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陵墓里可以看到現實版的金縷玉衣,比馬王堆漢墓大18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沿著復興號的旅行還在繼續,我們一路在前行,看過不少美的東西,也看過不少傳奇的東西,從城市建築到古鎮美食,來到揚州的第一站便放到了漢陵苑,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只因對古墓的好奇。

揚州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是於1979年發掘於高郵市高郵湖西新區神居山的一號西漢墓葬,其木梓面積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禮儀的葬禮「黃腸題湊」,並出土金縷玉衣殘片。

初步考證墓主人系西漢廣陵王劉胥夫婦同塋異穴合葬墓。

從踏進漢陵苑開始,這裡似乎並沒有給我什麼特殊的感覺,我如此向旁邊的人說道。

莊嚴與宏偉應該在地下,這可是典型的地下工程,你在上面想看些什麼?青青草原嗎?

於是我有了迫不及待想要進入地下皇陵的衝動,真是即緊張又興奮啊。

揚州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地處揚州瘦西湖漢陵苑蜀岡風景名勝區東部,占地33000平方米,本館地形起伏、林木蔥鬱、建築渾厚,是一座融文物與園林為一體,反映揚州漢代文化、經濟的人文景觀。

屬帝王級的「黃腸題湊」式木槨墓,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是全國罕見的大型墓葬之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陵苑位於揚州市平山堂附近,為天山漢墓漢武帝之子劉胥的墓。

劉胥曾受封廣陵,為第一代廣陵王。

武帝對他一直防範,而武帝死後,他祈禱神靈,對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詛」,事敗被迫自縊。

天山漢墓可能是他的墳冢,原在高郵市天山鎮的神居山。

漢墓博物館氣勢磅礴,它建於山頂之上,巍峨雄偉,從多層台階下仰望,大有帝王陵寢之勢。

拾級而上,兩旁的門闕、主展廳、東西廊房皆為漢式建築,門庭高敞,廊柱質樸,迭梁穿頭,線條簡潔、凝重、雄偉、古樸、粗獷。

漢陵苑主展廳是20多米高的穹頂,地下墓道內是棺廓,墓室龐大,面積達200多平方米。

立體三槨兩棺,南北長13米,東西長11米,槨壁高達4米。

槨的底部以10多米長的楠木拼成,最外槨象一道牆,里外兩層用整個楠木扣成,中填黃柏木,每塊都在0.4米見方,0.9米長左右,黃柏木之間榫鉚嵌合,不用鐵釘,全部嵌在一個框架之中,與整個墓室融為一體,嚴絲合縫,尤其是轉角處更見匠心。

「黃腸題湊」的槨內是一個個裝擺隨葬品的耳室,一個個相聯又相隔,每室皆有門,步入其中,如進迷宮。

該墓雖被人大規模的盜掘,但仍出土大批文物,如銀器、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陶器、木俑、等約有千件之多。

在漢陵墓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這件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

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

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

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這也是現在很多小說裡面會出現的,其採集原由便是來自於這裡。

王后墓是與廣陵王劉胥的陵墓相繼出土的,同屬帝王級的「黃腸題湊」,漢陵苑葬制,同時搬遷到揚州。

王后墓位於廣陵王墓的東側,相距50米。

兩墓東西並列,為同塋異穴式夫妻合葬墓。

王后墓也是以斜坡墓道與地面相連,且十分幽長,體現了女性墓的秀美。

兩側共有八幅精美的漢代漆器圖片,有林間狩獵、金山銀樹、九尾銀狐等,證明了揚州漆器無論是工藝、構思還是用料都獨具匠心。

在最後一代廣陵王劉荊的磚石墓中出土了廣陵玉璽金印一枚,是權利的象徵。

揚州一位詩云:「荒冢年年對夕陽,漢家埋葬廣陵王。

劉荊判跡俱塵土,金印傳名千古長。

陵墓深埋山下25米處,開鑿山石六萬立方。

以斜坡墓道與地面相通,長53米。

整個墓槨南北長16.65米,東西寬14.28米,通高4.5米,面積237平方米,耗費金絲楠木540漢陵苑立方米。

它是由外藏槨、黃腸題湊、正藏槨、中槨、內槨和裡面的雙重套棺梓宮組成的七重葬制。

由此可得知,我們所見不過是漢陵墓的蒼穹一角!千年前的揚州到底有多繁華,從參觀完陵墓出來便一一得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