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俠史論》:「聶隱娘」們的文化考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汪涌豪的《中國遊俠史論》本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已是該書第四次修訂再版。

今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還將陸續推出「遊俠系列」《中國遊仙文化》和《俠的人格與世界》。

「遊俠」為何?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可能是人們對「俠」的最普遍理解。

去年,台灣導演侯孝賢從漢傳奇中擷出《聶隱娘》一篇拍出了《刺客聶隱娘》,舒淇飾演的「聶隱娘」亦是俠的一種呈現。

汪涌豪認為,按通常理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俠,仗義疏財、賑窮周急也是俠,但作為中國古代特殊的社會人群,遊俠有著更複雜的面貌,要定義準確,既需結合其崛起之初的具體構成,又須兼顧其後不同時代的發展變化。

《中國遊俠史論》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系統性研究。

該書共分緒論和8個章節,依託大量史料,運用社會史研究方法,對中國古代遊俠的發生髮展歷史做了全面考察,並對遊俠集團構成、社會關係、活動方式和人格特製的分析,對俠的存在及其對古代社會結構和組織形式的多重影響,展開細緻深入的探究。

遊俠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從未被統治集團認可過,也很少得到主流文化的整體性肯定。

但社會上的廣大人群憑著樸素的知覺與經驗,都覺得其可敬可愛,甚而忽視其有可畏可怖的另一面,多少是因為司馬遷那句不止說過一次的話:「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

在汪涌豪看來,中國傳統文化存在由追求溫雅而趨於文弱,追求謹重而趨於保守,追求自我人格完善而趨於利群意識淡薄的弱點,遊俠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正照亮了這種文化的短板,也是對這種傳統的匡補與救贖。

近10年來,中國社會急劇轉型,表現在文化上,是新媒體挾資本力量迅速崛起。

儘管如此,國人對俠及俠人格的嚮慕並無少見。

相反,承上世紀武俠文學復甦和如今網絡「新武俠」的繁榮,陣勢更大。

在這個全新變化的時代,什麼才是對俠及俠人格最適切的尊崇?排開重氣輕死、任張聲勢的另一面,遊俠的人格與精神,應該仍對當代人的人格建構乃至文化建造有借鑑意義。

這或是《中國遊俠史論》作為一部嚴肅學術著作多年長銷的基礎和原因所在。

《中國遊俠史論》 汪涌豪 著

檢視傳統社會的邊緣群體

審思中國文化的叛逆精神

依託大量史料,運用社會史研究的方法,對中國古代遊俠的發生髮展歷史全面系統的考察。

對遊俠集團構成、社會關係、活動方式和人格特製的分析,對俠的存在及其對古代社會結構和組織形式的多重影響,也有細緻深入的展開。

《中國遊仙文化》 汪涌豪 俞灝敏 著

檢視傳統社會的超越理想

審思中國文化的引以精神

綜合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彼此消長,對傳統遊仙文化從觀念形成到表現形態,做了深入細緻的論述。

對社會各階層在接受他道思想和遊仙活動中所體現出的生活理想和生命訴求,以及這種理想訴求背後所蘊蓄的精神價值,也給予了準確生動的暢明。

《俠的人格與世界》 汪涌豪 陳廣宏 著

尋繹絕棄庸常的卓犖人格

洗髮邁越千古的自由意志

在扼要介紹遊俠的緣起、發展與衰亡基礎上,著重從地域民俗學、文化人類學角度,對中國古代歷史上這一特殊人群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徵做了比較全面系統的清理,由此,對其人格構成的方方面面,以及這種特殊人格的形成原因、正面與負面的影響,作了深入詳明的論列。

(題圖來源:網絡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遊俠史論》

汪涌豪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 本書系復旦大學教授汪涌豪先生所撰寫的文學文化史專著。本書共分緒論和八個章節,依託大量史料,運用社會史研究的方法,對中國古代遊俠的發生髮展歷史做了全面系統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