採下來,用大鐵鍋加紅土煮,上色後用麻繩纏起來放在牆上,我們修繕時也是用這種傳統工藝來做。

其實不管是哪裡進行修繕,都要用傳統技藝與材料來修繕,如對彩繪進行修復我們在儘量保留原繪畫的基礎上,對脫落的部分進行粘貼,實在不能修復的,就用原來的圖樣做設計方案,用原始的礦物顏料進行補繪,總之就是要儘可能確保文物的完整性,並做到『修舊如舊』。

近年來,文物工作越來越被重視,這是讓文物工作者高興的事情,陸傑仁說:「文物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近年來從國家到省上重視程度更加深入,而且民眾對文物的興趣也大了,參觀博物館的人增加了很多,這對文物工作的發展有了促進。

但在一些地方,還是存在損毀文物古蹟的事件,如一些人對文物在延續城市文脈的價值認識明顯不夠,在城市發展中破壞文物生存環境,有些甚至改造的面目全非,要知道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是要靠地上的不可移動文物、博物館裡的可移動文物來佐證的,而有些文物都被人為破壞了,怎麼能延續城市的文脈呢?因此要思考如何將歷史文物傳承和城市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

文物保護是展示利用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將文物保護好又談何利用、展示呢?我覺得,全社會都要大大提高對文物保護的認識,支持從事專業的人搞好文物保護工作,因此,從這方面來講,我們的責任越來越大、越來越重。

多年的文物保護工作,讓陸傑仁對這項事業有著極深地認識,他說:「隨著國家對文物工作的重視,文物保護的工作越來越繁重,壓力很大,但越到基層我們專業的人員就越少,這個現狀對文物保護的工作非常不利。

目前我國大學裡設置文物保護專業的很少,因此我建議一些職業技術學院應當開設文物保護專業,尤其是要進行修繕技藝的培訓,以前是師父帶徒弟的傳承方法,現在沒有了,學校應當肩負起培養的責任。

最後,在說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感受時,陸傑仁說:「我覺得文物保護是很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一是對國家悠久璀璨的歷史文物修繕保護好,傳承給子孫後代我非常高興,二是讓國內外遊客看到我們的文物得到完整保護、發揚光大,讓國人有民族自豪感。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孔德勝文/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物保護」豈能「一掛了之」

近日,記者來到北京譚嗣同故居走訪,發現已成為附近居民口中的大雜院,破敗不堪,其中私搭亂建的小房子都成為一些租房人眼中的「緊俏貨」。院門口有一塊「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顯示在1986年,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