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省道沿線搶救性發掘春秋時期土墩墓取得階段性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搶救性發掘 ,在265省道沿線金壇境內進行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十餘處古墩墓、明清窯址和六朝墓葬近日陸續出土。

5月18日上午,位於金壇區薛埠鎮的「立夫路土墩墓群」,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3號墓發掘到了關鍵階段,主墓的封土已經露出。

江蘇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周潤墾表示:「現在目前是清理外圍,因為一墩多墓嘛,需要一層一層往下做。

土墩墓是江南地區青銅時代特有的墓葬形式,墓穴不是藏於地下,而是從地面築起高大土堆埋於其中,極具江南土著文化特色,在這次考古中,發掘出一些結構相當複雜的土墩墓。

江蘇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曹軍告訴記者:「這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向心型結構的土墩墓,所有外圍墓都朝向這個土墩的中心,而土墩的中心又恰好是主墓的位置,可能是家族中的一個長者,應該是一個家族式的墓葬。

根據現場記者報導,這是一個已經清理完畢的墓穴,很多隨葬的陶器露出來了,據考古人員說是屬於這種硬陶材質的,但是像這種可以看到明顯泛出青釉顏色的,是屬於土墩墓隨葬品中比較精美的原始瓷器。

周潤墾告訴記者,原始瓷對土質的要求,對釉色的要求都不一樣,所以有原始瓷說明墓葬的規格還是比較高的。

目前這座向心型結構的土墩墓已經發掘出7處墓穴、11處器物群,以及一處極為少見的祭祀平台,現場器物判斷屬於春秋中期,隨著主墓發掘階段開始,不排除有更早期器物出土。

周潤墾說:「對我們研究商周時期這段歷史,包括當地的葬俗、葬制、社會結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無可取代的考古資料。

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周曉東表示,以這一次考古為起點,進一步加強常州地區地下文物的保護,劃定重要的地下文物保護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淅川縣發掘120座墓葬展現丹江口庫區楚漢文化

近日,淅川縣丹江口庫區消落區發掘墓葬120餘座,出土陶器、鐵器、銅器、石器、銀器等一批珍貴文物。今年5月,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委託,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丹江口庫區消落區葛家...

湘湖考古再次發現春秋「土墩墓」

考古人員在湘湖再次發現春秋「土墩墓」在湘湖區域,商周至春秋時期遺存屢有發現。近日,蕭山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又在此地發現一處2500多歲「高齡」的春秋土墩墓,並出土大量隨葬器物,對於研究與蕭山「越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