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盜墓第一人」:盜墓就像趕集會 一邊摸金一邊有人收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浙江在線12月21訊(浙江在線編輯 汪江軍)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里,靠著祖傳的風水學知識,「摸金校尉」們在墓中鬥智鬥勇,解開層層迷霧……網絡小說《盜墓筆記》、《鬼吹燈》的影響,很多人會認為盜墓是一項「神秘」的職業。

放到聚光燈下,真正的盜墓生活可能讓你大跌眼鏡。

有「西北盜墓第一人」之稱的孟某建被公安機關抓獲後透露:「有時盜墓就像『趕集會』,一邊挖著一邊有人收購;盜墓時遇到同夥,也不會火拚爭搶,大家都是各挖各的。

2017年11月17日,由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陝西淳化「7·20」系列盜掘西漢古墓葬案宣布告破。

12月19日下午,在陝西省淳化縣公安局看守所,記者採訪了孟某建,他對文物的鑑別能力和在文物界的權威及「信譽」,在陝西乃至西北地下文物市場是大咖級人物。

面對記者,他講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長安區每晚有百十人在盜墓

運氣好的會一夜暴富

據孟某建回憶,1988年,在民間的文物收完了的情況下,西安民間出現了挖古墓的現象,到了1990年,他也開始參與其中。

「當時挖古墓就在狄寨原上。

我主要是收購他們挖掘出來的文物,很少參與直接挖掘。

因為挖古墓的賺不了多少錢,加之我也不懂盜墓的門道,賺錢都靠在後面收購然後再銷售。

孟某建揭秘,一般買賣文物的,不是熟人介紹不會做這個生意。

不懂行情、不懂貨、沒有實力的也沒法進行交易。

先是大家在一起喝茶,談的價錢差不多了,看貨後就交易,都是轉帳。

「我還給西安一個博物館的老闆賣過一次玉幣。

當時這些玉幣是從杜陵的陪葬墓里挖出來的。

後來賣給港澳的文物少了,北上廣購買的人多了,雖然這些年國內外經濟不景氣,奢侈品等市場低迷,但是國內的暴發戶多,文物市場受影響不是很大。

而對於盜墓外圍籠罩的神秘面紗,孟某建不以為意。

「挖墓的一般都是七八個人,後來這些人又分開帶著各自的人馬。

來來往往一波一波的。

我們經常在一起算帳,就說長安區吧,每天晚上盜墓的大概有百十人。

因為挖古墓來錢很快,運氣好就會一夜暴富。

孟某建說:「你在一邊盜墓,就有收購者在後面跟著收購。

如果挖出的東西不好,僱主會給每個人幾千元錢。

如果挖出貨了,每個人會領到幾萬塊錢。

但是,挖墓者大多互不信任,一有機會都會私藏幾件東西。

盜墓文化關注度高

視頻直播觸及法律紅線

近些年,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催生了考古熱、鑒寶熱等現象,同時與之相關的盜墓文化也甚囂塵上,以盜墓為主題的小說、影視劇非常火爆。

盜墓這種帶有禁忌、歷險、財富等元素的行為,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近段時間,一些網絡直播平台出現冠以「考古」之名的短視頻或直播內容,其中,有人在荒郊野地打洞刨坑挖出「古物件」,有人現場演示洛陽鏟探土並詳細介紹使用方法。

網上直播的「考古」行為涉嫌違法犯罪。

刑法明確規定,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屬於犯罪行為,最高可以判處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由此可見,盜墓者的下場就是鋃鐺入獄、傾家蕩產。

稍微熟悉盜墓文化的人都知道洛陽鏟,這種盜墓工具具有成本低、準確率高等特點。

然而,普通群眾並不知道它的使用方法,網上直接演示洛陽鏟探土並詳細介紹使用方法是對盜墓方法的普及,顯然具有教唆犯罪的嫌疑。

根據刑法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

如果是網絡主播通過勸說、利誘、慫恿等方式要求特定的粉絲去盜墓,那麼該網絡主播就可能是盜掘古墓罪的共犯。

即便被教唆的粉絲沒有去盜墓,網絡主播也應承擔刑事責任,只是刑罰輕重較以上有所區別。

(綜合華商報、法制日報、中國新聞網等消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法制網評:別以「考古」之名教唆盜墓犯罪

來源:法制網近段時間,一些網絡直播平台出現冠以「考古」之名的短視頻或直播內容,其中,有人在荒郊野地打洞刨坑挖出「古物件」,有人現場演示洛陽鏟探土並詳細介紹使用方法(12月20日《法制日報》)。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