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落的古國——山西絳縣雎村考古手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段雙龍 王金平
2015年7月,我有幸作為考古隊的一員參與雎村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前期工作證明,該處墓地為一處西周時期墓地,很有可能是在晉南發現的繼「倗」、「霸」之後的又一小封國。
那麼,我們即將碰觸的又會是怎樣一段波瀾壯闊而又不為人知的往昔呢?我們載著這些內心的好奇、激動與憧憬驅車前往墓地所在的絳縣衛莊鎮雎村(圖1)。
圖1 雎村墓地位置圖
絳縣史稱故絳,位於山西省南部。
縣境內東南高峻,西北平緩。
中條山橫亘縣境東南部,境內按澮河水系和涑水河水系分為塬上和塬下兩部分。
雎村,位於絳縣衛莊鎮,西距絳縣縣城約5公里。
東西向的沁東線從雎村南部約3公里處通過,在沁東線路北的義溝橋村往北有一條穿越雎村中部的鄉間道路,沿這條道路經雎村中部往北約500米,就到達了附近海拔較高的台塬地上。
整個區域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南望中條山,西北倚紫金山,西部為一條南北向的深溝,溝內季節性河流自南往北最終流入澮河。
雎村墓地就位於這條河流東側的台塬地上,在河流西側的台塬地上蓋家溝西周墓地遙相呼應。
雎村墓地東部那條穿越雎村中部的鄉間道路繼續往北延伸,在南柳村與曲絳線(曲沃—絳縣公路)相交,沿曲絳線往北5公里後,向西通往曲沃、侯馬,向東北則通往翼城。
一、墓地驚現
2010年3月的清晨,雎村村民在自家的山楂地里發現圓形大坑,疑為盜墓者所為,隨即報告縣文物局,縣文物局及公安局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查看。
同時上報運城市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
運城市政府、絳縣縣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對盜墓活動進行了嚴厲打擊,並抓獲數名盜墓分子,追繳回部分被盜文物。
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被盜墓葬進行初步調查和追繳被盜文物的鑑定,初步判定雎村墓地為一處西周時期墓地(圖2)。
圖2 墓地鳥瞰圖
在巨大利益的誘惑面前,盜墓團伙活動非常猖獗,對絳縣雎村墓地古墓葬日夜覬覦,虎視眈眈。
2013年5月墓地又遭盜掘。
根據山西省文物局《關於絳縣雎村被盜古墓葬保護的意見》,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牽頭,對墓地進行全面考古調查和勘探。
勘探面積7萬平方米。
墓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勘探出遺蹟現象420餘處,其中灰坑20餘座,車馬坑3座,墓葬380餘座。
這樣,我們對雎村墓地的範圍、墓葬數量、方向、大小及分布情況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根據鑽探的數據,201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考古工作站編制了《絳縣雎村墓地考古發掘計劃書》,並上報國家文物局,申請對雎村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
根據國家文物局及省文物局的相關審批文件,從2015年初開始,我們陸續與當地的相關部門及有關人員進行洽談協商,準備對墓地進行發掘。
二、意外事件
2015年7月4日,雎村墓地聯合考古隊正式進駐雎村,開始對墓地進行發掘。
就在我們到達的第二天凌晨三時左右,就發現有盜墓者在墓地範圍內活動。
在2013年鑽探結束後,鑒於盜墓活動的猖獗以及在正式發掘之前尚有一段較長的時間,當地公安部門在墓地附近實施近距離看護,並不定時巡邏,與雎村村民展開聯防。
確定發掘時間後,當地公安部門於2015年7月2日撤離,考古隊的保衛工作人員7月3日開始對墓地進行重點看護,一天24小時輪流值班。
就在我們於2015年7月4日風塵僕僕進駐雎村工地的第二天凌晨三時左右,保衛人員在墓地範圍巡邏時,與出現在墓地範圍之內的兩名陌生人相遇。
保衛人員立即警覺起來,留2人在遠處繼續小心觀察可疑人員的行為,1人隨即打電話向我們及當地文物部門報告。
我們接到通知後立即報警並隨即趕到現場,當地派出所10分鐘之內便趕到,可疑人已然逃遁。
經過現場查看,確有盜墓者在這裡進行勘探活動,保衛人員碰到的應該是在外圍負責望風的人。
鑒於盜墓者的不時滋擾,進駐工地後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予以應對,制定工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安全保障細則,並付諸實施。
在考古工地搭建了保衛工房24小時輪流值班,定時不定時巡邏,工地四周用鐵絲網封閉,並安裝監控裝置和紅外無線報警裝置,在工地四周安裝長明燈確保安全(圖3)。
圖3 考古工地的安全措施
三、滿目瘡痍
按照前期規劃,我們先行發掘大中型墓葬區。
經過探方發掘及擴方,我們在該區域共發現墓葬89座,其中大中型墓葬5座,車馬坑3座。
僅在1800餘平方米的範圍內共發現大大小小的各式盜洞29處,這些盜洞有方形,有圓形,有人工挖掘的,也有用炸藥爆破的,整個大中型墓葬區滿目瘡痍。
更有不可勝數的扎杆孔洞。
由於洛陽鏟在夜晚鑽探時看不到土色,而盜墓者又只能在夜晚活動的局限,盜墓者改進盜墓工具,發明了扎杆。
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細鐵桿向地下壓扎,根據土的軟硬感覺地下的土質。
從盜墓者留下的如此之多的各樣盜洞以及不可計數的扎杆孔洞,可以想像當時盜墓的「盛況」(圖4)。
圖4 扎杆孔洞
除了在地上的瘋狂盜掘,盜墓者更是無孔不入。
20世紀70年代,為灌溉農田,當地政府計劃修建地下水道,將西部河流水源東引,但這條水道的建設也因為種種原因半途作罷,而這條廢棄的地下水道正好經過墓地範圍,給了盜墓者可乘之機。
他們利用這條水道實施非法的盜墓活動,將墓葬中的珍貴文物洗劫一空。
我們清理過的M1052是一座在四角有斜洞的大型墓葬,從地表上看並沒有發現盜洞,我們滿懷希望能從這座墓葬入手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向下發掘至墓室才發現,盜墓者經由墓葬下面的水道然後向上掏挖,已將墓室盜掘一空。
到目前為止,所發掘的大中型墓葬全部被洗劫一空,無一倖免。
其中M1072墓室部分全部遭盜掘,在北部、南部及東部二層台均發現有殉人,在南部二層台西部還出土有十餘件漆盤。
可以想像當時墓葬下葬時規格之高、隨葬品之豐富,但該墓慘遭盜掘,實在令人扼腕痛惜(圖5)。
圖5 慘遭盜掘的M1073
四、允文允武
考古發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具體到墓葬發掘更是如此,尤其是西周墓葬。
因為其年代久遠,當時下葬時的程序煩冗,結構複雜,又要在土中找土,所以要清理一座高質量的西周墓葬,並且把它搞得明明白白,實非易事。
這樣就要求我們的發掘者允文允武,既要有相關的理論知識儲備,又要有一定的田野技術,還能準確描述工作過程及所發現的現象,同時也是最關鍵的要具備一定的品格、意識及職業操守。
首先,關於理論知識儲備。
要想發掘一座墓葬必須具備最基本的對西周墓葬的了解。
這裡存在兩個階段的問題,也是一個完整的從古人建造墓葬到現在我們發掘墓葬的這一很長的時間段內墓葬的整體「人生經歷」。
第一階段是一座西周時期的墓葬是如何形成的,第二階段是從墓葬形成到現在,在這數千年的時間裡,墓葬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需要翻閱大量的當時的有關文獻,並結合我們的實際發掘情況來判斷,這是一個艱難的歷程,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文獻功底。
謝堯亭先生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及研究對西周墓葬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梳理:挖墓坑→挖腰坑→置狗祭祀→鋪設墊木→置「茵」→鋪設槨底板→樹立幫板→槨外填土→槨底板上鋪席(放置墊木)→按習俗擺放隨葬品→置棺→棺蓋上置小件器物→置帷荒→蓋上槨蓋板→鋪蓆子→置隨葬品→舉行儀式→再鋪蓆子→填一層土夯打一層直至墓口。
這裡只做簡單的概括,具體的詳細過程描述可以參看先生的文章及論述。
當然,我們在繼承學習前人的成果並非萬事大吉,也不能亦步亦趨,裹足不前。
畢竟前人亦非古人,沒能親歷當時的整個過程。
所以有些問題需要時刻思考,有些問題亦需要進一步研究。
前人的功夫我們還得下。
關於第二個問題,從墓葬形成到現在,都經歷了什麼?從西周時期的某一天開始,下葬完畢,一切葬儀結束直到現在,歷經數千年之久,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墓葬經歷了自然風雨的侵蝕、塌陷、盜擾、氧化腐朽等一系列的變化,才最後展現到我們面前。
此時,原始的墓葬歷經數千年都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墓葬地表的原始面貌消失破壞殆盡,棺槨塌陷、腐朽,隨葬品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移位、破損,織物等大部分都已面目全非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我們儘量準確把握這些變化,在清理時仔細分辨,捕捉任何有用的信息,耐心處理相關現象,科學採樣,剝繭抽絲,才能使其形成完整的時間鏈條,讓時光倒流,透物見人。
其次,關於田野發掘技術。
在具備了墓葬的基本知識儲備的情況下, 要想準確、全面把握墓葬信息,田野發掘技術至關重要。
從墓口的確定、原始墓壁的尋找、棺槨結構的確定、蓋板的清理、棺室及人骨的清理、其他細節的處理等這些土中找土的艱難工作都有賴於精湛的田野發掘技術(圖6)。
圖6 考古工作有賴於精湛的田野發掘技術
最後,在考古發掘中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一定的品格、意識及職業操守。
田野考古是一項辛苦、煩瑣的工作,有時鑒於工作的需要,考古隊員們常常要夏干三伏冬干三九,不僅要清理,還要仔細記錄、科學採樣,十分繁雜。
這樣的工作性質就要求我們的考古隊員要有或者要在工作中逐漸形成堅毅、忍耐、認真細緻、穩重、踏實的良好品格。
考古發掘意識先行,發掘前就要認識到考古發掘是一項神聖嚴肅的工作,每一座墓葬都是獨一無二的珍貴文物,其一經發掘都是不可逆的。
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在工作中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認真細緻,不敷衍了事。
要樹立精細化發掘的意識,儘可能將每一處細節儘量清理出來。
樹立文物保護的意識,盡最大的可能保持墓葬的原始狀態,盡最大的能力保護出土文物。
五、碩果僅存
經過10個月的努力,我們共清理墓葬90餘座,出土文物600餘件。
墓地特徵明顯:墓葬均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主人以頭向西為主,極個別頭向東、向北,有腰坑、殉人;墓主人葬式以仰身直肢為主,其次為俯身直肢。
在M1052四角發現有斜洞。
從現有的材料看,該處墓地人群單純,應是與天馬—曲村相區別的,屬於以橫水、大河口墓地為代表的文化。
其與絳縣橫水墓地相距僅15公里,且在墓葬特徵方面,如墓葬形制、頭向、葬式、隨葬品及墓葬附近的柱洞、斜洞、腰坑、殉人等方面共性明顯。
而其與無俯身葬、無殉人等現象的大河口墓地則略顯不同(圖7、8)。
圖7 M1072墓壁支護
圖8 人骨鑑定
雎村墓地的發現與發掘,使得晉南地區在倗(絳縣橫水墓地)、霸(翼城大河口墓地)之外又出現了一個區域中心,它的出現,對於西周時期各個區域中心性質及之間的關係研究,如與倗、霸的關係,與晉國的關係,與其他古國及周王室的關係的研究,族群融合以及對西周時期晉南及當時整個社會組織結構的探討與爭論或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目前,發掘工作仍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當中,面對這茫茫古史,我們自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實踐、苦讀文獻、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去不斷接近歷史的真實。
歡迎關注【微絳縣】公眾號:vjiangxian
投稿·爆料·合作:15135043600(微信同號)
一躬一鏟隱風雷 絳縣雎村墓地2016出土器物1500餘件
歡迎關注【微絳縣】公眾號:vjiangxian投稿·爆料·合作:15135043600(微信同號) 2010年3月的清晨,雎村村民在自家的山楂地里發現圓形大坑,疑為盜墓者所為,隨即報告縣文物局,縣文
微信公眾號「文博山西」刊文精選(五):倗國:與兵馬俑齊名的驚世發現
上期提示:與朱元璋一道反元的起義各教派,無不吸收明教的某些教義禮俗,其中也有自命為明教者。但說朱元璋便是明教徒,明朝是明教徒打出來的,國號亦源自明教,缺乏足夠的證據。祆神樓是國內僅存的與祆教有關...
山西又一處封國墓地現真容
6月6日,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獲悉,在發現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9年之後,我省考古工作者終於完成了對現存墓地的挖掘。據統計,共計發掘墓葬2200餘座,出土器物25000餘件組。大河口墓地位...
考古發掘如何判斷墓葬是否被盜?
現在的考古,主動發掘的很少,大多是因為工程建設需要或者在盜墓者先把墓葬盜掘破壞之後,為了避免完全毀壞,才進行搶救性的發掘。考古發掘中,墓葬被盜的情況是很嚴重的。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王侯一級的墓葬9...
絳縣雎村西周墓地 見證失落的戎狄古國
絳縣史稱故絳,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地處太行之末、中條之首,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部,東部與翼城縣毗連,西部和聞喜縣接壤,南跨中條山與垣曲縣相鄰,北部自東向西由翼城、曲沃兩縣和侯馬市環繞。絳縣...
「十墓九空」讓人反思,中國式考古:永遠跟著盜墓走!
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更多古玩圈真實精彩文章等你發現!2009年12月27日,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陽得到考古確認,專家稱,初步鑑定該墓中男性遺骸為曹操本人。令人費解的是,作為支持該墓為曹操墓的六大證據...
霸國驚現世間 傳世文獻毫無記載的西周封國?
歷經前後近兩年的考古,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發掘工作目前已進入尾聲。青銅銘文顯示這個墓地屬於一個此前未被傳世文獻記載的西周封國——霸國。大河口墓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一片兩河交匯形成的三角洲高地上...
為何考古工作者發現的古墓總是被盜掘過?專家說出真相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埋藏於地下的古代遺蹟和古代遺物數不勝數,而這些東西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能夠真實地向我們展現古代文化以及古人的生活場景,讓我們了解過去,而這也是考古的意義所在。為此,國家成...
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2013年度共發掘墓葬12座
近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2013年度陝西考古人員對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進行考古發掘,共發掘西周時期墓葬12座,這是陝西乃至全國商周考古的一個大發現,其成果在推進西周、特別是商末周初階段考...
西周古墓被盜後再次考古,竟再現大批珍貴文物
2007年5月大河口西周基地遭到盜掘後被發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進行了考古勘探和試掘,共試掘了6座墓葬不2008年9月至12月進行了全面普探,通...
考古學家眼中的盜墓:毫無技術含量,本質上是體力活
作者:鄭嘉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的考古工作者,有個大困惑,就是漢墓數量特別多,西漢土坑墓、東漢磚室墓,一挖一大群,然而唐墓特別少,在許多地區只有個位數。漢墓多,唐墓少,安徽、江蘇、山東等地...
揭秘中國古代盜墓的「北派」和「南派」,小小洛陽鏟暗含大秘密
中國古代盛行的厚葬之風使得歷朝歷代的盜墓現象屢禁不止,當然也不乏出於復仇等心理而掘墓。盜墓活動一直以來都充滿了神秘色彩,盜墓者們穿走於亡者的領地,發人冢,掘金寶……所行之事雖被人唾棄,但縱觀從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