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台,中國旅遊的天馬從這裡飛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武威雷台漢墓——千年天馬橫空出世

這是一個遙遠的時空,

因為它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這是一個神秘的所在,

因為至今都無法完全確定墓主人的身份;

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因為它憑藉四十年前出土的銅奔馬而名揚天下。

雷台漢墓

雷台漢墓景區位於武威市涼州區北部,依託舊有的雷神觀而建成。

景區正門朝南,是一座仿秦漢風格的建築。

門楣上用隸書寫著兩個大字「雷臺」(臺,台的繁體字)。

透過大門向里看,一座高台沖天而起,頂部就是著名的「馬踏飛燕」雕像。

這個設計,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天馬行空」的典故來,引人遐想發人深思,可謂匠心獨運。

雷台漢墓是1969年由當地農民在雷台老槐樹下發現的一處東漢晚期大型磚石墓葬,因出土了國寶級文物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一尊和鑄造精緻的銅車馬鐵騎(一說是車馬武士儀仗)九十九尊,組成了一支東漢裝備精良的銅車馬騎兵方陣而馳名中外。

走近雷台漢墓,看著那堪稱中華之最的漢風大門,那比原件整體放大6倍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那用漢磚砌成的墓室……你會一直被一種歷史的遐想與驚喜所包圍著,所震撼著。

漢墓形制

雷台是一處高8.5米,南北長l06米,東西寬60米的長方形夯築上台。

因台上有明朝中期建築的雷祖觀,故名。

據清乾隆時修《武威縣誌》載,「靈鈞台,城北雷台漢墓,晉張茂築。

這裡的靈鈞台即指雷台,所以雷台又稱靈鈞台。

台上現存建築有三星殿、雷租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過殿、東西陪殿、廊房等。

漢墓共有南、北兩個墓,分別稱為1號墓和2號墓,都是墓門朝東,墓道呈東西走向,墓室位於封土台的西部、雷神觀之下。

一號墓有三個神奇之處。

一是墓中有一口古井直達台上地面,井水曾長期被道觀中人飲用。

但數百年來,道觀中人只知從井中取水,卻不知道水井連著漢墓。

井水水面低於墓室地面三米,恰好可以幫助漢墓排水。

這一巧妙的功能,不知是出於有意設計還是歪打正著。

另一個神奇之處,俗稱「見錢眼開」——現在古井已枯,遊客就往裡邊扔錢幣。

從井壁開口向下看去,會有一個視覺誤差,覺得錢幣好像變大了。

出土文物

據出土馬俑胸前銘文記載,雷台漢墓系「守張掖長張君」之墓,約在公元186-219年之間。

墓道長19.34米,墓室分前、中、後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處,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銅車馬儀仗俑99匹。

其中以銅奔馬藝術價值最高。

馬踏飛燕

銅奔馬又稱「馬超龍雀」,呈發綠古銅色,馬高34.5厘米,長45厘米,重7.15公斤,馬呈飛奔狀,三足騰空,昂首揚尾,右後足下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改變了傳統天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蘊含豐富的天馬文化內涵,鑄造技巧精湛,堪稱青銅藝術之極品。

銅奔馬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奔馳狀。

塑造者攝取了奔馬三組騰空、一足超越飛鳥的剎那瞬間。

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疾速向前的動勢。

其全身的著力點集注於超越飛鳥的一足上,精確地掌握了力學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

銅奔馬是按照良馬式的標準去塑造的,集西域馬和蒙古馬種的優點於一身,特別是表現出河西走馬秉賦的對側步特徵。

構思巧妙,藝術造型精鍊,鑄銅工藝卓越。

銅奔馬被認為是東、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徵,被確定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