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中宗教界的文化自覺與擔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年來,重慶華岩寺在積極參與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同時,也在宗教文物保護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很好的經驗,充分體現了宗教界對文物保護的文化自覺與擔當。
一、考察緣由
巴渝地區佛教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兼之處在古南方絲綢之路的節點上。
從歷史來看,兩晉後,長江中下游地區佛教得到迅速發展,與該區域水路聯繫緊密的巴渝地區佛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隋唐以降,巴渝地區的佛教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以大足石刻為代表的佛教造像,成為巴渝佛教的重要特徵。
明末清初,禪宗大師破山海明在梁山雙桂堂高樹法幢,巴渝地區佛教再次出現新氣象。
縱觀巴渝佛教發展史,巴渝大地,古剎林立,香火旺盛,佛寺作為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載體,隨著時間的流逝,大都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僅存的遺蹟也毀壞不堪或將消亡殆盡。
為摸清現存巴渝地區佛教遺蹟情況和保存現狀,2012年6月,重慶華岩寺方丈道堅法師本著對佛教文物保護的文化自覺,在中國佛教界率先成立了佛教遺蹟考察組,旨在對重慶市範圍內的佛教遺蹟進行一次全面普查。
考察組分設野外考察組和資料整理組,並自籌數十萬元資金購置了越野車、筆記本電腦、數位相機、攝影器材等野外考察設備。
二、考察步驟
自東漢末年巴渝地區合州龍游山始建華嚴寺至今已1800多年,從目前傳世的史料和考古資料來看,僅在今天重慶市範圍內的佛寺就達3000座以上。
因此,要考察時間跨度長達上千年的各個時期佛教遺蹟,必須掌握科學方法,循序漸進,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
簡言之,華岩寺佛教遺蹟考察主要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步,查史。
即在對某區域內佛教遺蹟開展考察之前,首先要廣泛查閱該區域的方誌和佛教遺蹟考古資料等。
如,縣誌、鄉土志、寺觀志、山川志等,此舉為開展佛教遺蹟考察指明方向;第二步,訪談。
尋找當地鄉民與知情人士,了解與當地佛教有關的所有事項。
如以前寺院的建築、名人、故事、香火以及在當地的影響等,均記錄備案,既為田野考察打下基礎,也搜集了豐富的口述資料;第三步,拍照。
凡是在考察現場發現有廟宇、礎基、僧墓、碑碣等與佛教有關的蛛絲馬跡,均拍照留存;第四步,測量。
現存的遺蹟大多殘垣頹壁,測量出原有的寺院規模、殿堂架構、院落結構,對於碑碣、骨塔、佛像、石雕等,均測量記錄在案;第五步,拓片。
只要發現碑刻上有尚可閱讀的文字、圖像,均當場拓印。
經過以上五個步驟,考察組可以儘可能多地搜集到佛教遺蹟的信息,並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形成巴渝地區佛教遺蹟資料庫。
三、考察成果
自2012年起,華岩寺佛教遺蹟考察組對重慶市範圍內的佛教遺蹟進行系統考察。
截至目前,已考察了南川、綦江、九龍坡、巴南、璧山、萬盛、長壽、奉節、忠縣、彭水等十多個區縣,涉及1300多座寺廟,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也產生了一批巴渝佛教文化最新研究成果。
建立佛教遺蹟資料庫。
佛教遺蹟野外考察完畢後,考察組將搜集到的佛教遺蹟第一手資料交由資料整理組進行分析整理,分編成照片類、拓片類、測量數據類、口述文字類等專題,並將數字化的考察資料建成巴渝地區佛教遺蹟資料庫。
截至目前,製作碑文拓片1200多幅,拍攝廟宇、佛像、石雕等照片數十萬張,記錄鄉民口述文字上百萬字。
其中,南川,尋訪寺廟80餘座,拓片170餘幅;綦江,尋訪寺廟80餘座,拓片150餘幅;萬盛,尋訪寺廟30餘座,拓片40餘幅;九龍坡區,尋訪寺廟50餘座,拓片100餘幅;雙桂堂,拓片90餘幅;巴南區,尋訪寺廟230餘座,拓片220餘幅;璧山,尋訪寺廟200餘座,拓片110餘幅;金佛山,拓片
50 余幅;長壽,尋訪寺廟260餘座,拓片80餘幅;奉節,尋訪寺廟120 余座,拓片130餘幅;彭水,尋訪寺廟270 余座,拓片100餘幅。
此外,還有數量眾多的考察資料正在整理中,隨著華岩寺佛教遺蹟考察工作的深入開展,將會有更多的佛教遺蹟考察數據不斷地充實到資料庫中。
出版佛教遺蹟考察成果。
佛教遺蹟資料庫建立後,如何將這些數字化成果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使之最大限度地服務科研和社會,是華岩寺佛教遺蹟考察團隊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對此,華岩寺方丈道堅法師帶領研究團隊,以佛教遺蹟考察資料為基礎,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先後出版了《南川金佛山佛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九龍佛緣——九龍坡佛教遺址碑拓輯錄》(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巴國佛蹤——巴南區佛教遺址碑拓輯錄(上)》(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等著述,不僅為巴渝佛教聖地留下了寶貴的記錄,也為地方佛教、地方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更啟示地方文化的未來發展。
舉辦佛教遺蹟拓片展。
在深入分析研究佛教遺蹟考察資料的同時,佛教遺蹟考察組也十分注重對佛教遺蹟考察資料的綜合利用,即根據考察中製作的1100多幅各個區域的佛教遺蹟的拓片主題,策劃舉辦佛教遺蹟拓片展,供社會公眾免費觀展,真正實現文化惠民。
自2012年10月以來,華岩寺先後舉辦「佛國尋蹤——
南川佛教遺址拓片展」「佛在南州——綦江古劍山拓片展」「九龍坡佛教遺址拓片展」「石林佛光——萬盛區佛教遺址拓片展」「巴縣靈蹤·佛教遺址拓片展」等。
展覽內容涉及碑文、建築、雕塑、字畫等,時間跨度上追溯到明代早期下延至民國。
全面展示了獨具巴渝地域特色的佛教文化魅力,吸引了更多的有識之士投入到佛教遺蹟搶救、整理、宣傳、研究工作中來,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儘管宗教界參與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但是仍有大量的宗教遺蹟游離在文物普查之外。
在此背景下,重慶華岩寺秉持宗教文物保護的文化自覺,設立專項,將宗教精神、專業知識、人力資源和資金優勢結合起來,對重慶市範圍內的佛教遺蹟進行全面普查。
試想,如果宗教界都能本著這樣的文化自覺,將本地區、本宗教的文物,甚至將本團體內的宗教文物毫無保留地做一次全面的清理普查,並將普查成果整理出版,將極大地豐富地方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