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一農民分到一塊地,從不長莊稼,後發現一大古墓文物太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你發現有這樣一塊土地,就算風調雨順、獨得太陽恩寵,它還是傲嬌得長年不長莊稼。

有可能這不是被造物主遺棄的孽子,而是地下「長」滿了文物。

關中平原就有一塊這樣的土地。

這裡的農民辛苦勞作,終究沒能感動這塊土地,它甚至草都長不出來,這也算是新奇。

經過一個考古專家的查看和研究,發現這塊地里的「莊稼」,都長在了地下,默默成熟,無人收割。

這塊地下滿滿的都是古墓文物。

就是在這裡,偶然地發現了秦公一號大墓。

發現寶藏自然要開掘寶藏。

挖土機向下挖了兩米左右就到了夯土地,這也是斷定地下有古墓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這塊土地的結構和已經發現的兩個盜洞,這位考古學家堅信這是一個年代久遠的墓地,大約是在戰國時期。

隨著挖掘工作的持續,越來越多的人都有些擔心,因為他們已經發現了有七十二個盜洞,這片被盜賊長期光顧的墓地,是否早已經破敗不堪,沒有了寶藏?這是個縈繞在發掘人心中持續不散的疑惑。

這就需要了解下當時的背景,當時沒有所謂的科研經費,所有的挖掘工作,都是自己掏腰包。

挖掘機、貨車、工人……都是自己的錢往下砸,是否能挖到值錢的東西還是他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這群被光顧三百多次的古墓,自然破落不堪,發掘人的心情估計也是如這古墓的樣子,破落蕭瑟吧。

不過終究還是有漏網之魚,這裡還是遺留下來一些文物,比如鐵器、陶具等,算是給這群考古人員頒發一個安慰獎。

功夫還是不負有心人,有一組人員終究發現了點東西,那就是石磬。

石磬是一種用青石製造的古樂器,古文字專家發現它身上的文字,記錄的是秦景公舉行冠禮後的事情,足見它的年代是多麼的久遠。

石磬上的文字,字體為籀文,這個石磬是最早的刻有銘文的樂器,它甚至還能發出悅耳的聲音。

俗氣的說,它相當值錢。

以前人們只能在古書上才能了解春秋時期天子的喪葬,現在卻明明白白地陳列在這裡。

這當然讓人歡欣鼓舞。

這個墓地的主人,就是周朝時期的秦景公。

這也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墓葬。

因為棺槨固定的十分牢靠,四個角也用金屬溶液澆灌加固,所以儘管它很值錢,卻逃過了被盜賊搬走的厄運。

這個秦公一號大墓發掘的過程還真是千曲百折。

不過被發現後,自然成為各種「之最」。

這個墓葬除了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之外,還是殉葬人數最多的,共有186人。

散發著淡黃光芒的柏木棺槨,也是最高級的葬具。

它的墓碑也是最早的刻有銘文的墓碑。

所有的這些都保存完好,這對科研工作帶來了里程碑似的意義。

發掘的意義當然不只為了金錢,而是源於對未知的渴求。

幾千年的文字歷史終究不夠立體。

而對古墓的發掘,是將千年前的歷史赫赫然陳放在當代人們的眼前,似穿越一樣,足夠讓人震驚。

而古墓的保存,古代技藝的高超,都是我們應該研究的範圍。

當然,有些所謂的歷史專家也需要這種古墓的發掘,真的去找點事情做,而不是找點古典文獻截下來幾段開個學堂以示博學。

歷史是藏在大量事實和實物中的,而不是臆想出來的,我們需要去向歷史實物一一垂詢。

所以,發掘出來後也好讓一些專家有文章可寫,確實是好處多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公一號大墓

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墓內186具殉人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