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一水墓發現稀世國寶,考古挖掘時,考古家:請求軍隊支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的兩湖一帶自周代開始便是楚國腹地,儘管兩千多年過去了,這裡的楚文化依舊非常的濃厚,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這一帶發現了很多的楚墓,楚墓中出土的文物使得先秦時代的楚文化再次重現人間。

這一帶的楚墓之所以能保存完好是因為古墓大多數在地下水中,因此逃過了歷代盜墓者的毒手;在諸多考古發現的楚墓中,最著名的一座便是「曾侯乙墓」。

上個世紀70年代,戰國時代的曾侯乙墓被發現之後,立馬獲得了考古挖掘的批准。

但在考古過程中,考古家發現此墓的盜洞無數,便懷疑古墓有可能早已被盜掘一空,甚至有考古家建議終止考古挖掘,因為挖掘一座大型古墓費錢費力,更何況根據考古發現的盜洞,古墓中肯定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文物了。

但負責曾侯乙墓考古挖掘的譚維四認為,無論古墓是否被盜都應該考古挖掘,直到挖掘成功。

事實證明,譚維四領導的考古是正確的,儘管有著諸多盜洞,但對古墓沒有造成致命性威脅,因為古墓早就被地下水浸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水墓」。

考古家在考古清理文物時都需要多台大型抽水機同時工作配合抽水,要是一台機器不給力,地下水會馬上湧出並溢滿,在現代機器配合下考古都如此艱難了,更別說古墓盜墓能夠盜墓這座戰國水墓了。

眾所周知,這座古墓中全都是稀世國寶,出土的15000件文物沒有一件不是珍貴文物,其中有6000多件是青銅器國寶。

世界聞名的曾侯乙編鐘、青銅尊盤、鹿角立鶴、青銅冰鑒等稀世文物皆是出土自該墓。

除了出土這萬件稀世文物之外,曾侯乙墓的結構也驚呆了考古家。

根據考古發現,曾侯乙墓整個槨室由底板、牆板、蓋板共171根巨型長方木鋪墊壘迭而成,使用成材楠木達500立方米,木槨頂面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萬公斤,曾侯乙的棺材足足有7000公斤,另有彩繪陪棺21具。

但在考古挖掘此墓時,考古家就曾招架不住,請求軍隊支援。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的,在1978年考古挖掘此墓發現墓中全是稀世國寶後,當地對古墓的傳說越來越玄乎,認為墓中還有著非常重要的逆天文物。

當時隨州的民眾只有5萬人,但為了目睹墓中文物前來圍觀的群眾就多大2萬人。

開啟曾侯乙主棺時,有數萬人直接衝到考古挖掘區,考古現場保衛,公安、民兵和解放軍組成的人牆屢屢被群眾衝垮。

考古家以及相關領導覺得開棺一事非常的重要,要是因為保護不導致文物被群眾破壞或者搶奪,那就虧大發了。

因而考古家以及相關領導協商後「請求軍隊支援驅離人群」。

最後,空軍直接派出直升機,對民眾聲稱要航拍墓群全景,不得有閒雜人員在場,而後民眾才暫時離開現場。

歡迎各位小夥伴在下方留言討論,想要了解某方面歷史也請留言,小七定會一一拜讀,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小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