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與士人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孫妙凝 通訊員江湄)宋代新興的士人階級及其文化形態是宋代之於中國史的重大意義之一,而「宋學」乃是形塑宋型文化的主幹。

一方面,近20年來,宋代學術、思想、文學史研究處於范型和方法的變化之中,面臨較多的問題;另一方面,大家又共同認識到,必須突破「文學」、「史學」、「哲學」等現代學科分界,才能真正闡發宋學以及宋代士人文化的思想內涵和歷史內涵。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召開「宋學與士人文化——方法論的反省與探索」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辦,中國社科院文學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室、三聯書店學術分社協辦,匯聚了來自文、史、哲三個學科、從事相關研究的20餘名中青年學者。

研討會首先由《文學遺產》副主編張劍發表引言,他批評研究者已經習慣於套用一些新的現成模式去組織史實,對歷史事實的解釋往往千篇一律,在既有的研究規範下越做越細,日益喪失反省和提問的能力。

有的研究者緊跟西方學者之後「解構」經典文本及其傳承,這並非學術探索精神的體現,恰恰相反,是追隨西方學術時尚而喪失了主體性。

會議第一個議題是「『唐宋變革論』與宋代學術、思想、文學研究」,由《歷史研究》副主編路育松主持。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劉寧指出,對「近世性」的發現和強調乃是「唐宋變革論」的魂魄,儘管有照搬西方歷史進程之嫌,但在對唐宋文學的研究和闡釋中,「近世性」視角仍然具有較大潛力。

她的觀點引起大家對「近世性」定義以及宋代文化是否具有「近世性」特徵的爭議。

北京大學中文系吳國武認為,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已經使宋代變得既熟悉又陌生了,他強調,研究唐宋變革和轉型,還是應該以「學」為重點,對宋代思想文化演變的外緣性解釋要和內在思想脈絡的解釋相結合。

浙江大學歷史系吳錚強提出,我們首先應該自問研究宋代士人文化的動機和情感狀態,以及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和判斷宋代乃至中國士人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關係,而不能以「求真」來迴避研究者主體自覺的問題。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劉成國論述了宋代儒道復興運動中一個被遺忘的環節即「尊揚」思潮的興起與衰歇。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吳光興重新討論了「古文」在唐宋文學轉型中的角色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鄭永曉進一步探討了經濟文化重心南移與唐宋文化轉型的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