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入選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江日報(官方微信ID:whcjrb)全媒體訊:(記者宋磊 通訊員孫夏)今天下午,「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入選。

「入選在意料之中,是名至實歸。

」結果公布後,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發掘領隊陳樹祥第一時間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

陳樹祥介紹,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大冶市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對新館建設的動土地段重點勘探時,發現四方塘墓地,並連續2年開展搶救性發掘工作,現己發現和發掘兩周時期墓葬123座。

其中,西周墓葬3座、春秋墓葬120座,出土兩周時期文物約170餘件套。

「墓地的發現對於研究春秋時期銅綠山國屬、生產流程及管理分工、文化面貌、冶金史等系列重大學術問題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新資料。

「墓葬反映了銅礦生產者的地位及職業」,陳樹祥說,墓主人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為中型墓葬,出土青銅器和玉器等,應為礦冶生產的中層管理者或軍官;第二等級墓為中低級技師和職業軍人,出土組合陶器,甚至隨葬鼎、鈹、戈、削刀等青銅容器、工具和武器;第三等級為窄坑長方形墓葬,僅隨葬鐵銅鐵礦石缸石砧等礦冶工具,應為低層技術工人。

「這些對於研究銅礦冶生產流程中的組織管理、技術分工等提供了珍貴資料。

陳樹祥稱,四方塘墓地發現洗礦尾砂礦堆積、選礦場、35枚礦工腳印、四方塘冶銅場等,為我們揭示出一個較為完整的采冶產業鏈,這在中國礦冶考古中實屬罕見。

此外,遺址出土的爐渣、銅器、銅礦石標本等,為研究春秋時期銅綠山銅料流向、冶煉水平提供了新的線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表示,四方塘遺址發現是41年來,中國礦冶考古的第一次突破。

以往,礦冶遺址發現大多只見工廠,尋不到人的痕跡,四方塘遺址墓葬中發現有工人、管理者等身份不同的人及遺物。

「一個古代礦冶基地,由誰來生產、組織、管理?四方塘遺址給出了生動、全面的答案。

據了解,「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由國家文物局領導,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

從1990年開始,該評選每年舉行一次。

本次入圍的25項考古發現來自19個省、市、自治區。

浙江、湖北各有三項入圍終評,陝西、河南各有兩項。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十大考古新發現」於去年12月公告評選活動開始,參加初評的37個項目來自全國各考古單位主動申報、國家文物局2015年度中國重要考古發現項目。

由主辦機構組織21位考古專家,組成評委投票,產生25項進入終評,並最終確定10個入選項目。

入選「十大考古發現」有何標準?方勤解答:「新」是第一標準,必須是2015年有突破的考古發現,而且有前所未有的信息和認識。

此外還要求考古工作應科學嚴謹,考古發現應具有相當的研究價值、重要性。

此前,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墓地、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分別入選2011、2013、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990年來,湖北共有9個項目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湖北還有兩項重要考古發現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入圍25項考古發現中,湖北省入圍三項,除已入選的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外,還有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湖北荊州劉家台墓地與夏家台墓地。

盤龍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東北郊,遺址於1954年被發現。

為配合盤龍城大遺址保護,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等單位,自2013年重新開始對盤龍城展開考古工作,2015年又進行有針對性的考古工作,取得新進展。

遺址廢棄後水位上升,造成古今地理環境變遷。

勘探資料結合遺址與墓葬的分布情況分析,可認為當代盤龍湖一帶水位較夏商時期高出5-8米,這意味著盤龍城遺址各個地點之間的湖叉原來可能是連成一片的陸地,盤龍城遺址地理景觀自早商以來有了很大的變化。

這一發現讓人們對於盤龍城遺址面貌有了新的理解,對重建盤龍城夏商時期地理景觀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學術界認為,盤龍城以宮殿區及李家嘴墓葬區為核心,而新的考古發現證實,盤龍城晚期核心區域已經轉移到楊家灣南坡一帶。

2014年8月16日至2015年8月13日,荊州博物館對位於荊州區劉家台墓地與夏家台墓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本次發掘共清理了戰國墓葬350座,出土隨葬器物3058件(套),其中陶器1797件,銅器398件,竹簡420枚,漆木器375件,玉石製品30件,絲織品3件(套)、皮革製品3件(套)及其他有機質地文物32件,包括鹿角17件、沒有腐爛的醃魚15尾。

發掘情況表明,這批墓葬有兩種不同的棺槨形制及器物組合:A組墓葬設有斜坡墓道,墓向南北、東西向兼有之;B組墓葬均無墓道,墓向均為南北向。

由此可推斷:兩種墓葬代表兩組不同的文化:弧棺為代表的楚文化(A組)、以方棺為代表秦文化(B組)。

此外,發掘組還發現,楚國人夫妻合葬墓均為弧形棺,表明楚國男性只娶楚國女性。

B組夫妻合葬墓分兩種,一種是均為方棺;另一種是出兵器的為方棺,不出兵器的為弧形棺。

表明秦國男性不僅娶秦國女性,還可以娶異族,如楚國女性。

這種情況表明楚文化與秦文化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兩國通婚情況很普遍。

「但是楚國人無法選擇秦國女性,而秦國人在配偶選擇權上更加強勢。

發掘情況表明,劉家台墓地與夏家台墓地造於「白起拔郢」後,是楚人與秦人的合葬墓地,該墓地出土的隨葬器物年代特徵明顯,為考古學文化的斷代分期提供標尺。

另外,葬墓證實,當時秦人在楚地與楚人通婚已成常態,有助了解對那段時間秦楚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