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秦始皇的寶貝沒有拿出來展覽? | 兵馬俑4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坑只是秦始皇為自己修建的眾多陪葬坑中的一處。
你知道他老人家修了多少陪葬坑嗎?已經發現的就超過180座!此外還有數百座陪葬墓和數百萬平方米的陵寢建築基址!
只可惜,秦陵絕大多數陪葬坑並不對外開放,絕大多數出土文物普通觀眾根本無法見到——就連我也沒見過!這些文物要麼只在臨時展覽中露面,要麼根本就沒離開過實驗室和庫房。
所以,小拙特別奉上資料圖片,幫大家彌補遺憾,開開眼界!
一,石甲冑坑
石甲
石甲冑坑是秦始皇在陰間的武器庫。
「甲」是指鎧甲,「胄」(音皺)意為頭盔。
這裡出土的甲衣全部為真人用品大小,甲片全部用青石製作而成,再用扁銅絲連綴起來,簡直可以直接穿在身上。
商周時期的甲冑多為皮質,也有銅質和鐵質甲冑,但絕少出現石甲冑,原因顯而易見:太沉。
所以石甲冑很可能只是陪葬用的明器。
石胄
石甲冑坑的精華當屬這種防護嚴密的頭盔。
它仿造鐵質頭盔的樣式,將整個頭部和頸部包裹起來,只露出眼睛和鼻子,可謂戒備森嚴。
最令人驚嘆的是,為達到貼合頭部的效果,每一塊甲片的弧度竟然都不一樣!
製作石甲冑的工作量是驚人的。
有專家推算,一套甲衣大約要用六七百塊甲片,以每人每天工作八小時計算(雖說秦始皇不太可能是個不愛加班的好老闆),製作完成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那麼,石甲冑坑裡有多少套甲衣呢?
從1998年到1999年,考古工作者嘗試發掘了145平米麵積,發掘出87套石鎧甲和43件石頭盔。
這一發掘面積僅占石甲冑坑總面積的百分之一——你沒看錯,是百分之一!整個石甲冑坑的甲片總規模應該在500萬塊以上!
石甲冑坑發掘現場
考古工作者的工作量同樣非常恐怖。
埋藏兩千年後,連綴甲片的扁銅絲依然保持原狀根本是不可能的!考古隊員要將500萬塊甲片按照原來的連綴方式復原成一套套甲衣,還真是要費一番工夫啊。
修復中的鎧甲。
每一塊甲片都有獨立的編號
二,青銅水禽坑
青銅水禽坑的面積不算大,不足一千平米,但埋藏的文物匪夷所思:46隻青銅水鳥,都跟活物一般大。
青銅天鵝
青銅鳧雁
其中最精美的當屬青銅鶴。
鶴脖子直徑僅有2厘米,工藝要求極高。
長喙之間竟有一隻掙扎的小蟲,極其生動傳神。
眼部彩繪尚未褪去,至今神采不減。
如果坑裡只埋了水鳥,你會以為這是秦始皇準備的陰間動物園。
但一同出土的還有15件姿態詭異的陶俑。
上一期講過,兵馬俑坑迄今出土的所有人形陶俑都是軍人,也就是兵俑。
但秦始皇陵其他陪葬坑同樣出土過人形俑,他們的身份就不全是軍人了,比如青銅水禽坑的這一件:
他的姿勢很奇怪:雙膝跪地,高舉右手,手中似乎曾握有某種物品。
他在幹嘛呢?
考古隊員從坑內出土的樂器配件上找到了線索。
中國古代樂器多用木料製作,容易腐爛,但骨質、金屬質地的配件和演奏工具往往能夠保存下來。
專家因此認為,坑內的陶俑是秦始皇的樂師兼馴獸師,他們的工作是用音樂來馴化水禽——莫非音樂一響,鳥兒就會拍翅膀跳舞?!
所以,上面這件秦俑很可能手握器具,正在敲鼓或者敲鐘。
這件秦俑的姿勢同樣令人費解。
他兩腳前伸,臀部直接著地。
這樣的坐姿如今很普遍,但在秦代實在不堪入目——那會兒還不流行穿內褲吶!
當時最正經的坐姿是跪坐,也叫跽坐(音記坐)。
像這樣兩腿前伸的做法叫做箕踞(音基據),也就是坐成簸箕的樣子。
說起歷史上靠這種坐姿出名的人物,就不得不提到荊軻了。
據說他在刺殺還沒自稱皇帝的秦王嬴政時,被嬴政刺中一劍,左腿斷了,知道大勢已去,於是衝著秦王擺出箕踞的樣子,表示怠慢。
秦俑箕踞顯然不可能為了表示怠慢,有人覺得他是在划船。
在養水鳥的地方划船也說得過去,至於和演奏音樂有什麼關係就不知道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青銅天鵝、青銅鳧雁和「划船俑」已經有了自己的常設展位,但不在秦陵景區,而是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陝西古代文明》展。
至於造型精妙的青銅鶴和它嘴裡的那條小蟲,觀眾還是需要等到臨時展覽才能看到。
三,百戲俑坑
百戲俑坑的面積也不算大,不足一千平米,埋藏的文物同樣堪稱神奇,雖然以陶俑為主,但和你知道的兵馬俑差別很大。
這裡的秦俑幾乎個個光膀子、穿短裙(你沒看錯,不是短褲),擺出各種奇特造型。
他們顯然不是軍人,而是為秦始皇表演節目的藝人。
秦漢時期流行各種說唱、雜技表演,統稱為「百戲」,這些陶俑就是奇特的百戲俑。
這位雖然缺失左臂和左腿,但表情仍不失冷靜。
他高舉右手,伸出食指,有沒有讓你想起《雅典學院》里的柏拉圖?
拉斐爾《雅典學院》壁畫中的柏拉圖,梵蒂岡博物館
只不過秦俑無心向你展示上天的啟示,他只是在表演節目而已。
專家在他的食指頂部發現一個小洞,猜測可以插入木棍之類的工具,表演頂盤子之類的雜技。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頂盤哥」的小腿曲線是相當優美啊,再次讚嘆工匠的高超技藝:
也不是所有百戲俑都光著膀子,比如下面這位小哥,他的上衣有許多圓形泡釘,而且衣服開口在背部,這在秦陵陶俑當中是獨一無二的。
為什麼要穿這樣的衣服,專家還沒有定論。
泡釘之間的神秘圖案
除了表演節目的陶俑,百戲俑坑還出土了表演道具,比如這件「天下第一秦鼎」:
這件鼎的口徑約有70厘米,重達212公斤,是迄今發現的所有秦鼎中體量最大的一個。
鼎可以用來表演什麼節目呢?當然是著名的扛鼎!
「扛」在這裡讀作「剛」,意思是雙手托舉,扛鼎自然就是古代的舉重運動。
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是「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可見項羽真是位大力神啊。
那麼給秦始皇表演扛鼎的是誰呢?專家覺得下面這位的可能性最大。
只見他左手攥緊裙帶(別忘了他們穿的是短裙,不是短褲),右臂高舉過頭,恐怕就是在表演單手扛鼎!
與石甲冑坑和青銅水禽坑不同的是,百戲俑坑已經對外開放了。
只是文物修復工作遠未結束,在出土的約30件百戲俑當中,只有兩件長期對公眾展出。
不過,修復工作區和參觀區只隔了一道玻璃牆,最原生態的考古實驗室原來是這個樣子:
秦始皇陵180多個陪葬坑可謂花樣百出,讓人眼花繚亂。
出土的文物精品數不勝數,再比如:
珍禽異獸坑出土的陶棺,用來存放珍禽異獸的骨骼。
不是青銅模型,是真的動物的骨骼
馬廄坑出土的圉(音語)人俑,也就是養馬官、弼馬溫
銅車馬坑出土的兩套銅車馬是整個秦陵僅有的一套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珍貴程度超過所有的兵馬俑,大家可以在文物陳列廳見到它們。
但車廂里的彩繪青銅兵器是不展出的,比如青銅盾牌和箭匣:
繼續列舉下去,恐怕一年時間也說不完秦陵的精華!經過短短四期文章的介紹,你是不是已經對兵馬俑和其他秦陵文物有了全新的認識!
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堪稱中國最「老牌」的景點之一。
這裡早在1979年就對外開放了,擁有從國保單位到世界遺產等諸多頭銜,不需要做任何廣告就能每年吸引500萬中外遊客前來參觀!
與此同時,秦陵景區又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景點。
不要忘了,還有6000件兵馬俑沒有發掘,還有上百座陪葬坑沒有對外開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院多館」的秦陵景區將會呈現更多驚喜和震撼,呈現更多——你沒見過的兵馬俑!【兵馬俑篇完】
守護秦皇兩千載的秦陵封土
【小貼士】本系列文章部分圖片選自《秦始皇帝陵》和《真彩秦俑》兩本書。
這兩本書圖文並茂、淺顯易懂,除了小貴以外沒有任何缺點~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一起去逛博物館」
揭開秦陵兵馬俑第三次發掘成果中隱藏的秘密
一號兵馬俑坑遺址大廳,1976年開始動工修建,1979年10月1日建成並對外開放。大廳為拱形鋼架結構,東西長230米,南北寬70米,廳頂距俑坑底部高22米,總建築面積16000餘平方米。把一號兵...
秦始皇陵地下「軍備庫」曝光 秦始皇陵不被挖掘的4大理由
秦始皇陵地下「軍備庫」曝光,秦始皇陵不被挖掘的4大理由?秦始皇陵自從1974年被發現到現在,考古工作一直沒有停止也不斷有新的發現。最近,編號為「K9801」,面積13000多平米的一個陪葬坑正在...
焚毀秦始皇兵馬俑的人真的是項羽?
2009年6月,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開始,經過三年的艱苦發掘,6月9日,秦始皇帝陵對外公布了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大量陶俑「身著」彩繪,發現兵馬俑被焚燒痕跡,首次發現戰車上有「盾」、戰車不同部位...
一周一處好風光——兵馬俑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位於今西安市臨潼區,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先後有200多位國家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