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秦釀 出土已「無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法制晚報2018-03-1915:05:55

盛有古酒的銅壺(中)

墓葬發掘中發現的液體,近乳白色,透明純凈,約300毫升

墓葬出土了一柄保存完整的銅劍

資料圖

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崗)秦人愛飲酒?2000多年前古人飲用的酒是什麼樣的?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的發掘結果,其中引人矚目的是在一件密封較好的銅壺裡,發現了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

出土文物260餘件

這批平民墓葬的時間集中在戰國晚期到秦代,儘管多次被盜擾,依然出土了不同材質的文物260餘件,其中引人矚目的是在一件密封較好的銅壺裡,發現了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

銅壺屬於盛儲酒類液體的青銅禮器,按照周禮制度,墓葬中出土的銅壺多與下葬過程中的「獻祭」儀式有關,填埋時也多盛有酒類。

但2000多年前秦人盛放的酒能保存下來實屬「意外」。

主持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介紹說:「銅壺出土時,我們發現口部用植物條綑紮了粗麻布,良好的密封性為保存壺中酒提供了可能。

」銅壺中保存的約300毫升液體,近乳白色,透明純凈。

秦酒為發酵釀造

參與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楊力錚說:「經過相關單位科學檢測,發現液體中含有較高的羥脯氨酸、谷氨酸等胺基酸,屬於酒類物質,類似今天的發酵釀造酒。

」這次酒的發現不僅說明了秦都咸陽的酒業釀造水平,也體現了秦帝國對周禮制度的傳承,對研究秦咸陽城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還注意到,這批墓葬出土的一柄保存完整的銅劍。

通長60厘米的銅劍劍身是中部起脊的八面體造型,近鋒端有明顯束腰,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使用之後在刃部留下的豁口。

銅劍的束腰和八面體劍身使其具有較強殺傷力。

據《史記》記載,為了適應戰爭需要,秦國自簡公六年開始「令吏初帶劍」,次年令「百姓初帶劍」。

從此秦國男子帶劍成為規制。

張楊力錚說,這柄劍的造型是吳越風格,從刃部豁口推測,是經歷血雨腥風的實用武器,也印證了秦人的尚武之風和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

另外,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件罕見的戰國晚期卜甲。

許衛紅認為該發現是「一次奇怪的意外」。

古人以動物的骨、甲製成占卜的器具,根據骨、甲上的「兆紋」判斷事情的凶吉。

考古工作者推測,這座墓葬的主人身份可能是咸陽城內的一位「巫師」級人物。

對話

平民墓中有酒說明國力強 百姓能喝得起酒

本報訊(記者 張恩傑)「這次考古發掘出土的銅壺外形基本是素麵,沒有花紋。

這表明墓主生前身份並不高貴,是很普通的平民。

加之這銅壺裡裝有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雖暫未檢測出是用什麼糧食釀造的,但至少說明當時的秦國國力強盛,人民物質生活比較富裕,普通老百姓喝得起酒。

」今天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楊力錚就日前發掘的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里裝有古酒的銅壺,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說。

對於該古酒有無啥氣味,張楊力錚表示,或許是年代太久遠,酒精味道早已揮發,所以無異味。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是經過科學檢測得來的結果。

十多年前在西安發現的多起類似古酒發掘,則大多是推測的,並沒有經過科學檢測。

所以這次的考古經得起推敲。

」張楊力錚說道。

他還向記者透露,釀酒技術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

近些年中外考古研究機構在西安半坡米家崖遺址發掘的5000年前釀製酒類的陶器,就證實了這一點。

「只是那時的釀酒技術還不成熟,大多是用粟米等純糧食釀製,工序很簡單,所以酒精度數較低。

類似於今天自家釀製的米酒、黃酒。

」張楊力錚如是說。

另據其介紹,早在2003年於西安北郊發掘一座西漢高級貴族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西漢早期青銅器。

其中一個青銅鍾里竟盛滿了50多斤保存完好的西漢美酒,且酒香四溢。

而這次發掘的秦人古酒,則將年代進一步推前,並且是一平民墓葬里發掘的,由此顯得比較稀罕。

我國曾出土過哪些古酒?

◎漢代古酒

2013年,煙臺市考古工作者在煙臺開發區三十里堡漢代墓藏考古發掘中,挖出了一陶罐白酒,距今已經兩千多年。

經檢測,陶罐里的液體,每升的乙醇含量是34毫克。

考古專家稱,初步估算,這「罈子酒」的總量應該在4斤左右。

◎齊醍古酒

2012年7月,在對陝西省寶雞市石鼓山西周貴族墓的發掘過程中,專家在清理一件酒器——青銅卣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其內盛有液體。

經檢測,本次出土的酒液中含有典型葡萄酒的特徵。

經考證,該酒為「齊醍」,而這正是我國對紅酒的最古老的稱呼。

◎西漢古酒

2006年初,安徽省的文物考古專家,在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鋪鎮雙墩村,發現了一座漢代古墓,在這座古墓之中,專家們出土了不少青銅器、木俑和漆器。

其中,在墓中出土的一件西漢酒器中,人們發現了2000年前的西漢古酒。

◎道光廿五貢酒

1996年6月,遼寧道光廿五集團公司老廠搬遷時,發掘出4個道光乙巳年(1845年)的木酒海,內裝原酒4噸。

出土的木酒海和部分原酒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明朝藥酒

1983年5月,明朝溫裕王朱履燾墓中出土了一件青花雙龍搶珠高腰帶蓋梅瓶,瓶蓋被封得嚴嚴實實。

考古工作人員打開瓶蓋後,一股濃郁酒香噴涌而出。

再仔細查看,發現瓶內裝有用白酒浸泡乳鼠的特製酒。

有專家認為,瓶子裡的白酒正是桂林名酒三花酒。

◎遼代高粱酒

著名考古專家馮永謙接受採訪時表示,1974年 ,他親歷瀋陽法庫葉茂台7號遼墓發掘工作時,在7號墓中的一張木桌底下,發現了兩件白瓷壺,其中一件中竟然有液體。

「那個酒顏色是一種特別淡的黃色,很清澈,聞起來沒有什麼味道。

」他說。

經化驗,瓷壺中的液體中含有微量乙醇。

馮永謙說:「考慮當時遼寧地區的農作物,高粱酒的可能性比較大。

◎中山國古酒

197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對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中七汲村的中山國大墓開始挖掘。

墓中出土了19000多件精美銅器、玉器等文物。

研究員還從大墓的東庫和西庫發掘出一些成對的銅酒壺,有的壺內保存著整壺的液體。

當年的主要發掘者之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應祺介紹稱,這些壺帶著蓋子,密封得很好。

一個扁銅壺的蓋子被打開後,飄散出一股帶有黃香蕉蘋果味道的酒香味。

另外一個圓銅壺,壺中液體則散發出帶有奶酸味的酒香。

1978年11月,經鑑定,這兩個壺中液體均含有乙醇,的確是酒,而且可能是奶或糧食釀造成的。

據介紹,這些酒從釀成到今天已經有2300多年了。

本版文(除署名外)/記者 王崗 據新華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