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下還需要名人故居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位於北京東堂子胡同的「蔡元培故居」是東城區的文物保護單位,幾年來一直在修繕,但總的看來,進展並不能令人滿意。

不僅如此,現在的「蔡元培故居」住進一批又一批的市民,似乎修繕故居只是裝點門面,其所具有的人文價值無足輕重。

「蔡孑民先生的故居如此,一些歷經滄桑的名人故居已蕩然無存,令人痛惜那。

我們真的不需要名人故居了嗎?

名人故居集建築、人文和文物價值於一身,是名城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精髓之處,更是城市文脈的點睛之筆,具有豐沛的底蘊和永恆的魅力,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民族精神的結晶,是最值得珍惜的建築。

具有如此重要意義的名人故居應該得到充分的保護才對,但是,我們看見的事實並非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初衷,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呢?「市場經濟了,一切都應該按照市場的運作方法來對待,名人故居能夠解決什麼?就業?不行!效益創造?也不行!既然如此,給市民租住不是更合適嗎?」確實,名人故居不能解決市場經濟更深層面的問題,難道我們就不需要對名人思想的一種觸摸和追憶了嗎?名人故居的存在價值就在於讓我們超越時空界限與名人相逢的一種不可缺少的載體,它會比書本的文字記錄更具體,更真實、更生動。

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得更開些,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與名人的接觸,還有與名人生活時代綜合背景的切片接觸。

名人是芸芸眾生的傑出代表者,是名人所處時代的精神坐標和風向標。

他(她)們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甚至對人類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理當受到人們的尊崇。

這種尊崇,不僅是對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對後來者的無形鼓勵。

「德行天下,懿志華夏,人文精神,允公允華,」不是有人在「蔡元培故居」留言薄上寫下這樣的文字嗎?

看來,我們不但需要名人故居,而且還需要好好保護名人故居。

城市的魅力和品質決不在奇形怪狀的建築、車水馬龍的大街、五光十色的彩燈上和不倫不類的時尚公園,而在於有無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氤氳的文化氣息。

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座城市就沒有厚重的活力,就沒有長久的吸引力,就沒有精神上的凝聚力,這座城市的人們就沒有可以皈依的精神家園,就會缺乏不懈的原動力,而整座城市的精神內涵就顯得浮躁和蒼白。

能否保護好名人故居(或者其他文物建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宣教功能,反映的是這座城市的整體文化水準和公民素質。

切實做好保護好名人故居,是文物工作者和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在這方面,以「文化名城」著稱的北京豈能讓人詬病?!

每條留言裡都藏著一個扎心的故事

- 完 -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 | 17600660653

▼點個讚再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物保護」豈能「一掛了之」

近日,記者來到北京譚嗣同故居走訪,發現已成為附近居民口中的大雜院,破敗不堪,其中私搭亂建的小房子都成為一些租房人眼中的「緊俏貨」。院門口有一塊「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顯示在1986年,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