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青銅器種類繁多,名字多是偏僻字下面青銅器名字你都認識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8 商代的青銅器種類常見的按照用途分為禮器、樂器、工具、兵器、車馬器。

禮器是商王是商王和貴族用來舉行宴會、祭祀等重大儀式的器物,使身份等級和地位的標誌,禮器使青銅器的大宗,歷代出圖的青銅器已經達到千件之多,這是青銅鼎。

青銅炊器。

平沿外折,雙立耳微向外撇,圓底,獸蹄足,鼎高58.5厘米,口徑29.4厘米,腹徑11.5厘米,重6.2公斤,耳內面飾竊曲紋,外飾兩周空心連珠紋,腹部飾一周。

2/18青銅鬲(lì), 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飲食器具形。

(用作國名和姓時念gé)鬲作為一種漢族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制鬲和青銅鬲。

青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製成的。

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

青銅鬲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

3/18 青銅甗(yǎn)古代漢族的飪食器和禮器。

流行於商至漢代,造型分上下兩部分。

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稱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於代出圖的青銅器已經達到千件之多,這是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間可燒火加熱。

4/18 青銅卣(yǒu)是古代盛酒器,商代及西周時期比較盛行。

此卣蓋內和器底皆有十字銘文「公作寶尊彝,其孫子永用」,表明此器作器者名叫「公」。

5/18 青銅簋(guǐ),是盛放已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很似現在的飯碗。

其基本形制為敞口,圓腹,圈足,無耳或二耳。

但在不同的時期又出現和流行過三耳簋、方簋、弇口簋、四耳簋、方座簋、三足簋等。

簋是重要的禮器,在商周時代它同樣是象徵貴族身份高低的指示物。

據《禮記》記載和考古發現證明,簋是以偶數組合與奇數的列鼎配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6/18青銅罍(léi)是漢族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

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

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青銅或陶製成。

7/18青銅方彝是古代祭祀神靈和祖先的重要禮器,它的用途一般認為是盛酒器。

彝,青銅禮器的通稱。

在古籍中未見以方彝為禮器的名稱,宋人以這類器型作方形而名之。

郭璞註:「皆盛酒尊,彝其總名」。

青銅方形彝與青銅方形尊雖有相似,不同的是尊敞口,方彝為直口,而且有蓋,形體略呈長方形。

8/18青銅瓿(bù)是漢族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

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

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青銅

9/18青銅觶(zhì)是中國古代漢族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

流行於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商朝時,觶為小瓶形狀,大多有蓋子,圓腹,侈口,圈足。

西周時,出現方柱形的觶。

春秋時,觶演變成長身,形狀像觚。

10/18 青銅觚(gū),古代酒器,青銅製,盛行於中國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

11/18青銅觥(gōng)盛酒器。

觥蓋前端為一昂首而出的獸首,後端作牛首形,中脊為一小龍,前端獸耳後部各有一小蛇。

器身周體飾鳳紋,主鳳特大,長尾逶迤,形態優雅。

整器裝飾手法純熟靈巧,是商代晚期中較為獨特的作品。

12/18青銅爵 .飲酒器和禮器。

流行於夏商周時期,作用相當於酒杯。

圓腹,也有個別方腹,一側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後部有尖狀尾,流與口之間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個錐狀長足。

夏代爵胎體輕薄,製作粗糙;橢圓形器身,流長而狹,短尾,流口間多不設柱,平底,一般沒有銘文和花紋,偶見有連珠紋者。

商早期流與口之間開始出現短柱,下腹部中空;有的透鏤有圓孔,以便溫酒加火時透風。

13/18青銅盉(hé).盉是漢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

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

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

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

14/18青銅斝(jiǎ).斝是古代中國先民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

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

15/18青銅角,飲酒器。

流行於夏商周時期。

是下級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行於夏商周時期,出土數量很少。

器物造型與爵相似,不同之處是口沿無柱,流變形成與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狀。

多有蓋,有的蓋做成禽鳥展翅飛翔狀,非常美觀。

傳世有一件角的杯體中有一管狀流,形制和二里頭文化時期的陶角相似,可以認為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角。

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有蓋。

西周中期以後,角便不復存在。

16/18青銅盤,盛放物品的扁而淺的用具。

17/18青銅盂。

盂是古代漢族的一種盛液體的器皿。

18/18青銅尊。

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紀-前13世紀) 這件尊口部侈大,超過肩徑,肩部豐圓突起,圈足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見的式樣。

此尊的肩部有三個犧首,體現了商代中期鑄造技術的發展。

肩腹部獸面紋精麗工整,結構緊密,獸目及軀體上與方整齊排列的羽狀紋飾更見綿密精細的氣質。

但整個圖象仍有強烈的抽象感和神秘感,獸面的主幹和地紋沒有明顯的區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