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土文化的根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架破舊的紡車,一個古老的石碾子,一盞發黑的煤油燈……「我們仿佛看到祖輩用勤勞的雙手勞作,它激勵我們刻苦學習、知難而進,把先輩艱苦創業的精神傳承下去。

」14歲的周永安日前在參加山西省臨縣三交鎮綜合文化站青少年「文化記憶、精神傳承」活動後,寫下了這樣的感想。

「鄉村文化記憶」的種子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心中悄然萌發。

2015年5月,山西省啟動「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從全省遴選112個鄉鎮作為首批試點,通過資源調查、分類整理、建立檔案等途徑,保護和展示鄉村文化記錄、文化場所、文化實物等文化資源和文化記憶。

以此為基礎,山西今年再次遴選318個鄉鎮開展第二批試點工作。

「至此,試點總數占到全省鄉鎮總數的1/3,這將完善『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工作機制。

」山西省文化廳廳長張瑞鵬說。

多方聯動「記憶」鄉愁、「網際網路+」「助力」鄉愁、生產性保護「開發」鄉愁,已成為三晉大地的一道亮麗風景。

暮春時節,草長鶯飛。

山西省襄垣縣虒亭鎮一處院落,對聯「尋古蹟訪民俗傳承文脈 說農耕話桑麻記住鄉愁」十分醒目,屋檐左右兩側各掛著代表二十四節氣的紅燈籠,屋內舊農具、老照片等分類錯落擺放,LED射燈、玻璃罩等裝飾一應俱全,圖文資料、電子檔案整齊有序。

在這家虒亭鄉村文化記憶館230餘平方米的空間內,共收集各類文化資源信息4000餘條、實物2000餘件,建有30個村的鄉村文化紙質檔案和資料資料庫,並仍在補充更新。

「我們按照縣城舉龍頭、鄉鎮強龍身、村子舞龍尾工作思路,形成了互為依託、相互連結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鄉鎮文化記憶展覽館——鄉村文化展示館』文化記憶鏈條。

」在虒亭鄉村文化記憶館,襄垣縣縣長鬍三虎指著牆上的村史變遷圖說。

「鄉村文化記憶工程」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省市縣鄉村聯動,山西省文化廳專門印發「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工作方案和工作手冊,以縣級為單位組織推進,將鄉村記憶工程目標任務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併安排扶持;以鄉鎮為依託組織實施,組織所屬行政村認真執行規劃方案,落實工作要求;以行政村為基礎開展工作,對各類物質和非物質的鄉村文化資源進行普查、建檔、展示、利用。

提起武鄉縣李峪村鄉村文化展示館,該村村民王竹紅高興地說:「不同於以前,現在有地方開展活動,還能學技藝、了解村史縣誌,老哥兒幾個可高興了。

」而眼下在總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孝義市非遺體驗館,幾十人圍在一起學習剪紙、麵塑的場景司空見慣。

「我們從小就喜歡麵塑,現在經常來這裡學習製作,所需的面、顏料、工具等由體驗館提供,活動很有意思。

」56歲的張鳳娥表示。

國有史,邑有志。

留得住鄉愁、記得住鄉音,關係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人文關懷和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

怎樣使青少年等群體對對此感興趣是一項重要課題,而藉助「網際網路+」是一個好抓手。

晉中市依託網站開展網絡數字「非遺體驗館」,讓社會大眾足不出戶便捷參與導覽、資料搜錄、知識連結、學術探討等網絡虛擬體驗活動,並開設了鄉村文化記憶專區。

襄垣縣2015年3月開通「文化襄垣」微信公眾號,對全縣1080個村莊進行記錄、拍攝,全方位、立體式推介襄垣鄉土文化。

該微信公眾號開通至今,共編髮鄉土文化微信120餘期,點擊量突破30萬人次。

襄垣縣還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襄垣鼓書中精選曲目,將其以動漫形式呈現,深受青少年歡迎。

傳統技藝等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特色鮮明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如何開發利用,怎樣創新發展、傳承有序,使老百姓可看可學,這曾是擺在山西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鄉村文化記憶工程」似乎讓這道難題有了初解。

長治市非遺體驗館實行無假日對外免費開放,將活動空間延伸到館前廣場,石磨石碾、老街台門、窯洞土炕等地方文化元素集中在館內外,春節年俗體驗,婦女節女紅展示,重陽節開展家訓講演……非遺在這裡活起來。

芮城縣將「鄉村文化記憶工程」與「一村一品」創建工作相結合,大力發展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傳統布扎、桃木雕刻、剪紙製作已成規模。

襄垣縣以省級非遺項目襄子老粗布手工製作技藝為基礎,建立生產性保護基地,扶持襄子老粗布有限公司,成為集生產銷售、展覽收藏、研發培訓、旅遊觀賞、文化傳播於一體的多功能文化產業創意園區,以「公司+農戶」經營模式,走原生態純手工家紡生產之路,年銷售收入達到近億元。

根據民俗資源豐厚、歷史古蹟眾多的實際,平遙縣東泉鎮啟動了打造民俗體驗、林區休閒、紅色鄉村旅遊帶計劃,鄉村文化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內核。

孝義非遺體驗館每年分傳統技藝、傳統戲劇、傳統民俗三大類開展評比活動,通過設立優秀民間藝人獎、帶徒傳藝獎和學藝有成獎,對傳承人及弟子發放補助資金,非遺保護傳承的效果立竿見影。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廣大基層農村提供什麼、提供多少、由誰提供,農村文化站的作用關鍵。

把『鄉村文化記憶工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有利於切實解決農村文化站無場地、無設備、無人員、無活動等空殼化問題,意義重大。

」張瑞鵬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復明在晉中調研

中國廉政建設網山西訊(記者:李興明)1月23日,副省長張復明赴晉中市太谷縣、平遙縣就「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工作進行調研。 張復明強調,要把「鄉村文化記憶工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村落保護、「...

山西千年古城種「文化之樹」結碩果

中新網長治8月22日電 (劉小紅 連莉娜)面對著多年積累的「一煤獨大」結構性矛盾,山西正在積極地轉型。作為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縣域、有著千年歷史,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隸屬於長治市的古縣城——襄垣縣正在...

襄垣縣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原標題:襄垣縣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有聲有色一架破舊的紡車,一台古老的石碾子,一把現做的虒亭拉麵,一段連說帶唱的襄垣鼓書……在襄垣縣,不論是在縣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還是在虒亭鎮文化記憶展覽館,都...

山西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留住鄉土文化的根脈

一架破舊的紡車,一台古老的石碾子,一盞發黑的煤油燈……「我們仿佛看到了祖輩們勤勞的雙手,辛勤的勞作,它激勵著我們刻苦學習,知難而進,把先輩們艱苦創業的精神傳承下去。」14歲的周永安在參加完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